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3年4月18日 · 騰訊大股東Naspers在2000年以1,260萬美元從電訊盈科0008.HK手上購入騰訊股權現時已經變成一筆約10,000億元的財富一直以來外界對李澤楷錯失了這宗交易感到婉惜惟馬化騰做夢也沒有想過騰訊會發展成市值達數以萬億美元的企業更遑論作為投資

  2. 2022年4月19日 · 2022-04-19 Steven Cheung. 筆者在2020年7月撰寫《 長實VS長和 哪一隻才是李鉅至愛? 》,指出環球各國對國家安全意識日益提高的前提下,長和(SEHK:1)環球收購戰略性資產推動增長的策略已經走到盡頭。 雖然西方國家監管當局在稍後時間批准長和旗下子公司收購合併交易,但仔細一看,這些交易不外乎是長和出讓控股權,甚或全數沽清持股。 按照這個思路,筆者大膽假設長和減持或出售包括電訊在內的戰略性資產交易將陸續有來,成為未來股價上升的催化劑。 長和以324億元作價出售英國電訊鐵塔資產交易完成後,長和同步證實有意放售估值達1,500億元的英國配電網業務。 下一階段最有機會出售的是英國3集團,《彭博》報道沃達豐研究合併英國3集團。 英國3集團猶如雞肋.

  3. 2022年10月21日 · 最近電盈就宣布入股兩間由李楷任主要股東的金融科技公司,投資者擔心會否改變高息股的本質,恐怕要改變也不是這麼容易。 電盈這兩筆交易涉資7,500萬美元,約5.9億元,分別認購HYPHEN發行的兩筆貸款票據及認購BOLTTECH發行系列B優先股。 這兩間公司均是金融科技相關的初創企業。 究竟這兩間公司能否發展成為萬億級別的企業,一切要拭目以待。 投資初創不會改變派息政策. 但電盈這兩筆交易應該不會改變其高息股本質。 因為李楷透過旗艦公司盈科拓展集團持有電盈及其他金融資產。 盈拓每年均須派息10億元,但盈拓每年僅從電盈收取8.6億元股息;盈拓單靠電盈派息不足以向盈拓股東派息。 換言之,電盈沒有太大下調派息的空間。

  4. 昔日一句「成也3G,敗也3G」,長和(SEHK:1)的3G投資一直被拖後腿,經過十年苦幹,到2011年才令該業務息稅前盈利轉正數,之後長和的4G發展踏入收成期。 好景不常,昔日一句換成「成也歐洲,敗也歐洲」,英國及歐洲市場仍佔集團的電訊、基建、及零售業務大比重。

  5. 2020年9月1日 · 在疫情影響下的歐氏三兄弟旗下地產業務,似乎表現並不算差。 其中非上市的歐氏投資集團,更是在2010年投得福建福州當時最大的舊城改造項目,之後也一直涉足高端房地產開發項目。 目前,歐氏投資集團的業務還包括教育、基建等。 正榮服務增長潛力大. 至於半新股正榮服務,也是今年以來一大市場焦點。 公司於7月於港交所(SEHK:388)上市,集資約11億港元,招股定價為4.55港元。 在眾多新股之中表現都算頭列。 其上半年純利也錄超過一倍的增幅,期內的在管建築面積按年升21.1%至2780萬平方米,在管項目則有165個,按年上升約10.7%。 投資結語.

  6. 2020年5月7日 · 香港銀行業已發生重大變化,全球金融業經歷2008年金融危機後,各國為防範金融風險對銀行的資本要求日趨嚴苛,特別是華資銀行面臨資本重組壓力,大部分華資銀行資產已透過收購合併落入外資或內地同業手中。 大新金融主席王守業家族現持有40.96%股權,第二股東日本東京三菱UFJ持有11.07%。 市場雖常注視大新銀行被收購的可能性,王氏家族也許認為目前時機並不適合整間銀行出售,但市場幾港股私有化反映大股東在零息時代及融資成本低之時體現公司價值而得益,繼而增加了大新金融大股東作私有化的誘因。 總結. 投資大新金融的最佳時間應由投資者自行判斷,惟筆者認為其保險業務前景,以及私有化的可能性可視為中期投資亮點,至於風險因素是環球因素令業績繼續倒退,進而將股價推至更低水平。 編輯:Yan. 分享給你的朋友.

  7. 2019年4月11日 · 商譽主要是2015年收購和及近年收購Wind Tre交易後獲得,主要分為零售及電訊業務,分別約1,140億港元及1,270億港元。 集團年內購入Wind Tre 餘下50%權益,較公平價多付971億港元,但對電信業務EBITDA有貢獻。 集團對電信業務頻譜牌照及擴大網絡的支出仍然審慎,保健及美容產品業務繼續是主要盈利來源,歐洲零售業務亦有穩固表現。 因此,集團認為商譽及品牌名稱都無須進行減值。 第三點:債務償還狀況影響股東長遠回報. 過去,集團一向擁有資金優勢,而且零售業務更是穩定的現金來源。 但時間一到「還款鬧鐘」必然響起,各種資產負債的公允價值變量,潛在互動變化,如今以集團的投資規模來說,是否不用擔心那些復雜的資本遊戲?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