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6年7月31日 · 」如有不少的電影金句深入民心,《無間道》的「三年、三年又三年……」、《狂舞派》的「為咗 XX,你可以去到幾盡?」、《哪一天我們會飛》的「香港唔係一個追夢的地方」等,這些電影的金句都能夠引起令觀眾的共鳴,香港電影還有一班忠實的 ...

  2. 2022年12月7日 · 這《海闊天空》可能是他最後的作品,而相對於他較前期作品,《海闊天空》似乎少了些憤怒,但多了幾分豁達,但從「哪會怕有一天只你共我」這句歌詞看來,他的堅毅卻是仍然未變,甚至已提升到另一重的境界。. 也許,這股的勇氣和堅毅,就是支持 ...

    • 什麼是「電影」的本質?
    • 香港電影的「前世今生」
    • 不是香港電影「降格」,而是「開拓」
    • 電影業發展必須先佔據市場
    • 不論在何時、何地、何媒體,電影都可能存在
    • 電影是眾人的夢工場

    近十多年來,由於電子產品如「機頂盒」、電腦 、手機等改變人類,我常常思考:什麼是「電影」的本質(例如只有圖像而沒有人類和動物出現的,算不算電影?)、定義 (例如「手機電影」算不算電影?)、平台(例如卡拉OK房可以用作電影院嗎?)以至價值(既然文化、藝術、娛樂的東西多到五花八門,電影的獨特價值在哪裏?)?電影人對着香港社會和文化「地殼移動」的這刻,應該以寬容還是堅執的態度走向未來, 而每一個舉動,到底代表進步還是退步的伏線?印刷術的出現,取代了手抄本;計算機的出現,取代了算盤。將來還有什麼新形式出現,取代今天的電影模式? 電影歷史的100多年,經過了太多事情。以香港來說,我們經歷過默片、黑白電影、彩色菲林電影、數碼電影、網絡電影;而場地和載體方面,我們經歷過戶外電影棚(小時候新界的鄉村和廉租屋...

    馮永是香港電影界的「活字典」,曾經看管政府數以億計支援電影的資源。他是香港人,小時候在澳門長大。1955年,馮永只有六歲,在街頭看到演員夏夢和梁醒波拍電影,他驚嘆:「怎麼機器可以捕捉影像?太神奇了!」後來他去美國升學,唸了醫學科技,但內心鬥爭:「為什麼我不唸喜歡的電影?」於是再到School of Visual Arts, New York City唸電影。1978年,馮永回到香港,被TVB聘用,協助曾留學意大利的名導演劉芳剛。當時,香港電影事業漸露曙光,馮永決定離開電視台,加入手執牛耳的電影公司新藝城,擔任賣座電影《彩雲曲》的副導演。當時監製泰迪羅賓和他說:「馮永,你最強是電影行政!」於是馮永轉做別人認為最煩厭的製片工作。1985年,著名電影人施南生離開了新藝城,馮永接手她原任的電影營銷部...

    馮永喝了口咖啡:「剛才你談及香港電影歷史發展,我想強調兩點:第一,香港過去的電影業,一向是『市場主導』,電影是商業市場的行為,為了『適者生存』,香港電影主流是拍商業電影,『叫座』比『叫好』重要,偶爾電影有藝術成就,那只視為『錦上添花』;第二,香港電影有接近一半的收益,是靠海外市場,絕對『出口帶動』,舉個例子,在60年代,香港『邵氏』的電影,發行全球150多處地方。」 我回應:「十多年前,我和杜琪峯導演在藝術發展局創辦了『鮮浪潮』大學生電影比賽,用意便是為電影業培養既有藝術天分又可以跳去主流電影的導演,可是,當時有些人質疑:藝術發展局怎麼可以和電影工業互動?但是沒有『大河』,又哪裏會有『細川』,主流電影活了,投資者才會花錢投資另類電影,為什麼香港在過去,產生國際級的藝術電影如《春光乍洩》和《花...

    我笑道:「在文化藝術的道路上,永遠有所謂『思潮』,它左右一個時代的方向。目前,香港電影的流行DNA是『本土情懷,社會不快』,因此,很多電影,都走『小眾』這一條路,沉鬱得要命。大部分的觀眾入電影院,追求的是entertainment,這麼dark的電影,票房一定是滑鐵盧。我的外國電影朋友來香港公幹,開玩笑說:『今年香港電影又有什麼社會問題困擾呀?』大家苦笑掩臉。」 馮永也笑了:「目前頗多人的想法是『我要改變未來環境,但是環境要遷就我』,如果這些態度放在一個工業、一個市場上,只會故步自封;許多市場的捕捉被誤判,真是『蘇州過後無艇搭』,工業發展要把握環境,因為時間不等人。作為電影業發展,必須先佔據市場,站穩『陣腳』後,人人有工開,才能追求更高理想!」 我疑惑:「然則,兄台對於目前香港電影業的滯後是...

    我同意:「無論你喜歡這時代改變與否,電影定義將會是任何有visual (視像)及audio(聲頻)的人物故事、動漫故事以及紀錄片,它可以長短不一、 形式不一 、載體不一,而且隨時是『跨媒體』、『跨平台』、『跨人才』、『跨行業』的作品。」 馮永點頭:「所以我常常和青年人說,只要你有興趣、有決心、夠勤力、多動腦筋、懂得audio和visual 的技術,加上精於說故事的技巧,切勿放棄電影,就算你目前的工作是網台、廣告、電視台、動漫遊戲、MV製作,終於有一天,你會有機會拍到一部『電影』,台灣有些獲獎導演便是來自廣告界的。」 我贊同:「電影再不是電影院的聚會,而是一種新穎的『online digital content communication』(線上數碼內容傳輸),不論在何時、何地、何媒體,它都可...

    我好奇:「為什麼今天香港電影很多都引不起觀眾興趣?」 馮永說:「除了製作的技術水平外,最主要是人物之間的性格和情節產生不了drama (戲劇)的火花,想動人的不動人、想緊張的不緊張、想好笑的不好笑、沒有起伏抑揚。大家要明白:大部分人看電影,都是為了娛樂、情緒的宣洩、感官的滿足,如果達不到上述要點,沒有人願意花錢去『滾搞』自己個多小時。」 還是很沒創意的那一句,「電影是眾人的夢工場」,只要人們需要娛樂、只要人們仍然貪方便、隨時隨地找電影來娛樂自己,網絡電影將會把香港電影換湯又換藥,死而復生。故此,有魄力的青年人不要放棄,只要有好戲劇、好技術的內容,電影永遠是人類未來生活的提神咖啡和茶。 一眾新晉導演到訪柏林國際影展。 離開太古廣場的Plat du Jour,還是念念不忘馮永兄那一句,「有些人想...

  3. 2023年12月29日 · 電影在香港故宮博物館首映時,張大千的家人,特地從世界各地過來觀賞,讓張偉民好感動,「他們對我說:『感謝你做了一件我們無法完成的事情……at least, we can show our support!

  4. 2024年1月20日 · 世界上共有200多個國家和地區,普通人去不到十分之一;輕舟,已過了萬重山,你還有多少日子呢?. 可以讓你看看走走?. 我的過去日子,如廚房多年的油漬:在外地小住是蘇打粉,寂「療」是熱水,兩者混起來,擦擦擦,把油漬抹走,心境多靜淨 ...

  5. 2019年8月17日 · 哈佛大學有位心理學教授在課堂上問學生:假設有一天,乘坐時光機器來到一個新世界,在那裏你只能活到70歲,但是有兩種活法。第一種,前面60年快樂,後面的10年痛苦;第二種,前60年痛苦,後10年快樂,你選擇一種?

  6. 3 天前 · 國史教育中心(香港)主辦的「年度中國歷史人物選舉」,「詩書畫三絕」的唐代「詩佛」王維,今年以36000票高票當選,隨之而來便是假香港理工大學賽馬綜藝館上演歷史舞台劇《空山印深情・王維》。 人才通過舉薦入仕很普遍 王維少年喪父,但無礙母親給他良好的教育。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