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4年3月28日 · 26歲的陳景朗是該藝廊的藝術家,首次舉行個展展出8幅油畫;被問到公眾如何理解藝術價值,他指作為香港職畫家需付出很多時間換取,「要犧牲好多嘢」,價值就是彰顯理念。

  2. 2021年1月15日 · 在香港唯一提供建築保育碩士課程的港大建築文物保護學部(ACP)正式解散後兩天,學部主任李浩然如常回到位於鈕魯詩樓的辦公室,雖然,辦公室已物是人非——在2020年4月收到建築學院院長的電郵、被通知學部將在年尾結束後,原本的接待處堆了雜物箱,同事一個接一個離開,學部內的房間已陸續換上陌生臉孔。 坐在擺滿20年來獲得過的獎座、感謝狀的書架之下,李浩然坦言至今仍未知道學部被殺的原因。 在風高浪急的時局之下,象牙塔之內的事同樣愈怪愈有,但說到底其實都不外乎為生存、為資源、為權力之類。 李浩然也聽過陰謀論,但揣測推論始終不能當證據,說了也於事無補。 「如今,我與同事也是這樣說:就相信ACP是哈利波特吧,要先死過一次,才可以繼續生存。

  3. 2021年8月8日 · 【明報專訊】東京奧運大抵是香港人一次美好經驗和回憶,其實對日本人自身而言,何嘗不是口裏說不要、身體很誠實,趕在今天煞科之前湧到景點打卡。 從破天荒沒有觀眾的開幕禮,轉眼來到今晚7時展開的閉幕禮,同樣將破天荒由兩名女市長交接五環旗;表演主題可能用上老牌漫畫《女強人奧斯卡》,貫徹東奧「融合」理念。 明報電子報訂戶登記. 如要讀取全文,請 按此訂閱或續訂 明報電子報服務。 現有訂戶請 按此登入 。 一個帳戶,即可穿梭三大平台——智能手機、平板電腦、桌上電腦,盡覽收費內容。 《明報電子報》功能: 今昔明報: 每日報章內容及昔日報章新聞* *桌面網頁版:最近10年. 《明報新聞》APP最近3年. 《明報電子報》APP:最近30天. 原版上載: 每日報章原版及昔日報章原版**

  4. 2024年5月4日 · 【明報專訊】裙褂係香港傳統嫁衣,唔少人結婚時都會著裙褂舉辦中式婚禮。 喺石硤尾賽馬會創意藝術中心舉辦嘅「承傳手藝:欣賞裙褂展覽會 」就以「欣賞裙褂」為主題,展出1930年代至今嘅裙褂,當中包括文革時期因龍鳳圖案成為禁忌而誕生嘅孔雀褂、結合潮流文化嘅Hello Kitty水晶褂。 展出1930年代至今款式. 裙褂圖案同繡藝嘅演變反映時代變遷,隨着經濟發展,裙褂圖案更為複雜。 文革時期,內地禁止用龍鳳圖案,廣州廠房無法為香港繡莊提供龍鳳褂片,本地繡莊就改用孔雀圖案加工製褂,維持咗七八年,產量唔多。 與此同時,港澳仲有唔少繡莊堅持繡龍鳳圖案,甚至新創「紅褂紅裙」款式,專為新娘子而設。

  5. 2024年5月4日 · 下一篇. 環團:流浮山項目再「侵」濕地緩衝區 當中擬議住宅區大如維園 發展局:力求平衡發展保育. 圖3之1. 【明報專訊】為配合北部都會區計劃,政府提出「流浮山/尖鼻嘴/白泥一帶的發展建議」(下稱流浮山發展計劃),為期兩個月的諮詢期明日(5日)完結。 有環保團體研究發現,發展計劃使用大量受法例保護的具保育價值土地,包括綠化地帶變巿中心及污水廠、海岸保護區變科技樞紐及旅遊休憩區,更由政府牽頭將濕地緩衝區變住宅區(見表)。 長春社表示,發展面積約740公頃的流浮山項目,當中約124公頃位於濕地緩衝區內,而擬議住宅用途地帶佔約17.6公頃,與維園面積相若,憂北都繼新田科技城及馬草壟項目後再有發展項目「入侵」濕地緩衝區,若全部獲批,會令約1000公頃的濕地緩衝區損失約13%。

  6. 2022年1月13日 · 2014年,因當時屋苑維修管理的圍標情况猖獗,地區人士與民主黨成立了「港業主反貪腐反圍標大聯盟」,團結小業主,並揭發多宗「天價」維修工程,喚醒業主關心自己屋苑。. 我們亦協助組織業主,成立法團或重選新的管理委員會,呼籲業主「自己 ...

  7. 長者業主愁維修. 強拍擔心補償少. 舊樓強拍條例於1999年6月實施,發展商或大業主若擁有地段八至九成業權,可向政府申請強制售賣令,以便重新發展,土地審裁處會考慮樓宇樓齡及維修狀况,決定是否接受申請,申請人亦須證明已採取合理步驟但仍未能收購餘下業權。 土地審裁處多年來合共接獲超過400宗強拍申請,當中以樓齡介乎50至69年的舊樓為主,樓齡達70年或以上的申請僅得1宗,而獲審裁處發出強拍令的,則有大約170宗。 截至2020年,全港樓齡達70年或以上的舊樓約有1000幢。 發展局稱,當中兩成七已接近實用壽命期限,「復修在財政上未必可行」,鑑於重建步伐未能追上樓宇老化速度,有必要採取更有效措施,加快舊樓重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