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6年10月28日 · (6) 自健樂園風流雲散之後,父親絕少下廚,現已茹素多年,再也不碰刀具,連這一手技藝也不肯覓尋傳人,每天但鈔讀陶詩、心經而已,「能吃就好,何必不厭精細」是父親現下的名言。

  2. 2022年9月13日 · 1. 什麼. 文章描述了什麼問題? 賢士君子難得,卻被在上位者委派擔任低微閒散的職務,不待其衰老就棄而不用。 2. 為何有此問題出現? 在上位者不懂用人。 3. 如何. 作者如何應對? ‧作者感到無力改變,因而慚愧。 ‧既無力改變他人,便姑且先做好自己,以待他朝被人重用。 立意及聯想 (圖一) 1. 賢士君子之難得. ‧〈試筆說〉謂「今夫所謂賢士君子者,天之生也難,生而不夭死、不疾病、獲全其美也,尤難。 」一個人出生困難,幼年時不夭折,長大後不生病已是難得,而在進入社會後仍能保全自身美好的品德才能更是困難。 ‧儒家講「智」,智以仁義為本,人的聰明才智用在成德的努力上才有意義。

  3. 2017年8月31日 · 鄧永鏘「最後派對」前逝世 終年63歲 陶傑稱「英文最好華人」. 鄧永鏘鍾情雪茄,他生前曾在訪問中透露,19歲時從父親處嘗到第一口雪茄,自此愛上,若飯後沒吸雪茄,便覺渾身不自在。. 點燃雪茄一樣講究,鄧永鏘只用火柴,免雪茄沾到打火機汽油味 ...

  4. 2020年10月27日 · 解說. 予,第一身代詞,文言第一身代詞很豐富,有吾、我、余、予等至少7、8個,到了白話,只剩孤單一個「我」字。 「豈……哉」,是文言習見的反詰句式;「豈好辯哉」,表達了孟子本來不想與人辯論。 不得已,也可以看成是三音節的詞彙;已,停止;不能停止,即欲罷 (罷,也就是停止)不能,非出於本意,無可奈何地不得不如此。 也,表示十分肯定的語氣。 孟子就什麼議題迫不得已地辯論? 與誰辯論? 〈魚我所欲也〉一章出自《孟子?告子》篇,前文是孟子與告子有關人性的一連串辯論。 告子認為,人性天生如同白紙,無所謂善或不善,受後天影響,才有了善與不善的分殊。 孟子反對,他秉承孔子,堅守人與生俱來能同情別人,不忍心別人受傷害的根本信念,簡言之,人性本來善良。 這是儒家的終極關懷,不能失守,孟子的確不得不辯。

  5. 2017年10月6日 · 作者寫洞庭湖的哀景和樂景,再「遷客騷人」觀不同的景色均有不同的感受,藉此抒發個人抱負。 景色陰暗不穩,「遷客騷人」即生「去國懷鄉,憂讒畏譏,滿目蕭然,感極而悲」之情。

  6. 2017年9月15日 · 閱讀篇章﹕〈陶媽媽的泥鰍鑽豆腐〉——韓良露. 《良露家之味》 作者:韓良露。. 出版:大塊文化 (2014)。. 【明報專訊】 (第1段)從我五歲起,陶媽媽就在我家幫忙,一直幫忙到我十七歲,我家從北投搬到東門町時才結束。. (第2段)陶媽媽做的是管家的 ...

  7. 2019年5月3日 · 《莊子?養生主》:「安時而處順,哀樂不能入也。」比喻安命運時勢之所趨,不拘泥執著,則生活常安適無憂。陶淵明《神釋》亦言:「縱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懼。應盡便須盡,無復獨多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