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4年5月23日 · 2024-05-24 04:03:00 大公报. 字号. 一九五一年五月八日,金庸在香港《新晚报》副刊版的“下午茶座”以“姚馥兰”笔名开辟《馥兰影评》专栏,每天一则,介绍和评析电影作品,尤其是刚刚上映的新电影。 到了月底,才写了二十一则,金庸却将此专栏改为《馥兰影话》。 影评,顾名思义即电影评论,改为影话,仅一字的变动,含义却不同。 用 “话”字,非独创。 古诗早有“把酒话桑麻”(孟浩然《过故人庄》)、“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夜雨寄北》);今人也有《燕山夜话》(邓拓)。 “话”,指说、谈;影话即说电影、谈电影,减少了评或论的严肃古板,显得轻松随和。 金庸在同年五月三十一日的“答读者”有自己的解释:

  2. 2023年9月6日 · 作为香港电影黄金年代里走出的金牌制片人,张家振日前带着新书《我的电影人生:香港、荷里活、北京》回到香港,接受大公报记者专访,他从吴宇森,聊到梁朝伟,再讲到如今内地的年轻电影人,将自己的光影人生抽丝剥茧,呈现出一位全球化时代的香港影 ...

  3. 2024年5月1日 · 好的歌声是有气质的。N多年前一听蔡琴的音色蔡琴的歌就喜欢得不可收,一直喜欢到现在,从未“变心”过。她音域沉厚宽广,音色富有磁性,委婉低回,如一条大河缓缓流淌,波澜不惊。她大气优雅,平和知性,不飙高音不炫技不花哨,每一首歌经她唱来,都充满故事感,有一种古典的浪漫,一 ...

  4. 2018年11月16日 · 金庸(本名查良镛)於2018年10月30日仙逝,享年94岁。大师西,江湖不再。纵观金庸一生,其经历可谓传奇,与《大公报》的渊源更是深厚。从1947年起,金庸在《大公报》(包括《新晚报》)前后度过了十年。从上海到香港,从外电翻译到副刊编辑,对他来说,1948年来香港工作,1955年开始写作 ...

  5. 2020年7月16日 · 2020-07-16 04:24:04 大公报. 字号. 图:意大利著名作曲家莫里康内上周离世/资料图片. 埃尼奥.莫里康内(Ennio Morricone)自小头顶神童光环,本应在艺术音乐领域取得一番成就,但与塞尔吉奥.莱昂内(Sergio Leone)的相遇改变了人生轨迹,二人联手开创了“通心粉西部片”时代。 莫里康内随后的配乐作品涵盖了多种类型电影,先后五次提名奥斯卡最佳原创配乐奖,而最终助其二 一六年夺魁的影片昆汀.塔伦天奴(Quentin Tarantino)的《八恶人》,恰好又是一部后辈戏仿的“通心粉西部片”。 莫里康内的父亲是一名爵士乐小号手,受家庭影响,他在十二岁时就进入了罗马的Santa Cecilia音乐学校,并在不到两年的时间裏完成了四年的课程。

  6. 2024年5月1日 · 总统戏院传统的售票处、独有的电影票尾,香港仅存少数的单幢式戏院,这些都成为历史,所以连日来吸引了不少影迷前来拍照留念。而最后一日营业,有市民特意前来支持,表示以后“无得打风睇戏”,认为一个如此方便、票价便宜的戏院结业十分可惜,感叹是大势所趋,不少人宁愿留在家中睇戏 ...

  7. 2023年12月20日 · 萧凯恩说,在参与不同分享活动的过程中,她也听到了不少弱势群体的故事,令她深受感动。“我的目标是北京人民大会堂唱出他们的心声和故事,给他们更大鼓励,可以世界不同地方讲述中国故事。”说到这里,萧凯恩深情地唱起《我和我的祖国》,引发台下阵阵掌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