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4年5月30日 · 【明報專訊】在無 處境劇《香港81》飾演「陳積」的資深演員國樑近年患聲帶鱗狀細胞癌,本月25日因癌症導致肺炎,肺炎引致呼吸急促離世,終年71歲。

  2. 2019年11月29日 · 學習重點. 文憑試選取的現當代散文中,其中一類主題圍繞「個人與社會」,作者多表達對時代的承擔與個體生命的感受想法。 簡而言之,就是作者對社會現象的觀察與自身處世態度的反思。 例如二 一七年劉裘蒂的〈跑道〉,圍繞「跑道」取材,通過記敘自己跑步的習慣、所見所聞和與他人的互動,帶出由跑步而來的個人反思。

  3. 2022年12月17日 · 70歲顏國樑患上聲帶鱗狀細胞癌,現時接受免疫治療,每3星期打一針要花近4萬元。. (攝影:劉永銳). 顏國樑(左)上月出席無綫台慶,太太霍潔貞陪伴在側。. (顏國樑提供). 《香港八一》演員李成昌(左起)、梁葆貞及顏國樑在無綫台慶重聚。. (資料 ...

  4. 2022年11月29日 · 1. 人各有其本性,各有志趣,並能樂在其中. 鳶飛魚躍,各適其性. 《詩經》有詩句云:「鳶飛戾天,魚躍于淵。 」意思是鷹在天空飛翔,魚在水中騰躍。 這是比喻萬物按其本性而動,各適其性。 我們不會勉強魚於天上飛,不會妄議鷹何不在水中游,便是此理。 〈吾廬記〉作者魏禧所說也是同理,他說若有人終身不欲出門,走路要瞻前顧後,遇三尺寬的溝渠便恐懼,他不會勉強這個膽小的人出門闖蕩,因為出門並不符合他的本性,他不會樂在其中。 反之,若如弟弟般喜歡縱情山水,尋訪良朋,採集各地不同的風土人情,決不會勉強他坐守家中。 為實踐志向死而無怨. 〈吾廬記〉作者引用了孔子的話:「志士不忘在溝壑。 」說有志之士並不懼怕為志向而死在山溝,同樣道理,他弟弟季子禮的志趣是外遊,若是因外遊而死了,亦當死而無怨。 為保志向與友絕交

  5. 2022年12月17日 · 70歲顏國樑患上聲帶鱗狀細胞癌,現時接受免疫治療,每3星期打一針要花近4萬元。. (攝影:劉永銳). 顏國樑(左)上月出席無綫台慶,太太霍潔貞陪伴在側。. (顏國樑提供). 《香港八一》演員李成昌(左起)、梁葆貞及顏國樑在無綫台慶重聚。. (資料 ...

  6. 2016年10月21日 · 縈青繚白。 作者刻劃登西山後遠眺的景象時,運用了借代手法。 「縈青繚白」中的「青」,就是指「山」,作者以遠看山嵐的一片青綠顏色,以借代山。 至於「白」,就是指「水」,作者以遠看流水的一片蒼白顏色,以借代水。 這樣處理,既可以引發讀者思考,亦概括作者眼前的景象。 4 比喻. 其高下之勢,岈然窪然,若垤若穴。 運用比喻能夠印象化地刻劃描寫對象。 為了突出西山的高聳不凡,作者特意將附近的山丘和山谷,以「蟻穴」和「小土堆」為喻,突顯它們「矮」、「小」、「淺」的本質,令讀者更容易明白「西山之高」和「群山之矮」的分別何在。 5 排比. 上高山,入深林,窮迴溪。 過湘江,緣染溪,斫榛莽,焚茅茷。 作者在交代遊歷永州山水和登西山的過程,就用了排比法。

  7. 2017年10月6日 · 【明報專訊】上期分析了〈岳陽樓記〉描寫、對比和襯托手法,今期續談借景抒情和修辭技巧。 借景抒情 再抒胸臆. 作者寫洞庭湖的哀景和樂景,再述「遷客騷人」觀不同的景色均有不同的感受,藉此抒發個人抱負。 景色陰暗不穩,「遷客騷人」即生「去國懷鄉,憂讒畏譏,滿目蕭然,感極而悲」之情。 景色光明向晴,「遷客騷人」即有「心曠神怡,寵辱皆忘,把酒臨風,其喜洋洋」之情。 這部分,只屬於下文抒發抱負的鋪墊。 作者藉「遷客騷人」平凡從眾的表現,突顯自己追求的「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高潔不凡。 作者藉「古仁人」的高尚情操抒發個人政治抱負:不會因為外物變化或個人得失而喜或悲,反而應該關心朝政;在朝廷之上,應為民請命,離開京師,遠在民間,就要為君主分憂;不論進退,時常保持憂慮。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