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元年师兑簋. 元年师兑簋, 西周 晚期器物。. 通高22.5、口径19厘米,重4.82公斤。. 敛口鼓腹,一对兽首双耳,下有方垂珥,圈足下有三个向外撇的兽面扁足,隆起的盖上有圈状捉手,盖沿下折。. 盖上和器腹饰瓦沟纹和双行重环纹,圈足饰单行重环纹。.

  2. 三年师兑簋,为西周晚期厉王前后器物。与元年师兑簋器形、纹饰完全相同。盖有折沿,与器之子口相扣。口下和盖缘均饰双行横鳞纹,腹饰瓦纹,圈足饰一周横鳞纹。双耳上端有兽头,下有方形垂珥。三足有兽头,足尖稍外卷。器盖同铭,12行124字,重文3、合文1。

  3. 迎亲. 汉族传统 婚姻习俗 之一。. 迎亲迎娶,又叫“迎娶”、“娶媳妇”,等于“ 六礼 ”中的“亲”。. 通常是由新郎亲自到女家迎娶新娘,但在 忻州 、 吕梁 的一些地方,也有媒人或 小叔子 带领迎亲队伍前往迎娶,而新郎在家坐候的. 迎亲前一天,男方设 ...

  4. 中文名. 倒屣迎宾. 拼 音. dào xǐ yíng bīn. 近义词. 倒屣相迎. 反义词. 闭门不纳. 出 处. 《三国志》 解 释. 屣:鞋,古人家居脱鞋席地而坐,争于迎客,将鞋穿倒,形容热情欢迎宾客,尊重贤才. 用 法. 作谓语、定语;形容热情欢迎宾客. 目录. 1 典源. 2 典源译文. 3 同源典故. 4 示例. 5 故事. 典源. 播报. 编辑. 《三国志》卷二十一〈魏书·王粲传〉~597~ 献帝西迁,粲徙长安,左中郎将蔡邕见而奇之。 时邕才学显著,贵重朝廷,常车骑填巷,宾客盈坐。 闻粲在门,倒屣之。 粲至,年既幼弱,容状短小,一坐尽惊。 邕曰:“此王公孙也,有异才,吾不如也。 吾家书籍文章,尽当与之。 ”年十七,司徒辟,诏除黄门侍郎,以西京扰乱,皆不就。

  5. 中文名. 扫榻相迎. 拼 音. sǎo tà xiāng yíng. 含 义. 对客人表示欢迎的意思。 出 处. 《后汉书·徐徲传》 目录. 1 成语释义. 2 成语出处. 3 成语辨析. 4 成语用法. 成语释义. 播报. 编辑. 榻:床。 把床打扫干净以迎接客人。 对客人表示欢迎的意思。 [2] 成语出处. 播报. 编辑. 《后汉书·徐稚传》:蕃在郡不接宾客,唯稚来特设一榻,去则县(悬)之。 [2] 成语辨析. 播报. 编辑. 近义词:倒屣迎宾。 成语用法.

  6. 王表,是三国时临海罗阳县的神仙,(今浙江瑞安)人。自称有异术,言语饮食与常人无异,维不见其形。公元251年7月归吴国,,孙权遣李崇以辅国将军、罗阳王印绶之,并立第舍。次年孙权死,表即亡去。

  7. 《唐韻》杜外切《集韻》《韻會》徒外切,𠀤尵去聲。《說文》 ,說也。《易·卦》亨利貞。《釋名》物得備足,皆喜悅也。又《韻會》穴也,直也。又《正韻》易爲澤。澤者,水中之鍾聚也。又《荀子·議兵篇》仁人之兵,則若莫邪之利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