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9年2月15日 · 為了給受災國家的金融和經濟體系帶來持久穩定,IMF提出以一連串的改革作為貸款條件,當中值得一提的包括開放資本帳戶和允許外國企業自由進入。 然而,有一個國家踏上挑戰這個主流做法的道路──馬來西亞透過實施資本管制和匯率管制,設法遏制資金外流。 該項政策極之大膽,它不但遭到IMF的譴責,還幾乎受到世界上所有經濟學家的非議。 電影還講述了一個陰謀論,那就是美國操縱IMF,利用這場危機令韓國等國家對美國開放市場。 儘管這個說法可能有些誇張,但馬來西亞作為唯一拒絕IMF援助、無視其政策建議的重災國,卻成為第一個從危機中恢復過來的國家。 在實施管制措施的首個星期,其股市指數幾乎升了近一倍。 [ii] 那麼,我們能從這部電影和它改編自的事件中學到甚麼教訓呢?

  2. 2021年3月22日 · 2021-03-22 Steven Cheung. 長實集團(SEHK:1113)週四(3月18日)宣布業績同時宣布向李嘉誠基金會收購持有的基建項目股權及回購股份。 有分析指長實完成這些交易後,大股東將會部署私有化長實,惟投資者絕不能押注長實私有化。 因為小股東處於被動位置,隨時錯失另一隻十倍股,投資者博私有化的機會成本變得極為昂貴。 更多分析 通脹及英鎊回升 長實、長和否極泰來? 剖析投資者押注長實私有化的機會成本分析前,筆者先分析今次收購及回購的交易細節。 長實向李嘉誠基金會購入UK Power Networks、Northumbrian Water、Wales & West Utilities及Dutch Enviro Energy權益,作價170億港元,相當於賬面值1.22倍。

  3. 關於我們. HK MoneyClub (www.hkmoneyclub.com)是一個率先洞悉投資、財富管理的創富及投資者教育互動平台。. 我們專注於美股、港股及退休理財。. 梁耀康 (Dave Leung)為HK MoneyClub的聯合創辦之一,並為平台分析師。. 梁耀康為前萬里富香港 (The Motley Fool HK)全職員工,負責 ...

  4. 2020年6月3日 · FAANG對美國三大指數影響舉足輕重. 人所共知,FAANG標誌着美國新經濟龍頭股的增長威力;今年3月新冠病毒引發美國股災,更顯現了FAANG的托市威力。 FAANG的成員包括Facebook、Amazon、Apple、Netflix和Google (Alphabet),3月美股冧市後,這5隻股票都已大幅反彈,連表現最為遜色的Alphabet,股價亦比年初有7%增長,Amazon表現最勇,自年初大升了32%,Netflix亦升了30%。 新冠病毒疫情把全人類生活移到網上,FAANG受惠合情合理,只是力度之大,實在令人驚訝。 而FAANG的強勢,直接支撐三大美股指數反彈,不過各指數的受惠程度不一樣。

  5. 2021年10月14日 · 至於新一份《施政報告》,林月娥宣布已經覓得350公頃土地,可以在未來10年興建33萬間公營房屋。 此外,政府將以20年時間發展北部都會區,將提供35萬個住宅單位,還可額外提供16.5萬個至18.6萬個住宅單位,即整個北部都會區計劃將提供51.5萬個至53.6萬個單位。 如果將公屋建屋計劃和北部都會區計劃相加,建屋量達84.5萬至86.6萬個單位。 發展須時難動搖樓市. 表面看,新一份《施政報告》提出建屋量已經高於八萬五的建屋計劃,確實有八萬五2.0的影子。 但開發土地須時才是箇中關鍵。 參考今年4月發展局局長黃偉綸指出生地變成熟地須時6年,更遑論規劃及收地極之花時間。

  6. 2020年10月27日 · 在我們撰寫的《 必須收藏的收息股投資指南 》電子書就會分享獨特的收息股選股模型,並用實例教您挑選出真正可長期持續派息的收息股及揭示必要避開的收息「陷阱」。 要知道更多打造穩健收息投資組合的竅訣,請立即 按此 免費下載! 本文所提供的信息僅供一般參考之用,並不構成任何個人化的投資勸誘或建議。 筆者為證監會持牌人,相關人士持有第一太平 (SEHK:142)及雷蛇 (SEHK:1337)。 HK MoneyClub (www.hkmoneyclub.com) About 棋亮 64 Articles. 棋亮 (筆名)為投資組合經理,證監會持牌人。 Facebook: www.facebook.com/dbcchess. 第一太平 (SEHK:142)為過氣藍籌,業務逐步改善,折讓期望可慢慢修復。

  7. 2020年6月12日 · 在2019年1月,WeWork的估值達到470億美元。 然而,在首次公開發售擱淺後,目前公司的估值只有30億美元。 在上市失敗後,軟銀辭退了WeWork的創辦人和前行政總裁諾伊曼(Adam Neumann)以接管公司,並注入數十億資金。 在2020財年(4月至3月),軟銀於WeWork的投資虧損達到46億美元。 然後,軟銀取消了30億美元的收購要約,觸發WeWork和諾伊曼對其提出訴訟。 除此以外,軟銀願景基金作出的其他投資亦處境不妙。 例如,在2020財年,軟銀於Uber的投資便虧損了52億美元。 至於在Uber和WeWork風暴期間唯一表現較好的OYO (印度網上酒店預約公司),同樣面對不利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