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觸動心靈的作品。 」 - 劇本圍讀的觀眾評語. 一場末期癌症的戰役空降在三口子的家庭,一家人潛藏多年的隱憂及危機隨著癌細胞的擴散逐一浮現。 父親確診患上末期癌症,母親卻渴望在丈夫身上尋求多年來被愛的證據。 面對父親病情的嚴峻及母親心靈的缺口,為了化解怨恨,孤僻寡言的兒子嘗試從中斡旋拆解父母間的心結,但事與願違。 兒子想起以前與父親一起參加越野賽的日子,於是嘗試在親情、愛情及友情之間重新學習,體會「愛」的價值,放下執著,與父親並肩完成最後一場人生的越野賽,向著終極挑戰直跑,一直跑…… 劇本改編自真實故事,編劇以自己和已離世的父親一起對抗癌魔的日子作為藍本,希望藉著自身的故事與其他癌病患者及其家人分享對生命的體會,為他們帶來心靈上的關顧及支持。 演出由劇場脈搏主辦及製作。

  2. 期數: 2014年04月號. 醫生: 神經外科專科醫生方道生醫生. 撰文: 陳秀清. 人腦精密,懂得思考、分析、辯證、歸納、類比、推理,甚至創作,但對生死,卻往往一籌莫展。. 「像Jason,一槍打過,頭皮裂開,頭骨碎了,但碎骨竟沒傷及主要動靜脈,隨意切中一條 ...

  3. 2010年04月號. 醫生: 謝德醫生 (新聖保祿醫院心臟科顧問醫生) 陳國強醫生 (東區醫院心臟科顧問醫生) 醫學界估計,全球每年約有300萬人於心臟猝死,亦即每分鐘便有5人因此而死亡。 於本港,每天平均亦有3人因心臟病發猝死,而每個月更最少有一名16歲以下青少年因此逝世,反映心臟猝死的發病情況日趨普遍。 心臟猝死不分年齡,可以發生在長者甚至年輕人身上。 東區醫院心臟科顧問醫生陳國強指出:「心臟猝死是由於心臟系統問題所導致的突然及非預期性死亡。 在此所謂的『猝死』,是指症狀發作後一小時內死亡。 風險隨年齡上升. 心臟猝死的發病風險會隨年齡上升,一般男性發病率較女性為高。 心臟猝死通常由心律不齊所引致,主因為冠心病,高危因素包括有曾發生過心跳過快及患有心臟衰竭。

  4. 生活閒情. 健康教育講座. 醫緣相聚. 《自信從「齒」開始2》—牙齒微創修復美學. 《句句有骨》— 香港大學骨科專家與你破解37個骨科迷思. 《醫與研》. 《肺癌全攻略》. 《泌尿解碼》.

  5. 2012年11月號. 醫生: 羅天柱醫生 (心臟科專科) 撰文:陳秀清. 心臟病為本港第二號殺手。 2009年,本港有約6400人於心臟病,約3400人於腦血管病,嚴重程度,絕對不容忽視。 血管負責將血液、養分,運送全身器官,故一旦出問題,幾乎所有器也會受累。 當血管出現毛病,心臟、腦、周邊動脈及腎臟會特別容易病變,引發冠心病、中風、周邊神經病變、腎衰竭等併發症。 心臟科專科羅天柱醫生. 膽固醇積聚收窄血管. 血管粥樣硬化為最常見的血管病變。 心臟科專科羅天柱醫生 解釋,膽固醇在血管內壁日積月累,令血管收窄,妨礙血流,這些積聚膽固醇的位置有時更會破損,紅血球及血小板為了修補缺口,便會形成血塊,血塊會於短時間堵塞血管,引發急性心肌梗塞。

  6. 心臟科專科梁達智醫生補充,現時每日平均有3人於心臟猝死,能夠僥倖救回的只有5% ,一半幸存者在一年內會再病發,危害性相當高。 梁達智醫生指出患有冠心病、心律不齊、心衰歇、心肌梗塞、心肌肥大等心臟毛病的人是心臟猝死的高危一族。而 ...

  7. 飲食得控 腸癌可防 腸道是消化系統的一員,可想而之飲食與大腸癌的關係實在密切;有研究發現,70%之腸癌可透過飲食預防。註冊營養師周明欣引用世界癌症研究基金會於2010作出的建議,解釋食物與大腸癌之間的微妙關係。「過多紅肉、加工肉類、酒精都能增加大腸癌的風險;反之,高纖維、高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