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4年5月12日 · 豐臣秀吉日語豊臣 秀吉 〔 豐臣 秀吉 〕/ とよとみ (の) ひでよし Toyotomi (no) Hideyoshi;1537年3月17日—1598年9月18日)是日本安土桃山時代 公卿、天正末年至慶長初年期間日本的實際統治者。

  2. 豐臣秀吉 (日语: 豊臣 秀吉 〔 豐臣 秀吉 〕 /とよとみ (の) ひでよし Toyotomi (no) Hideyoshi ;1537年3月17日—1598年9月18日)是日本 安土桃山时代 公卿 、 天正 末年至 庆长 初年期間日本的實際統治者。. 豐臣秀吉原為 賤民 出身,然後因侍奉 尾張國 (今日本 愛 ...

  3. 2024年5月12日 · 丰臣秀吉(日语: 豊臣 秀吉 〔 豐臣 秀吉 〕/ とよとみ (の) ひでよし Toyotomi (no) Hideyoshi;1537年3月17日—1598年9月18日)是日本安土桃山时代 公卿、天正末年至庆长初年期间日本的实际统治者。 丰臣秀吉原为贱民出身,然后因侍奉尾张国(今日本爱知县)的大名织田信长,富有才干而逐渐发迹。

  4. 豐臣秀吉 (日語:豊臣秀吉 [3-4] /とよとみひでよし [37] ;英語:Toyotomi Hideyoshi;1537年3月17日-1598年8月18日) [1] ,幼名日吉丸 [54] ,原名木下藤吉郎、羽柴秀吉, [2] 是日本 戰國時代 到 安土桃山時代 大名、公卿、天下人,著名 政治家 、 軍事家 ,繼 室町幕府 ...

    • 概览
    • 人物生平
    • 为政举措
    • 历史评价
    • 轶事典故
    • 主要作品
    • 人际关系
    • 人物争议
    • 后世纪念
    • 艺术形象

    日本桃山时代天下人

    展开12个同名词条

    丰臣秀吉(日语:豊臣秀吉 /とよとみひでよし ;英语:Toyotomi Hideyoshi;1537年3月17日-1598年8月18日) ,幼名日吉丸 ,原名木下藤吉郎、羽柴秀吉, 是日本战国时代到安土桃山时代大名、公卿、天下人,著名政治家、军事家,继室町幕府之后,首次以“天下人”的称号统一日本的战国三杰之一(另外两位是织田信长、德川家康)。

    丰臣秀吉是尾张国爱知郡中村乡贫苦农民家庭出身 ,本是足轻(下级步兵),后因侍奉织田信长而崛起。本能寺之变后,在织田氏诸家臣内部斗争中胜出,成为织田信长实质的接班人 。天正十三年(1585年)担任关白,叙从一位,天正十四年(1586年)兼任太政大臣,获赐丰臣氏,后将关白让与养子丰臣秀次而自称“太阁” 。建立了新的封建体制:确定士农工商的身份。奖励新兴工商业,扶植城市的发展。天正十六年(1588年)颁布刀狩令,收缴民间武器,实行兵农分离,使武士集中居住于城市。宗教方面,保护佛教寺院,压制天主教的传布,迫害西班牙传教士,开日后禁教锁国之先河。

    丰臣秀吉的政策具有划时代意义,对日本社会由中世纪封建社会向近代幕藩体制转化有一定成就。在位后期逐渐变得昏庸多疑,并发动文禄庆长之役,庆长三年(1598年)8月18日病逝。 他死后,家臣德川家康趁机夺取政权。

    概述图参考资料:

    贫苦出身

    天文六年二月六日(1537年3月17日)(《太阁素性记》记载生于天文五年一月一日,即1536年2月2日) ,丰臣秀吉出生于尾张 爱知郡中村的一个贫苦农家(今爱知县名古屋市中村区),初名藤吉郎。父亲木下弥右卫门是织田信秀的亲兵, 本为一贫困农户(有说法是下级武士),母亲阿仲是后来的大政所。父亲木下弥又卫门曾是织田信长父亲织田信秀的铁炮足轻。因在一场战斗中受伤致残,无法再上战场而回家务农,但不久就因伤重去世。无法生活的母亲带着七岁的丰臣秀吉和姐姐阿友改嫁给同村的男人竹阿弥。生下了弟弟丰臣秀长与妹妹阿旭(朝日姬)。继父竹阿弥性情粗暴,又因为秀吉生来瘦小,常被人称为“猴子”,因此对丰臣秀吉非常厌恶,叱骂之余还经常拳脚相加。因与继父不和而离家出走。 丰臣秀吉出身无法冠姓的下层阶级,和宁宁结婚后才自称“木下”。幼年时期取名为日吉丸(ひよしまる),仕于织田信长成为武士之后改名木下藤吉郎(きのした とうきちろう),绰号猴子(见于《太阁素生记》,据说因其自幼生活艰辛、营养不良而身材矮小且形容委琐,酷似猿猴,因此被称为猴子)、秃鼠(见于织田信长给宁宁的书信),《绘本太阁记》记载秀吉的出生日期是天文五年1月1日(1536年2月2日),但是丰臣秀吉实际的出生日期是2月6日(新历1537年3月26日)。

    流浪江湖

    由于丰臣秀吉的出身并非显贵,有关于他早期的文献记载十分有限,仅大概知道他少年时曾在尾张、三河、骏河等地方活动。青年时代的丰臣秀吉大概是个谋求武士职位的浪人之辈。丰臣秀吉的出生地尾张介于京都与偏辟的东国之间,是块肥沃的平原,可说是仅次于京都的先进地带。这个地方商人熙来攘往,因此可以接触各地来的讯息。在这种环境下,丰臣秀吉当然也得到一些商业的资讯,而且他天生聪慧,在旅途中,他将永乐钱换成便于携带的商品“木绵缝针”,然后再将缝针卖掉,获取利润成为旅费。在丰臣秀吉离家出走期间,他在美浓结识了土豪蜂须贺小六(蜂须贺正胜),此人后来成为丰臣秀吉的重要将领。 最后,丰臣秀吉终于如愿以偿,进入远江国(今静冈县)的松下嘉兵卫家中帮佣。丰臣秀吉的第一件工作就是帮主人拿拖鞋。由于去武士家工作是他的最大愿望,因此丰臣秀吉工作勤奋,没多久即受到嘉兵卫的重视,将他提拔为出纳管理员。然而好景不长,丰臣秀吉的能干与勤奋受到同事的嫉妒,一大群人经常在嘉兵卫的面前中伤丰臣秀吉,尽管嘉兵卫再三保护他,但阻止不了众人的诽谤,终于在嘉兵卫善意的说明原委之后遭到解雇。丰臣秀吉在松下嘉兵卫家里工作四年,虽然遭受解雇,但是他仍然感谢嘉兵卫对他的提拔与呵护。后来,丰臣秀吉称霸天下之后,他派人去寻找松下嘉兵卫,在远江国久能地方赐给他三万一千石的领地,并任他为大名。

    出仕信长

    主词条:桶狭间合战 天文二十三年(1554年),丰臣秀吉回到尾张国,投奔到尾张的领主织田信长(おだ のぶなが)麾下。以足轻的身份成为了织田氏的家臣。最初丰臣秀吉也只是打杂的仆役,但他的聪明才智得到织田信长的赏识,逐步由仆役升格成为下级武士。深得织田信长喜爱,在织田家的地位不断提升。 永禄三年(1560年)左右,丰臣秀吉成为织田家的足轻组头(足轻是临时征集的农民兵,组头相当于小队长),并参加了著名的桶狭间合战(おけはざまのたたかい)。据说战后因其功绩信长将浅野长胜的养女宁宁(ねね)许配给他。永禄四年(1561年),丰臣秀吉与宁宁结婚。讨灭今川家督今川义元后,织田信长与从今川独立的松平元康(后来的德川家康)结盟,以稳定东部防线,而后回过头来向北攻略美浓国的斋藤义龙。 永禄九年(1566年),在多次进攻斋藤义龙失利后,织田信长决定修筑墨俣城,但猛将柴田胜家与佐久间信盛先后失利。丰臣秀吉临危授命,他在取得蜂须贺正胜帮助的情况下成功完成任务,传说墨俣城一夜筑城,进一步得到织田信长赏识,为后世所称道。修筑墨俣后,织田信长将居城迁往离美浓更近的小牧山城(此前在清洲城)。不久美浓发生竹中半兵卫以十七骑轻取稻叶山城(斋藤居城)的事件,事后半兵卫放弃稻叶山城。得知此事后,丰臣秀吉以“三顾”之礼将半兵卫召至麾下,并借半兵卫之力招降美浓三人众(稻叶一铁、安藤守就、氏家卜全)。次年,织田信长出兵稻叶山城,在众叛亲离的情况下,斋藤龙兴兵败被俘。此后信长迁居岐阜城(即稻叶山城),并开始在“天下布武”的名义下开始了统一日本的战争。

    政治

    •完善体制 在政治方面,从大名中选出最有势力者组成“五大老”(德川家康、前田利家、毛利辉元、宇喜多秀家、小早川隆景,其中隆景死后由上杉景胜接任)帮助管理国家事务;任命有能力的亲信组成“五奉行”(浅野长政、石田三成、前田玄以、长束正家、增田长盛)负责实际工作;另由“三中老”(生驹亲正、堀尾吉晴、中村一氏)负责五大老与五奉行之间的协调与沟通。 丰臣政权的统治体制颇为完备,但也存在许多隐忧:德川家康在地方拥有超过200万石的领地,在中央,德川家康又握有重权,因此最后德川家康取代丰臣秀吉得到了天下。 •收缴武器

    军事

    •统一日本 天正十年(1582年),进攻中国地方,包围高松城(在今冈山市附近),与毛利氏决战。同年织田信长被部将明智光秀杀害后,与毛利氏讲和,回师讨伐明智光秀,并拥立织田信长幼孙织田秀信为继承人。但织田信长部将柴田胜家欲立织田信长三子织田信孝。天正十一年(1583年),丰臣秀吉经贱岳之战消灭胜家与织田信孝的联军。同年建大阪城,作为统一日本的根据地。天正十二年(1584年),与织田信长次子织田信雄和德川家康联军战于小牧,失利后媾和,并与德川家康结盟,确立织田信长继承人的地位。天正十三年(1585年),丰臣秀吉率10万大军平定四国领主长宗我部氏。翌年控制军政大权。天正十五年(1587年)兴兵30万进取萨摩国(今鹿儿岛县西部),进而平定九州。天正十八年(1590年)出动26万大军灭北条氏,平定奥羽地方,完成日本统一大业。文禄二年(1593年)将北海道正式划入日本版图。 •侵略朝鲜

    经济

    •经济政策 丰臣秀吉的经贸政策多承传自织田信长,发展南蛮贸易,以乐座乐市和朱印船贸易等振兴商业;并利用控制都市及铸造货币等办法规范经济。 •太阁检地

    自评

    •丰臣秀吉答朝鲜国书:比年诸国分离,乱国纲、废世礼,而不听朝政,故予不胜感激,三、四年间,伐叛臣、讨贼徒,及异域远岛,悉归掌握。……依有此奇瑞,作敌心者,自然摧灭,战则无不取,既天下大治,抚育百姓,怜悯孤独,故民富财足,土贡万倍千古矣。本朝开辟以来,朝廷盛事,洛阳壮丽,莫如此日也。

    日本评价

    •池内宏:英雄之事业岂能以常理论之。彼等之行为如天马行空,常人难以捕捉。丰臣秀吉乃是旷古之英雄。身为旷古之英雄,刻画旷古之伟业。 •田中义成:在战略上,丰臣秀吉尽可能的利用和平的手段来劝对手降服,若是对方不从的话,才动用武力,而这种手段是从其主公织田信长处学来的。 •田保桥洁:丰臣秀吉就任关白,名实皆为武家之栋梁,亦为公家之首。 •小和田哲男:从丰臣秀吉战斗的方式来看,碰运气的战斗先勿论,有风险的战争是绝对不打的。一般都是从正面发动从最初就必胜的战役。当然,由于局势的不同,也有不随丰臣秀吉意愿发展的情况发生,但是,从根本上说,丰臣秀吉战争的特点是绝对不发动可能失败的战役。 •辻善之助:一般人都认为,丰臣秀吉是非常豪放粗狂的英雄,但从其事迹来看,多为周到绵密之思考。丰臣秀吉绝非纯为出兵而行征伐事之人。 •井上胜久:松下电器的创始人松下幸之助有着独特的经营理念,他常被比作丰臣秀吉,即从无名之辈成为夺取天下者。丰臣秀吉即是在动乱之世,力图开拓新路,以人生为赌注,勇往直前。正是他那刚毅的性格,才最能说明他伟大的一面。 •吉田茂:丰臣秀吉统一日本后,治国有术,多年战乱的日本一时间国泰民安。他见日本已经安定,遂萌发了建立一个亚洲大帝国,他决心到比日本更广大的空间施展一番。首先要征服朝鲜,再来征服中国,后再征服印度,建立一个包括日本、中国、印度、朝鲜在内的亚洲大帝国。 •松下幸之助:日本一代名人丰臣秀吉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善于吸收众人的智慧。不但是盟友的,连敌人的智慧他也吸收,终于因此而赢得天下敬佩。我们必须从这方面来培养我们的基本观念。丰臣的气度、果断和充分授权是企业经营者学习的对象。 •吉村武彦等《岩波日本史》: •①尤为重要的是,此次检地(太阁检地)还否定了作合生产方式,创建了没有中间层盘剥的全责务农的一地一人耕作制度。这种生产方式逐渐被推广到全国,连原来生产上就很先进的畿内地区也据此确定了以小家庭为生产单位的新的耕作方式。值得注意的是,太阁检地并没有一刀切地强制要求全国一律实施小农经营,实际上还一定程度保留了地主与小农的生产关系。如检地账簿中留存的“三郎左卫门分孙八作”的记载。总之,包含小农耕作人的“实际耕地责任者”具有重要意义,这可以说是一项划时代的制度改革。像这样,继承了信长晚年在北陆就开始着手实施的绳打检地的太阁检地,无疑是一场清算中世土地收取关系以实现小农自立为目标的土地改革。 •②有评价认为,秀吉实施的一系列法令,将整个中世都被允许的自由流徙、逃散的原则变更为禁止农民拥有上述自由,将其紧紧束缚在土地上,还有对身份的严格限制,仅保留百姓到武家奉公人的狭窄通道也明显导致了社会缺乏弹性和流动性。 •家永三郎《日本文化史》:随着大名领国的诞生,各地区自然形成的封建秩序开始了制度化,在大名分散林立的基础上建立了统一政权的是织田信长、丰臣秀吉、德川家康,即所谓的“三英雄”。尤其是丰臣秀吉,他实施了“太阁检地”,一扫庄园制的残余,确立了封建的土地制度。……他严格定下武士、商人、农民的身份区别,禁止身份变更,并且颁布“刀狩令”,禁止农民持有武器,为下克上导致的新陈代谢画上了休止符,这些都是以士农工商的身份秩序为基础,确立武士封建统治体制的划时代举措。但是,在进入所谓的“三英雄”时代之前,社会上还保持着前代以来开放的氛围,国际上也与世界各国进行着频繁的交通贸易,勇敢进取的精神依然得到强烈推崇,因此在文化领域里也出现了锁国以后时代无法见到的泼辣豪放的浓郁特色。 •坂本太郎《日本史》: •①秀吉是个罕有的具有雄才大略的武将和政治家,同时又是一个具有适合实现这个统一所需要的开阔胸怀和通达人情事理的人。……秀吉的统一政策,大部分是继承和发展了信长的方针,但在每项具体措施上,即使完全是那样,而其实施精神却有天壤之别。信长对人严厉刻薄,杀伐失度,而秀吉则包容万人,以温情待人,力避杀戮无辜。在留下的一些秀吉遗书中,可以见到他对父子妻妾那种温存而细腻的爱情,充满在字里行间。正是这种美好的仁爱精神,不仅信长没有,许多战国武将也都不具备。 •②秀吉在国内完成了统一,建立了赫赫的丰功伟绩,但是在外交上却徒有宏图,没有能收到实效,暴露了他毕竟不过是一个局促于岛国内部的井底之蛙式的人才,在复杂的国际环境中缺乏善于应付的知识和卓见。他发动的朝鲜战争,尽管在各个战役和策略上收到可取的效果,但从整体来看,却完全是轻率的举动。由于首战成功而得意忘形,甚而制定征服明朝以后的各种措施等等,说明他对局势的看法过于乐观,不懂得现实国际关系的严峻性,天真得简直像个孩子。他把朝鲜、明朝时的中国以及其他国家看得就像日本的九州和关东等地一样。遣使送书,促其入贡,不入贡就出兵征讨,这是他在统一国内时常用的手法。他发动朝鲜战争的原因,一般认为是希望恢复与明朝、朝鲜的勘合贸易,但是应该知道,由他要求对方入贡的贸易,与前代的勘合贸易在主客关系上恰恰是完全相反的。他在对外交涉的第一阶段,可能是想从日本的优越地位出发开展通商贸易,当要求得不到满足时,第二阶段便想以武力来征服对方。朝鲜战役就是通过这样一个过程而引起的。对贸易的要求是前一阶段的原因,并不是整个的原因。最基本的原因是,他有一种错觉,认为对待外国,也可以像对待国内那样。造成这种错觉的背景是,倭寇长期活跃之后,觉得明朝时的中国和朝鲜等并不是可怕的远方国家,而觉得是极其接近的,这种感情所起的作用似乎应该一并加以考虑。 •③这次战争(侵朝之役)前后费时七年,无数将士暴骨异邦,而一无所获。对秀吉来说,恐怕是无法自圆其说的终生憾事。力不从心的侵略野心任何时候都是灭亡的根源,只是因为这时明朝时的中国与朝鲜国势都衰落不振,其他国家又不遑他顾,所以日本国家才没有陷于危险境地,至多只是加速了丰臣政权的灭亡,这一点真可谓是万幸。 •渡边世祐: •①丰臣秀吉性格活泼,思维敏捷,善于机变,文韬武略,积极进取,叱咤风云,受到万人敬畏。到了晚年,丰臣秀吉判若两人,不再积极进取,而是沉溺于骄奢淫逸的生活,大兴土木,修建琼台楼阁,耗费钱财,三千佳丽陪伴左右。丰臣秀吉消耗了国家的财力,但丰臣氏的势力并未得到巩固。这对于丰臣秀吉来说是一个悲剧。 •②元龟、天正年间以来,群雄割据,天下大乱,血雨腥风,生灵涂炭。丰臣秀吉南征北战,降服群雄。而今,尚未统一的地方只剩下关东、东北一角而已。社会秩序开始稳定下来,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出现了歌舞升平的太平盛世。 •③不到十年,丰臣秀吉就统一了日本全国,从东北的奥羽到西南的萨摩,无不听从丰臣秀吉的命令。征讨朝鲜是日本有史以来的大事件,只有丰臣秀吉这样的人物才能做到。德川家康重视内政,是做不来征讨朝鲜这样的事情的。丰臣秀吉好战,不喜欢平静,只要活着就想穷兵黩武,这是丰臣秀吉性格的表露。丰臣秀吉打算借助统一日本的余威征讨朝鲜,进而进军中国、印度、波斯,席卷整个亚洲。然而,征讨朝鲜一事尚未完成,丰臣秀吉就去世了。丰臣秀吉出生于战乱年代,习惯于破坏旧的窠臼。丰臣秀吉的雄图壮志也伴随着悲剧。丰臣秀吉好大喜功,急功近利,对内部经营有所疏忽,没有觉察到将士疲惫、武士厌战的征兆。祸乱由此引起,骨肉相残,百姓负担沉重,最终导致丰臣秀吉断子绝孙。对于丰臣秀吉一家来说,对外征战非但没有任何益处,反倒加速了丰臣秀吉一家的败亡。从国家角度来说,征讨朝鲜未必有害,损益各半。从外交上来说,日本给朝鲜留下了永远难以消除的负面印象。不过,从那时起,朝鲜、中国都对日本忌惮三分,清朝还通过朝鲜探听日本的动静。丰臣秀吉如果将对外战争的精力放在内政上,会取得更大的成绩。 •④丰臣秀吉野心勃勃,打算让天皇在明朝继承帝位,统治明朝的四百余州。丰臣秀吉的这一计划在日本史上也是未曾有过的。丰臣秀吉遣使给琉球、菲律宾群岛、印度下书,让他们进贡。丰臣秀吉打算将当时他所知道的地方都纳入日本的版图。如果征服了明朝,丰臣秀吉会坐镇距离日本最近的宁波,实现荡平亚洲的目的。丰臣秀吉出身岛国,能有如此大的抱负实属罕见。即便是大陆上的人也未必有如此雄心壮志。可惜的是,对于当时的日本来说,朝鲜海峡过于宽阔,日本的海事技术尚不发达,没有英国那样强大的海军,丰臣秀吉的宏伟蓝图只不过是纸上谈兵而已。 •⑤织田信长刚强、冷酷,能够驾驭部下。丰臣秀吉在织田信长手下从一介走卒做起,成就统一天下的大业,远远超过了当时的同辈人和天下的群雄。时势造英雄,丰臣秀吉抓住了机遇。不仅如此,丰臣秀吉聪明伶俐、机敏灵活,在织田信长手下建立了功业,在日本国史上大放异彩。丰臣秀吉非常自信,气宇轩昂,能成就一番大事业。丰臣秀吉重视效率,重视兵贵神速,只要能取得成效,不必拘泥于细节。

    其他国家评价

    •[明]诸葛元声《两朝平攘录》: •①多智略,刚果有断,能胁以恩威,又善用人。 •②丰法令严,绑钉杀戮,无所不用。兵行有进无退,即遇汤火,不许回阶。回头者子壻亦斩,故所向无敌。 •[明]徐光启: •①至信长征伐四出,略皆臣伏无敢异。此人智计叵测,十倍秀吉。 •②秀吉者,起微贱,事故关白信长,骤得幸,为大将,居别岛。 •[朝]柳成龙《惩毖录》:丰臣秀吉容貌陋,面色黝黑无异表,但微觉目光闪闪射人云。 •[民国]戴季陶《日本论》:丰臣秀吉打平了国内群雄,战败朝鲜,日本的武功,已经到了极盛时代。德川氏承续丰臣氏的霸权以后,政治文物,灿然大备。 •詹姆斯·麦克莱恩《日本史:1600-2000:从德川幕府到平成时代》:当1582年继承织田信长的衣钵时,丰臣秀吉的麾下已经有了25万多名武士、火枪手、枪兵、射手和足轻,这是当时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军队之一。丰臣秀吉果断地率领大军挺进到四国和九州岛,歼灭了一些大名,又通过恫吓和劝说降服了另外一些。1587年,丰臣秀吉确立了在这两地的霸权后,又挥师北上,于1590年秋占领了关东各国,之后不久又接受了本州岛最北部大名的投降。日本的武力统一至此完成了。 •安德鲁·戈登:秀吉貌不出众,出身寒微,原来只属步兵中的“足轻”,同时代的人甚至讥笑他为“猴子”,传说他的妻子亦以“秃鼠”称之。假如不以貌取人,秀吉其实是一个卓越的谋略家。信长的作风是恩怨分明,对敌人赶尽杀绝,对下属则恩赐土地。秀吉则不同,他采取盟好策略,虽然他对反对者绝不客气,但只要对方愿意投其阵营、宣誓效忠,他都会大度收容。故秀吉扩张甚快,到1591年便掌控整个日本。秀吉一面继承信长所遗留的制度,一面亦增添新意,将其体系化。为保证各路大名无异心,他建立人质制度。为彻底解除农民武装,1588年他在治下领地中发出“刀狩令”,命令农民交出武器。他亦先后在1592年及1597年发动大规模战争侵略朝鲜,以致损伤无数,并扬言要征服中国。耶稣会教士在1550年前后到日本传教,徒众日多,秀吉亦禁止其在日本活动。到1598年,秀吉的权力达至巅峰,其势力遍及全日本,成为全国大名共主。

    长相奇伟

    根据比较可靠的史料《太阁素生记》,以及其他传记的记载,秀吉确实长得像猴子,因此他的绰号叫猴子。这并不只是谣传,现存的织田信长的信中留有证据。此外,织田信长的信中还透露,秀吉还有个外号叫“秃鼠”。秀吉中年以後,毛发逐渐稀疏,晚年出征的时候,为了使自己更有威严,经常要画眉毛,装假胡须。

    六指秀吉

    在前田利家及弗洛伊斯的记载相关书籍,秀吉的右手有六只手指,拇指有多一只手指,但后来秀吉不欲丑闻发生,故意隐藏六只手指的事情。

    扩张野心

    以武力统一日本的封建领主丰臣秀吉提出了大陆扩张的构想。天正六年(1578年),丰臣秀吉表明他的“宏大志向”:“图朝鲜,窥视中华,此乃臣之宿志”。天正十二年(1584年),担任太政大臣的丰臣秀吉提出了一个带有时间表的扩张计划:在占领朝鲜之后,于文禄二年(1593年)初占领北京,天正三年(1594年)日本迁都北京,然后再进军印度。早在天正十八年(1590年),丰臣写信给朝鲜国王,“吾欲假道贵国,超越山海,直入于明,使其四百州皆入我俗”。文禄元年(1592年),日本首次侵朝初期进展顺利,丰臣秀吉就开始筹划迁都于北京,自己“居守宁波府”,以便“尊圣意,占领天苎印度”。

    《辞世歌》:朝露般降临,朝露般消散,此即吾生。大阪的往事,宛如梦中的梦。(露と落ち 露と消えにし 我が身かな 浪速のことも 夢のまた夢)

    父母

    •父亲:木下弥右卫门。 •继父:竹阿弥。 •母亲:大政所阿仲。

    妻妾

    •正室:宁宁(高台院,北政所,秀吉死后称高台院) •侧室:南殿(羽柴秀胜生母) •侧室:淀殿(浅井茶茶,浅井长政长女,丰臣秀赖生母) •侧室:德子(川副正俊女) •侧室:南之局(山名丰国女) •侧室:松之丸殿(龙子,父京极高吉,母浅井长政之姊) •侧室:加贺殿(摩阿,前田利家三女) •侧室:甲斐姬(成田氏长女) •侧室:三之丸殿(织田信长女) •侧室:三条殿(虎,蒲生贤秀女) •侧室:姬路殿(织田信包女) •侧室:广泽局(名护屋经胜女) •侧室:月桂院(岛子,足利赖纯女) •侧室:安乐院(阿种之方,香之前,地侍女) •侧室:法鲜尼(宇喜多秀家母)

    同辈

    •姐:瑞龙院,三好吉房室。 •妹:旭姬,又名朝日姬,后嫁于德川家康。 •弟:丰臣秀长,乳名小一郎、小竹。 •义弟:浅野长政。

    秀吉的死因至今仍是个谜,官方对其死因保密。 有不同说法,有脑梅毒、痢病(赤痢、疫痢之类) 等说法。明朝人沈惟敬则称他是被毒死的。 脑神经外科医生若林利光则在2009年提出一种新的观点,认为他死于脚气。晚年因为衰老,不复年轻时的出色判断力,甚至出现大小便失禁。 这也是丰臣氏灭亡的原因之一。

    沈惟敬毒杀丰臣秀吉之说,除了可在多种朝鲜史籍中看到之外, 在江户时代的日本史籍中也多有印证。香川正矩(1613—1660年)所编的《阴德太平记》中有“太阁公薨去事”一节,其关于沈惟敬毒杀丰臣秀吉之经纬的记述颇为详尽。

    自六月底以来,太阁公贵体不安,其病渐笃。……庆长三年八月十八日,于伏见城薨去,行年六十三岁也。……闻说太阁公之病因,则在前年九月。时游击将军沈惟敬来朝奉谒太阁公,于其怀中取出丸药服用。太阁公问曰:“此乃何药?”惟敬答曰:“此乃返老还童之良药。”太阁公又问曰:“吾已老衰,返老还童之药,纵出日本,亦欲求之,吾可得乎?”惟敬即为奉上。此际辉元卿、利家卿、善乘坊等伺候在座。太阁公将此药亦赐此三人。利家卿、辉元卿思忖,古来未闻有此等之药,其事可怪,遂拟作服用,将药揣入怀中。善乘坊则即吞服,竟与太阁公同年死去。游击将军思惟,太阁公若得长生,则其定将征伐大明,一统天下,若此,吾当舍此一身,以救大明国中之人,此乃大忠也,遂伪鸩毒为良药,吾身亦服,以奉太阁公。所闻如是。太阁公竟陷渠谋……

    这段信息其实是丰臣秀吉的妾(山名丰国之女)的侍女(因幡人吉冈质休次子之女)从内部托人带给作者的祖父相川春继(时为周防岩国领藩主吉川广家的执事)的。当时的五奉行虽然封锁了丰臣秀吉的死亡消息,但是因为有内线活动,香川春继很快就获悉了这一信息,并将之汇报给了主公吉川广家。

    又据江户时代学者川口长孺(1772—1835年)的考证,当时的《魔释记》及《武家盛衰记》两书对沈惟敬毒杀丰臣秀吉之事亦有相关记载。今转录其内容如下:

    惟敬侍秀吉,摘夹袋中药而饮。秀吉问之,惟敬曰:“此延龄奇药也。”秀吉乞之。惟敬曰:“外邦所赍,何知非鸩毒?”秀吉固乞之,惟敬令试之近臣。经五六日,侍臣觉气力爽然。秀吉信之服用。利家、隆景亦乞而服。未几,隆景死,秀吉、利家亦相继而死。

    墓所 灵庙 神社

    丰臣秀吉死后葬在京都东山区阿弥陀峰山山顶(丰国庙)(封号丰国大明神),修建丰国神社予以祭祀。丰臣家灭亡后,徳川家康剥夺了大明神封号,但是并没有拆毁神社。在丰臣秀吉正室高台院(宁宁)的恳求下,外苑部分被拆毁然而保留内苑和本殿。部分建筑物被片桐且元等人移往宝严寺和都久夫须麻神社。德川第三代将军徳川家光时没收了神社,神社本殿完全被毁坏,丰国神社成了荒地。明治时,在徳川家康的日光东照宫相殿祭祀丰臣秀吉,丰国神社被重新建造。祭祀秀吉的神社除京都丰国神社以外还有大阪丰国神社、长滨丰国神社、名古屋丰国神社。大阪和长滨是秀吉的领地、名古屋是秀吉的故乡。

    文学形象

    古代文学 江户时代出版了为数不少的秀吉一代记。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便是《太阁记》。同样以《太阁记》为书名的作品很多,但是由于作者不同,因此书名《太阁记》上面再冠上作者的名字。例如,小濑甫庵的著作称为《甫庵太阁记》;川角三郎右卫门的作品则称为《川角太阁记》。若只以《太阁记》为题者,一般指的是《甫庵太阁记》。另外,也有附上插画的《绘本太阁记》,由竹内却斋撰写,冈田玉山绘图,自然也成为当时的畅销书。不过必须注意的是,无论何种版本的《太阁记》,其内容皆与史实有相当的距离,并且记载著各种有趣的轶事,不过那是史实或是作者捏造的故事,则不得而知。 小说 •《新史太阁记》(作者:司马辽太郎) •《新书太阁记》(作者:吉川英治) •《异本太阁记》(作者:山冈庄八) •《妖说太阁记》(作者:山田风太郎) •《梦中梦》(作者:津本阳) •《秀吉与利休》(作者:野上弥生子) •《秀吉之枷》(作者:加藤广)

  5. 2020年5月7日 · 完成全國統一的豐臣秀吉為了社會安定實施結構改革 歷史 2020.05.07 繼上回介紹了織田信長本篇把焦點放在豐臣秀吉身上

  6. www.wikiwand.com › zh-tw › 丰臣秀吉豐臣秀吉 - Wikiwand

    日本戰國時代的關白和太政大臣 / 維基百科,自由的 encyclopedia. 豐臣秀吉 (日語: 豊臣 秀吉 〔 豐臣 秀吉 〕 /とよとみ (の) ひでよし Toyotomi (no) Hideyoshi ;1537年3月17日—1598年9月18日)是日本 安土桃山時代 公卿 、 天正 末年至 慶長 初年期間日本的實際統治者。.

  7. 其他人也問了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