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0年7月15日 · 除了醫療與哲學的持續辯證,憂鬱症患者「病人/罪人/天才」的角色亦在不同時代交織延續,成為至今仍潛藏在社會中對憂鬱「污名」或「貴族病」印象的暗流;而精神分析與心理生物學兩派觀點,仍爭執不休。. 歷史讓我們看見世界如今樣貌的根源 ...

  2. 2022年7月28日 · 「小許,妳的夢想怎麼樣了? 」二十多年前,在新竹湖口的醫院裡,五十多歲的娥美見到精神科社工劉小許,常會拉著她的手這麼問。 劉小許和( 前篇 「同心圓」創辦人)孫德利一樣,在醫院工作多年,眼見許多精神病人一心想離開病房卻不被允許、無處可去,起心動念想結合家中農場,開創一個人與土地共生的場域。 夢想醞釀多時,也在娥美的鼓勵下成長茁壯,幾個志同道合的夥伴陸續集結。...

  3. 2020年9月30日 · 時間:2020/09/11 19:30. 地點:城市舞台. (※ 本文有雷,斟酌閱讀。. 電視劇《 我們與惡的距離 》於2019年春天上映便引發熱烈迴響,以深刻的劇情帶入對 死刑 、 精神疾病 患者等案件的認識與討論,兼有高度影視美學與議題性。. 據此, 故事工廠 取得 ...

  4. 2018年8月9日 · 圖/美聯社. 五月底開始,松山區復源公園及敦化公園一帶,陸續有 十多隻貓遭不明液體潑灑 ,傷勢嚴重,雖在 動保 團體重金懸賞緝凶下找到嫌犯,但這樣的虐待事件並非第一次,也很難期待會是最後一次。. 他們為什麼虐待動物?. 遏止虐待事件為何 ...

  5. 2022年2月10日 · 這似乎印證了主觀論的說法。 不過,客觀論也有其根據。 鄭教授在此介紹了學者Ned Block的說法,而其中的關鍵是現象意識(phenomenal consciousness)與取用意識(access consciousness)的區別。 現象意識的有無,取決於心理狀態究竟是有意識的、還是無意識的;取用意識的有無,則取決於心理狀態所帶有的資訊有沒有被取用。 這兩種意識不一定會同時出現。...

  6. 2020年12月2日 · 這種信念也反映在信堯的拍攝策略上,在前後兩部劇情長片中,導演都不吝自我揭露,舉著攝影機的那個人,同時也是劇中角色的親近朋友。 所以,信堯直接在《大佛普拉斯》中,向肚財提問「一個大男人竟然有夾娃娃這種嗜好」?

  7. 2019年7月12日 · 男認為警方搜索無據,要求員警出示搜索票,殊不知警方不但未持有搜索票,更直說「路檢哪需要搜索票? 」警方說不出任何執法依據,雙方也就你一言我一語僵持不下,最後男爆氣下脫口而出,「不然褲子脫下來給你含嗎? 」警方隨即以妨害公務罪送辦。...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