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9年6月8日 · 如果你喜歡單字卡記憶的練習方式,但是懶得自己慢慢做單字卡。 那麼「 Rememberry 」或許還可以成為一個收集自己專用單字卡的好工具,在上網看新聞、讀文章時,順手把不熟的單字記錄下來,可以利用「 Rememberry 」來練習,也可以匯出單字庫。 「 Rememberry 」匯出的單字庫支援匯入 Anki 等更強大的間隔記憶工具中。 「 Rememberry 」是一款速度流暢、介面簡潔,結合網頁即時單字翻譯,以及自動建立單字卡,並提供間隔記憶練習的單字學習工具。 提供給需要的朋友。

  2. 2017年9月1日 · 最近開學了,有不少同學 寫信到電腦玩物 詢問我,之前介紹過很多背單字 App ,有沒有我自己最推薦的選擇? 我想他們看到的是我之前的這篇總整理文章:「 10款背單字 App 推薦:不是死背的零碎時間記住英文單字技巧 」。 這個問題讓我聯想到自己這一年來的記憶經驗,我記的不是單字,而是我自己對 時間管理 與 個人目標 的各種思考。 為什麼我要記這些東西呢? 因為我發現自己是一個思考很快速但很龐雜的人,想的很多,於是也丟掉很多。 但那些過去的想法很多可以用作未來的刺激,於是我利用一些「記憶技巧」來幫助我「深刻記住」其中關鍵的部分。

    • 鄭保瑞1
    • 鄭保瑞2
    • 鄭保瑞3
    • 鄭保瑞4
  3. 2018年2月5日 · 今天這篇文章,就讓我來整理幾種帶有特殊思考模型的工具與範本,有的會引導你做出年度計畫,有的則會引導你整理一套新知識,重點都在於「有一種特殊的引導規則」,於是你可以循著步驟,更快理清、進入難題的核心。 1. 複雜系統: MetaMap 用系統思考法工具畫圖表:整理好複雜考試理論重點. 如果你要整理的是還一團混亂的知識體系,或者你想要釐清某個環環相扣的作業流程,那麼這時候「 系統思考法 」的「 DSRP 」模型,會比一般的心智圖、流程圖,更容易讓你畫出每個重點之間的層次與關係。 2. 年度計畫: Mandalachart 幫你列印一張紙本曼陀羅九宮格年度計劃表格.

  4. 4 天前 · 每天早上,我都會打開這個月的待辦清單筆記,在上面快速確認調整今日的行動,隨時把需要的專案任務行動謄寫過來,或是把無法近期完成的行動再謄寫修正回專案任務筆記。 如果回看這 101 則每月待辦清單,有幾個可能和一般列待辦清單方法不太一樣的地方: 既然這麼需要待辦清單,我卻沒有使用更方便的待辦清單專屬工具? 為何刻意用自己重新手動打字、改寫的方式,撰寫每月、每週、每日待辦清單? 不依靠時間提醒、自動排程等等功能,反而需要每天早上(甚至隨時隨地)去回顧與調整待辦清單? 為什麼故意給自己「這麼大摩擦力」的待辦清單使用方式呢? 其實很多次 時間管理課程 上,都會有學員問我類似問題:「這樣不是常常要在筆記、待辦清單中重複改寫嗎? 」「有沒有更便利的自動提醒、排程功能?

  5. 2017年5月5日 · 新酷音輸入法的選字、詞庫與標點符號使用技巧教學. 作者: Esor Huang 5月 05, 2017. 我以前有陣子很喜歡研究輸入法的工具,那時候在手機上還比較了好幾款注音輸入法的優缺點,像是: 讓 Google注音輸入法 成為最高效率中文輸入法10個必學技巧. IQQI快注音 2.0 與 超注音, Android 智能注音輸入法比較. 免費中文語音輸入法實測:訊飛, Swype, Google 語音輸入誰好用. 而最近因為重新在電腦中安裝了 「新酷音輸入法」最新 1.0 RC 版本 ,用著順手之際,也紀錄了自己使用上的幾個用得到的設定與技巧,雖不是新聞,但或許剛開始想試用新酷音輸入法的朋友不一定有時間研究,我便將其分享出來給大家參考。

  6. 2019年12月8日 · 這是一個內建或可安裝在 Android 中的 App ,在 2019 年年初推出,主要目的是提供聽障朋友一個快速的語音轉文字服務,一邊講話,一邊讓字幕顯示在手機螢幕上。 不過,一開始的「 Google 即時轉錄」有很多限制,例如轉錄後的文字只能顯示在螢幕,無法複製或匯出到其他地方。 轉錄的時候雖然支援中文,但不會自動加上標點符號。 但「 Google 即時轉錄」在不斷更新的過程中,在 2019 年 6 月的更新後, 可以「複製」轉錄出來的文字內容了! 更進一步的,後來還加上了 「自動添加標點符號」 、 「自動分段」 等等功能。 於是現在的「 Google 即時轉錄」用途更加廣泛: 協助聽障朋友進行語音轉文字溝通。 也適合用在會議記錄轉文字。 語音寫稿。 一邊讀書,一邊語音寫筆記。

  7. 2018年5月31日 · 專業者必修的《知識內容寫作課》. 作者: Esor Huang 5月 31, 2018. 《 知識內容寫作課 》是我最近負責編輯的新書,作者是「 泛科學 」的總編鄭國威。. 會做這本書,同樣是源自我自身的需求。. 我很好奇: 泛科學上的文章,是如何可以把專業知識寫得有趣生動 ...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