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5年8月29日 · 侯孝賢. 臺灣新電影最重要的代表人物。 1947年4月8日生于廣東梅縣,是客家人。 1948年移居臺灣。 1972年畢業于臺灣“國立藝專”影劇科。 1974年從影。 次年任李行場記、助理,當過副導演、編劇、演員。 1975年起從事編劇工作,編有《桃花女鬥周公》、《早安臺北》、《我踏浪而來》等電影劇本。 1980年首導《就是溜溜的她》、《風兒踢踏踩》(1981)成名。 1982年執導《在那河畔青草青》引起影壇廣泛重視。 1983年與萬仁、曾壯祥聯合執導的《兒子的大玩偶》獲西德曼海姆影展佳作獎,並引領臺灣電影新浪潮的開端;《風櫃來的人》獲1984年法國南特大三洲電影節最佳作品獎。

  2. 侯孝賢拍過許多電影, 有三部讓我印象深刻。 『戀戀風塵』、『童年往事』、『戲夢人生』 之所以印象深刻, 不但是分別講三個人的自轉: 吳念真、侯孝賢、李天祿 更是他在每部戲中, 都看到他的突破, 還有感動。

  3. 侯孝賢台灣當代最重要的導演在八0年代引領台灣新電影起飛1989年以悲情城市一片獲得威尼斯影展金獅獎將台灣電影一舉帶向國際影壇即使在新電影結束後的整個九0年代他的創作力依然不減。. 但直到去年麥田出版了這本戲戀人生-侯孝賢電影 ...

  4. 在這五部作品中,侯孝賢試圖探討社會轉型對個人生活的影響,特別是年輕人的經歷與心態。 侯孝賢經歷介紹. 1947年出生於廣東省梅縣,國立藝專電影科畢業,1973年進入電影界,擔任李行的場記、助導,並從事編劇,作品有《桃花女鬥周公》、《早安台北》、《蹦蹦一串心》等。 自1981年《就是溜溜的她》起開始擔任導演,並與陳坤厚搭檔,由侯孝賢編劇、陳坤厚擔任攝影師,兩人輪流執導,拍攝一系列頗為賣座的商業片。 1982年的《在那河畔青草青》因為影片的清新風格與環保概念,博得當時新派影評人的一致讚揚,成為「台灣新電影」運動的一次前奏。 而在新派影評人以及文化界人士的影響下,侯孝賢開始擺脫過去商業電影的窠臼,以比較嚴肅的態度拍攝電影。

  5. 從《童年往事》開始,侯孝賢即以寫實主義風格的電影語言,再現了外省第一代在台灣的凋零和第二代在台灣的成長經驗,間或記錄了當時台灣人民的生活和歷史。 從《悲情城市》開始,侯孝賢更有記劃地籌拍〈台灣三部曲〉,企圖以電影整理與再現台灣的歷史與文化;悲情城市》記錄了台灣從 1945 年日本戰敗投降,至 1949 年國民黨自大陸撤守. ,接收台灣的重大歷史事件,以及國民黨殘殺台灣菁英的二二八事件;《戲夢人生》則刻意的以布袋戲大師李天錄的前半生為藍圖,呈現了自 1895 年中國甲午戰敗,台灣割讓予日本,至 1945 年日本戰敗,台灣回歸中國的歷史和當時人民的生活;《好男好女》雖然以古今交錯的手法,講述了兩個時代的故事,卻也探觸了至今仍被視為政治禁忌的五0年代白色恐怖事件。

  6. 2022年7月27日 · 侯孝賢電影的厲害,(一)生活況味的捕捉,劇中各種吃飯、喬事的畫面,都極具說服力,邊看邊想:這部片是不是請來真正的道上弟兄和議員來客串演出啊? 那氣口那動作還有場景的氛圍都真實有魄力。 (二)很多段落都是看起來沒有戲(劇情沒有進展),但滿場都是戲,各種沒有挑明著講的心事:怨懟、遺憾、無奈、憤怒,藏在影片四處。 《南國再見,南國》講一直走卻走不到設定目的地的無奈心情,講黑白兩道的喬事文化,這部片不像《少年吔,安啦! 》那麼地血氣方剛,或許因為主角的年紀都大,喬事遠比動不動就開槍更重要,成人的世界,就算嘴上幹譙個不停,矮人一截時,也得懂得妥協認輸,例如阿扁想要弄把槍教訓堂哥,最後雙方沒有見(濺)血,而是請來議員居中協調,三方關係(警察、黑道、政治人物)的階級地位一目了然。

  7. 八0年代初作為台灣新電影中堅的侯孝賢開始執導演筒首作為鳳飛飛鐘鎮濤主演的就是溜溜的她〉(1981),平實自然的劇情與拍攝手法票房反應頗佳。 隔年春節,原班人馬再度聚首,鳳媽媽喚回甫嫁入香港趙家的女兒,完成她口中「鳳飛飛式的電影」。 中央廣播電台「 台灣紅不讓 」節目於2009年7月16日播出〈電影筆記:全程在台灣拍攝的電影「風兒踢踏踩」〉專輯,節目音檔將保留45天,歡迎各位朋友透過網路收聽。 收聽網址:中央廣播電台「 台灣紅不讓 」點選07/16. 節目摘要:電影〈風兒踢踏踩〉. 播放歌曲:〈風兒踢踏踩〉 同名主題曲 及鳳飛飛演唱「 花有情花有愛 」 本文同時刊登於「 玩世界‧沒事兒 」部落格. 文章網址: 【廣播】追逐理想與守候愛情…〈風兒踢踏踩〉.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