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0年10月14日 · 開首兩句描寫了廣闊的意象秦漢時期的邊關依舊天上的明月照耀千古縱然過了千百年後仍舊映照這片廣袤的大地但在千里之遠的戰士卻無法歸來既寫秦漢之時又寫大唐當下。 將士們為國家捐軀,不得歸家,客死異鄉,自古已然。 兩句流露出當時戰事四起,風波不斷,詩人對久守邊關戰士的同情和哀悼,全詩帶着一股雄渾蒼涼的意味。 後兩句又寫了對邊境將士的期望,若有「龍城飛將」帶領士兵出戰,國家的安全便得周全,邊境也將安枕無憂,將士們即使不能歸來,但也算是死得其所。 在王昌齡的心中,既希望國家能永無邊患,同時也流露了對戰爭殘酷的深切體驗。 《從軍行七首.其四》:「青海長雲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 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

  2. 2016年6月28日 · 電視截圖. 王兆貴. 看過《羋月傳》的人,對嬴蕩這個名字當不陌生。 他是惠王嬴駟與惠文后生的兒子,嬴姓,名蕩。 惠王去世後,嬴蕩繼位,是為武王 (又稱武烈王、悼武王)。 想當年,嬴蕩可是一名高大魁梧、天生神力的帥哥、酷哥,是項羽的前輩楷模。 如今這些帥哥、酷哥,同他相比可就差得遠了。 嬴蕩身強力壯,膽豪氣盛,自小就好耍槍舞劍、比拚氣力的遊戲。 即位後率性如此,對那些孔武有力的勇士尤為青睞,賞識有加,大力士任鄙、烏獲等人都因此做了大官。 有個叫孟賁的齊國人,「水行不避蛟龍,陸行不避虎狼,發怒吐氣,聲響動天」,以力大無窮聞名鄉里。 一天,他於野外見有兩牛打架,就上前用雙手將牠們掰開。 經他這麼一撥拉,一頭牛倒地,另一頭牛仍舞動犄角觸撞不已。

  3. 2020年12月18日 · 清宮怨在香港電視史上佔着一個很重要的地位。 今天大家在電視上都看了不少清宮劇吧? 原來《清宮怨》正是香港的大型清朝宮闈電視劇集的始祖,由「業餘」社員King Sir(鍾景輝)親自監製和導演這個姚克教授編寫的劇本。 全劇共5集,全由「業餘」社員演出。 1970年,無綫仍在起步階段,之前並沒有任何可供拍攝大型清朝宮闈劇集的布景、陳設、道具或服裝。 King Sir只得從零開始,在各方面都花費大量心思和時間苦心經營。 他為了令布景富有紫禁城的氣派,邀請粵語片時代資深布景和道具師林華三負責布景部和道具部。 他們參考清宮的布置和陳設,訂造7個富麗堂皇的布景--3個宮殿景、3個花園景和1個冷宮景。 另外,他們又搜集了數十項古董擺件裝飾「皇宮」。

  4. 2017年7月7日 · 《瑯琊榜》是東方皇族的復仇故事。 在南北朝時期,做皇帝不容易,這是一個禮崩樂壞,豪族以下犯上,不斷發兵奪權的時代,做皇帝是高危職業。 不少大臣玩弄陰謀詭計,瞬息之間,皇帝人頭落地,權位都沒有了。 你殺我,我殺你。 這是一個貫徹森林法則、弱肉強食的年代。 公元220年曹丕奪取東漢漢獻帝的帝位,建立魏朝(曹魏)開始,到589年隋朝建立,這三百六十九年間,腥風血雨,是陰謀詭計、不公不義,人民生靈塗炭的黑暗年代。 讀文匯報PDF版面. 相關新聞. 百家廊:程門立雪地 雙城記:真沒想到 此山中:悠悠遠去話務邊 作業簿:手機交友 隨想國:因為我可以 古今談:瑯琊在什麼地方?

  5. 2020年12月11日 · 2020-12-11. 小 蝶. 去年,我編寫了《重踏香港業餘話劇社昔日足跡》(上冊),記錄了香港業餘話劇社的歷史、社員簡介、演出資料和劇照,將這個在上世紀六十至七十年代紅極一時的劇社的事跡盡量保存下來。 我通過採訪20多位社員,與很多前輩結成好友,一直保持聯絡,這是我編寫《重》書的收穫之一,亦是我感到最榮幸的事情。 近日,劇社不少前輩都不約而同地傳送一條影片給我。 那是於1970年由「業餘」演出無綫製作的《清宮怨》電視劇的片段,演出時間距今剛好半個世紀。 我可以想像當這班前輩在半個世紀之後再次看到自己的演出是何等喜悅。 不是只因為他們可以看到昔日的自己和社友的模樣或重溫當年的演出,而是據說那時有人將無綫早期的電視劇和其他節目的錄影帶全部洗掉。

  6. 2017年2月17日 · 2017-02-17. 張桂輝. 在燦若繁星的歷史名人中能夠接二連三拍成電視排成戲曲並備受廣大觀眾歡迎的不說鳳毛麟角也是屈指可數于成龍便是其中之一2000年電視連續劇天下第一廉吏于成龍在央視一套播出後轟動全國成為人們茶餘飯後街頭巷尾談論的焦點。 2014年,廉政文化教育精品劇碼《廉吏于成龍》閃亮登場,當年12月30日晚,七常委與首都近千名群眾一起觀看新年戲曲晚會,其中便有該劇碼。 2017新年伊始,40集電視劇《于成龍》,經由央視綜合頻道,又與廣大觀眾見面了。 于成龍的芳名,再度不脛而走,廣為流傳。 都說「明鏡高懸」,于成龍就是一面活生生、亮閃閃的明鏡。 于成龍,字北溟,別號子山。

  7. 2020年8月25日 · 農曆七月初七夜晚,俗稱「七夕」,又稱「乞巧節」、「女兒節」、「少女節」,是傳說中隔着「天河」的牛郎和織女在鵲橋上相會的日子,也是中國最具浪漫色彩的傳統節日。 唐代詩人林傑的《乞巧》詩云:「七夕今宵看碧霄,牽牛織女渡河橋。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盡紅絲幾萬條。 」說的就是這種情況。 古往今來,七夕之夜,無數詩人墨客仰望星空,揮筆詠嘆,寄託情懷,「幾許歡情與離恨,年年並在此宵中。 七夕是良辰吉日,「煙霄微月淡長空,銀漢秋期萬古同。 」因為心境不同、角度有別,文人們筆下的七夕風采各異,韻味悠長。 唐代詩人羅隱的《七夕》:「絡角星河菡萏天,一家歡笑設紅筵。 應傾謝女珠璣篋,盡寫檀郎錦繡篇。 香帳簇成排窈窕,金針穿罷拜嬋娟。 銅壺漏報天將曉,惆悵佳期又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