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2年9月13日 · 真的只需要少於六個演員就能讓任何好萊塢明星與凱文貝肯產生關係不相信嗎沒關係因為Google可以自動算給你看幫你證明例如上圖中Google就證明了周杰倫凱文貝肯之間只有兩度的分隔你想試試看嗎方法很簡單

  2. 2018年8月23日 · 最近重讀了「 拖延心理學 」這本書。 利用之前分享過的「 電子書閱讀方法 」,在零碎時間讀,在有啟發處畫上重點,最後把畫上重點的段落匯出成筆記,重新用自己的方法整理,並加入個人的想法詮釋一次。 這是覺得頗有效,也能 深讀 一些重要書籍的方法。 而最後, 自己為這本書總結了五種「拖延心態」,作為幫助自己隨時「覺察」的提醒 。 而既然整理了自己的重新詮釋,並且這又是跟時間管理有關的心得,所以也寫成文章,分享給大家,邀請大家一起討論。 2024/1 最新分享: 有種拖延是計畫導致的拖延? 善用 3 種「意外的短專注」克服拖延. 這裡要說的「拖延」,指的是「沒辦法前進,但也沒辦法放下,導致重要事情停滯不前,並且造成我們心理負擔」。

  3. 2019年1月13日 · 如同在前一篇文章:「 工作愈愈要認真玩,兩步驟練習放下工作後更有效率工作 」所提,不是沒有時間好好玩,而是沒有好好玩,所以工作得沒時間! 學習也是如此。 這篇文章,所設想的「學習」,泛指閱讀、上課、學習某種技能。 針對進入職場後想要學習卻總是找不到時間,或是學習了但又沒有真正效果的朋友,提供的一些經驗分享。 我們覺得「沒有時間學習」,有可能是沒有找到自己真正學習的目的。 所謂學習,不是像名人、社群上喜歡分享的那樣,不是每年要讀百本書或上幾堂課的計畫。 職場的學習也和學校的研究不同,不一定是真的要把一本書讀完,或是非得把某個理論讀懂。 學習也不是看趨勢新聞的娛樂,不一定是要跟上潮流,不是別人了學了什麼所以也要。 上面這些學習,確實都要花上我們許多時間。

  4. 2019年3月14日 · 這發生的頻率大概每天都會出現一兩次! 真的,因為只要我們一直嘗試在工作、挑戰、想要實現些什麼,難不出現自我懷疑。 所以換個角度來看,有自我懷疑,也就是有改變、成長的機會。 這時,會嘗試把自我懷疑的「焦點」,從對自己「能力」的懷疑,轉移到對自己「行動」的懷疑。 我們難叫情緒走開就會走開,和情緒不能硬碰硬,但卻可以轉移一下情緒發洩的目標。 「自我懷疑」其實不一定是壞事,只是懷疑的焦點如果在自己的能力上,那麼就難走出焦慮、痛苦、不知所措的循環。 但如果懷疑的焦點在自己的行動上,卻可以開始推進更多行動,而持續的行動其實就可以持續產生成果,也就更有機會帶來正向的循環。 為什麼可以從個人能力的自我懷疑,轉移到個人行動的自我懷疑呢?

  5. 2021年12月23日 · 如何逼自己去做當下因為很累很忙而不想做的重要事情都已經很累很忙很不想做逼自己去做真的就會想做嗎還是更不想做而或許從一個小小的觀念做個轉念我們就能更從容有餘裕的面對上述問題找到自己可以掌控的時間並且打敗拖延克服干擾。 這個小小的轉念,稱為:「時間的顆粒度」。 「時間的顆粒度」,可以概略定義為「完成行動的一個基本時間單位」。 讓我們一起來思考看看,不同的「時間的顆粒度」,會發生什麼不同的情況。 假設現在我要做一份報告,如果我的「時間顆粒度」是早上時段、下午時段、晚上時段這麼大的單位,例如做一份報告「感覺」大概要 3 個小時,所以想要找到「3小時」的時間空檔來完成這份報告,那麼我的「時間顆粒度」就是 3 小時。

  6. 2014年10月6日 · 明明我很忙明明我認真工作明明我每天都努力趕進度為什麼專案還是無法如期完成?. 或許,那都是因為我們「把瑣事管理好,專案做到死也做不好」,把所有精力都消耗在瑣事上了!. 執行一個專案的時間假設有 100 等份,如果我們花了 80 等份的 ...

  7. 2019年4月22日 · 今天看臉書的階段性成果是要收集一篇對工作或生活有啟發的文章到 Evernote。 今天撰寫部落格文章的階段性成果是要分析好 A 問題的解決大綱。 二,不知道在這裡停止好不好? 建立長期目標規劃. 有時候我們做一件事情不敢停下來是因為我們不知道在這裡停下來好嗎? 」會不會之後來不及? 會不會接下來沒時間完成? 而這或許可以透過「建立長期目標規劃」來解決問題。 我在進行一個很擔心的工作,一直做下去,不敢停下來,因為我不知道今天應該做到什麼進度,之後的工作進度才沒問題。 但是如果我要知道今天要達到什麼階段性成果就可以,我就要先推演出一個長期的規劃,知道每一天要達到的階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