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4年3月12日 · 明報專訊何潤東明道陳都靈和孟子義昨日現身灣仔會展宣傳內地劇金庸武俠世界》,擔任武術指導的袁和平也有出席助陣。 4主角在台上表示今年是原著作者金庸誕辰100周年,能參與演出覺得很榮幸,久未在港露面的何潤東稍微發福,透露劇中飾演段智興 (一燈大師),由年輕演到老,跨越不同時期。 明道則興奮表示一直很喜歡金庸作品,已經看過很多次,熟悉得可以背出來,笑說:「我一直很想演金庸作品,渴望有人找我演郭靖,結果是等到洪七公的年紀,才有人找我演洪七公。 」孟子義稱今次在劇中演梅超風,覺得《金庸武俠世界》呈現了她心目中的江湖,難忘拍攝過程跟劇組捱了多個通宵。 記者:鍾一虹.

  2. 2020年10月27日 · 文言遷移:予豈好辯哉——〈魚我所欲也〉的論辯結構. 【明報專訊孟子的學生公都子曾經問老師:「別人都說你喜歡辯論請問為什麼呢?. 」 (楊伯峻孟子譯注語譯)孟子感嘆地回答這位得意弟子說:「予豈好辯哉?. 予不得已也。. 」意思是:. (圖a ...

  3. [2020-01-21] 明醫網 > 健康醫事. 中華倫理當中,仁、義、禮、智、信,是儒家重視的德行和維繫群體的五種常規,也是儒家思想的精髓。 孟子以仁義禮智為四端: 「惻隱之心,仁之端也;羞惡之心,義之端也;辭讓之心,禮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仁是仁愛之心;義是處事得宜和合理;禮是人際關係的正常規範;智是明辨是非;信是誠實無欺。 儒學培養了以「五常」修己治人的、溫良敦厚的一代代中國人,綿延數千年而不倒。 現代人重視行為及言論自由,但也有濫用自由的情 ,儒家思想中的「五常」正好可以用作糾正這股不良風氣。 在一個文明社會中,人的自由應受到「誠實無欺」(信)的原則規範,並且不應與「四端」(仁、義、禮、智)有所衝突。 作為一個有文化修養的人,「仁義禮智信」,更是缺一不可!

  4. 2014年9月24日 · 不過知易行難,不少同學閱讀全文後仍茫無頭緒。 究其原因是同學未全面了解文言句式的特性這次介紹一個有趣的文言理解方法稱為互文見義」,就是借助相似句式類推當中的難解字詞。 古人常運用兩句或以上的相似句式,強調內容的重要,加強語氣,類似「排偶」句式。 根據《漢語大詞典》及《古代漢語》,「互文」是指「錯綜使用同義詞,以避免字面重複的修辭手法」。 若同學仍未理解「互文見義」的意思,可參考屈原《涉江》其中兩句:「忠不必用兮,賢不必以」,「兮」字屬助詞,沒有特別意思,撇除不看後,「忠不必用,賢不必以」就是對偶句。 「忠」與「賢」意義相近,關鍵就在句中的「以」字是什麼意思?

  5. 2020年12月15日 · 【1】禮. 先學〈論仁〉第3則. 論仁與禮關係,是儒家最關鍵觀念: (圖b) 仁指人與生俱來同情別人,不忍別人受傷害的人際關懷,禮是對行為的規範。 仁與禮的關係,在《論語‧陽貨》「宰我問三年之喪」的故事中,說得最清楚。 周禮規定,父母死後,子女須守喪三年,其間起居生活有嚴格限制,如不得為官,不得娛樂飲酒吃肉,穿粗衣麻布,不得婚嫁、生子,獨自搬到草棚住,睡在草蓆上……等等。 宰我問三年之喪. 學生宰我問孔子,父母之喪守三年太長,一年可以吧? 孔子反問:父母死後不到三年,就大魚大肉,穿得花枝招展,安樂嗎? 宰我答道:安樂。 孔子接着提出了儒家最重要的仁與禮關係的觀念: 子女出生後,父母衣不解帶、偎乾就濕地照顧,至少三年,子女才能完全離開父母懷抱。

  6. 2021年4月27日 · 句子一般有四大部分,如「孫問孝於我」,先是句子活動「問」,詢問者 (又稱主體、主語或話題),「問」的內容 (又稱賓語),以及詢問對象 (修飾成分,又稱情境成分)。 修飾成分使句子的情境更完足,語意更明晰,如補足時間、地點、對象、比較、方法等內容,必須注意修飾成分的語序在文言和白話是相反的,文言放在活動 (即動詞)後,白話放在活動前。 閱讀文言文對譯時,把修飾成分按白話語序習慣,放到動詞前,便易理解: (圖b) 白話中,須用不同的字引介不同的前置修飾成分,文言中則最常用「於」字,以上最後兩例,其實用「於」字亦勉強可以。 【9】被動句. 文言有以下4種被動句,它們的發展軌迹如下: (圖c) 文言也用「被」字表達被動,但未見於十二篇,被字句已成為白話最主要的被動句構。

  7. 2021年5月4日 · 【1】因果關係. 蘇洵先提出秦亡六國的真正原因,乃六國割讓土地給秦國,而非關軍事力量比秦國弱。 其中分兩種情况,韓、魏、楚是亡於直接割讓土地,齊、燕、趙則因唇亡齒寒,間接亡於韓、魏、楚割讓土地。 蘇洵分別闡述兩種滅亡情况的因果細節。 割讓土地的後果,不但強秦弱己,更養大秦國慾望。 蘇洵直接抄引《戰國策》說話為類比,指出兩後果之間的惡性循環,以至割讓土地的韓魏楚三國必然滅亡的唯一終局,同時論證了秦亡三國非全因軍事力量。 至於間接情况的齊燕趙,則各有國情: (1)齊國被秦國收買,起初,秦國滅韓時,齊國沉默了,當秦國滅趙魏楚燕的時候,齊國沉默了,最後當秦國來滅齊時,再也沒有諸侯可以為齊抗秦了。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