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3年5月31日 · 上週 Adobe 推出 Photoshop AI beta 最新功能,除了可以利用 AI 消除照片上不想要的內容外, 其中還有一個很棒的功能是「生成額外圖片內容」 。 例如我有一張人物照片但想要在人物右方延伸出一個書櫃可能是需要這樣的照片比例可能是需要原本沒有拍到的內容這時候都可以利用 AI 工具來擴展圖片。 而除了使用 Photoshop AI 外,也可以利用 Open AI 的 DALL.E2 AI 繪圖、修圖工具 來滿足類似的需求。 我們可以用原本的 ChatGPT 帳號來登入 DALL.E ,免費帳號會有使用額度限制 ,但每個月都會重新獲得一些可用的點數額度。 利用 AI 來生成延伸圖片內容,可以用在什麼具體實用的案例上呢? 我這篇文章中測試了兩種例子:

  2. 2016年4月10日 · 「 間隔記憶法 」,是指透過特定時間的反覆記憶,把短期記憶變成長期記憶。 舉例來說我今天記住一個單字相關一兩天之後我可能快要忘記這時再次複習記憶就增強然後下次快要忘記可能變成相隔一個禮拜這時再次複習就能把記憶強化讓記憶延長到可能半個月那時候再做一次複習或許我們就擁有了接下來一個月的記憶長度! 就這樣反覆慢慢拉長時間練習,就能讓一個東西成為腦海中更深刻的記憶。 問題是,當我們一次要記住 1000 個英文單字,或是一次要準備數百個考試問題時,自己手動進行間隔記憶法的練習不是很累嗎? 所以就有了自動化的工具,幫助我們管理要練習的記憶卡片,自動規劃要延期複習的卡片,每天自動產生記憶練習題,這樣的軟體中最受好評的,或許就是今天要推薦的 「 Anki 」 。 1.

  3. 2019年7月19日 · 一,開啟動態拍照,更容易捕捉一瞬間. 要拍出孩子的精彩照片,關鍵有兩個難題: 自拍時,看到孩子做了精彩表情或動作,按下拍照已經慢了一點點。 合照、擺拍、跟拍時,孩子動來動去,要精準捕捉最好的動作實在有困難。 如果不要連拍,可以利用 Google 相機中的「動態模式」,或是 iPhone 相機中的「 Live Photo 」。 這兩個模式,都可以儲存按下拍照按鈕前後的動態畫面: 讓我們「事後」挑選最好的那一瞬間的畫面。 「 Live Photo 」,我在前年使用 iPhone 時就有介紹過:「 新手爸媽如何利用 Live Photo 一次就拍到孩子最精彩表情動作 」。 這篇文章,就來介紹我現在使用的 Google Pixel 手機中的「 Google 相機」,如何實現一樣的功能。

  4. 2019年6月19日 · 克服拖延 5 個進階步驟,以養成閱讀學習等生活習慣為例. 作者: Esor Huang 6月 19, 2019. 我自己其實是一個很懶,愛拖延,做事情容易猶豫不決的人。 所以從前幾年開始,我更認真的研究「 克服拖延的技巧 」,我知道無法完全改變自己的個性(也不一定要強迫人性),那麼有沒有什麼樣的具體技巧,可以幫助我解決克服拖延的問題呢? 幾年前的一篇:「 克服拖延的三個技巧 」後,我自己也在生活、工作中嘗試以這樣的出發點,去練習各種生活習慣、處理困難任務,實踐各種讓自己相對不會拖延的方法。 於是後來有了許多更進一步的生活習慣改變的心得、方法文章: 做計畫反而更拖延? 練習「未計畫時間表」,自製範本範例下載. SMART 原則,克服拖延要這樣設計下一步行動.

  5. 2011年11月10日 · 「Time Lapse photography」,中文翻譯為縮時攝影延時攝影」 ,一縮一延看起來好像很衝突,其實只是同一件事情的兩種角度:透過長時間拍攝一個景象的各種變化照片,然後將大量相片濃縮成短時間展示的影片;大家參考上面的影片,就能了解縮時攝影到底是什麼,因為你一定有看過這種表現手法。 而我們可以透過一些App,在 Android 手機中也體驗看看縮時攝影的樂趣。 例如我們可以拿起Android相機對著天空拍雲朵變化照片,再轉錄成動態影片;或者舉起Android相機對著前進中的馬路照相,並製作成小電影般的連續快轉畫面。 今天要介紹兩款Android Apps可以幫我們拍攝、製作縮時攝影影片,一個是「 Lapse It 」,另外一個是「 TimeLapse!

  6. 2018年12月18日 · 因為,毅力與熱情,來自於時間管理行動中產生的回饋,就如同我在這篇分析自己堅持寫部落格十年的文章中所做的反思:「「 「擁有熱情」不一定是尋找喜歡、興趣與好奇,而是刻意練習 」」。 排出待辦清單後,我總是無法做到,所以我非常挫折,逼自己明天一定要做到? 時間管理正是開始於這些負面之處,為了解決問題,所以我們開始用管理來調整自己。 不過,覺得自己做不到,和「覺得自己一定可以做到,只是剛好...只要明天再做一次」,其實都是定型心態。 時間管理是要正視做不到的原因,思考改變行動的方案,用不同的行動,逐步去嘗試,直到自己真正達到目標。 所以做不到,是好事,不要自責做不到之處,那正是要我們換個方法去做,也正是時間管理開始之處。 對我來說,甚至是時間管理最有趣之處:「 待辦清單沒做完怎麼辦? 劃掉他!

  7. 2018年5月30日 · 我從「工作時間」的思維跳脫出來,開始思考人生中更多「優質時間」的利用與平衡。 時間管理和 記帳管理 有點像,但有一個關鍵不同: 金錢可以存下來以後利用,但「時間」一定只能當下利用。 當下沒做選擇,就等於浪費。 或許眼前這個「時間」沒辦法進行原本要做的高難度工作,但如果「選擇」利用來解決另一個生活問題,也是時間的有價值利用。 或許眼前這個「時間」不能照著我原本所想的去做,但如果「選擇」去做可以做的部份,也是時間的有價值利用。 但如果因為原本的做不了,於是沒做選擇,就讓時間流逝,那就不會產生價值。 (我在之前這篇文章討論過「不選擇」造成的問題:「 停止殺時間:用優質時間取代虛無時間 」。 所以雖然時間有很多「受迫」的時刻,例如小孩忽然哭了要去照顧、臨時被安排一個會議, 但我想關注的是下面三點 :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