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金剛持佛曾親口宣說:弟子的一切成就都完全依善知識而來,了解了這一點以後,自然一切行為都恭敬、承事、供養自己的善知識。 總之應勵力行,修師所喜,斷除不喜。 作所喜者,謂有三門:供獻財物、身語承事、如教修行。 如是亦如莊嚴經論云:「由諸供事及承事,修行親近善知識。 」又云:「堅固由依教奉行,能令其心正歡喜。 總之,應該盡一切努力修持師長所歡喜的,斷除師長不歡喜的行為。 做師長所歡喜的事,包含了三部分:一是供獻財物,二是身語承事,三是依師教導而修行。 如同《 莊嚴經論》所說:「 透過種種的供養、承事師長及依師長教導而如實奉行,來親近善知識。 」又說:「這三種承事當中,又以依教奉行,最能令善知識內心真正歡喜。 【堅固由依教奉行】:合註註釋9. 「堅固」是指菩薩 。 由於菩薩心力堅穩故。

  2. 2021年2月23日 · ① 歡喜力的體相 ② 引發歡喜力的方便. 金一、歡喜力的體相. 發歡喜力者:如是由其猛利欲樂勝解之力,精進未生能令生起;又令已生不退之因,謂由成就堅固之力或我慢力;最初入時歡喜而入,已趣入時,於其事業不欲斷絕無飽意樂者,即歡喜力,故應引發。 發歡喜力:精進沒有生起時,以猛利欲樂的勝解力,能讓精進生起(勝解力的作用);精進生起之後,能讓精進不退失的正因,是成就堅固力或我慢力(堅固力的作用);最初趣入時歡喜而入,趣入之後對於所作事業不想中斷的無飽足意樂,即是歡喜力(歡喜力的作用),所以應當引發。 趣入時若無歡喜心,趣入後只能保持三天熱情,這是沒有歡喜力的表現。 歡喜力是最初積極投入善法的動力,又是行善堅持不斷的保證,修任何善法都不可缺少,所以要遵循方法引生歡喜力。 二、引發歡喜力的方便分二:

  3. 廣論消文 13 P19 L9. 【又云:雖聞善說知心藏,修諸三昧知堅實,若行放逸令粗暴,其聞及知無大義;若喜聖者所說法,身、語如之起正行,是等具忍友伴喜,根護得聞知彼岸。. 〈聽聞集〉又說:縱然知曉聽聞世尊善巧宣說的正法,是核心的利益,而且還知道 ...

  4. 推薦 3 收藏 0 轉貼 0 訂閱站台. 蓮師意樂成就祈請(桑巴倫助瑪)殊勝13法. 《蓮師意樂成就祈請頌》也翻譯為《願望任運自然成就. 祈請頌》 亦名《蓮師十三法》 在此祈請頌中,蓮師. 分別化現出不同的形象、手持不同的法器,來解救五濁. 末世時眾生的 ...

  5. 2020年7月17日 · 推薦 13 收藏 0 轉貼 0 訂閱站台. **菩提道次第廣論**卷二. -宗喀巴大師-造 -法尊法師-譯. 下至唯從聞一偈頌,雖犯戒等,亦應就其功德思惟,莫觀過失,悉無差別。. 《寶雲經》云︰「若知由其依止尊重,諸善增長不善損減,則親教師或聞廣博或復寡少,或有智解 ...

  6. 2021年2月20日 · --日常法師開示. 益西彭措堪布開示. 《瑜伽師地論》、《辨中邊論》、《入阿毗達磨論》、《顯揚聖教論》、《成唯識論》、《集論》、《廣五蘊論》等論典中,都說欲是精進的所依,以欲能發起精進。 此中勝解即是欲樂。 此處“勝解”就是指欲樂。 緣一個所愛樂的法,內心希求的狀態,即是勝解(欲樂)。 其作用是直接引生精進心所,即勝解之果為精進。 因此,大乘精進的所依或根本,就是對於大乘法強有力的勝解。 《顯揚聖教論》說:“欲者,謂於所樂境,希望為體,勤依為業。 如經說‘欲為一切諸法根本’。 ”(欲是對於所愛樂的境內心希望,其作用是成為精進的所依。 如佛在經中說:“欲是一切諸法的根本。 ”) 《瑜伽師地論》中說:“欲云何? 謂於彼彼境界,隨趣希樂。 欲作何業? 謂生勤勵為業。

  7. 消文58 P58L2~P58L13. 若有無間猛利能見無常苦等過患之心,則其掉舉極易斷除。. 以掉舉者,是貪分攝散亂之心。. 能對治彼,諸經論中,讚厭離故。. 若有強烈而不間斷的思惟無常、苦等過患的心,就很容易斷除掉舉的現象。. 掉舉,是貪煩惱所攝的散亂心,所以 ...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