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1. 相關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3年3月1日 · 1.新人增員的快速釋放理論(原子彈爆炸理論) 新人剛入行時,鮮少有心理負擔,大多是師父怎麼教、他們怎麼做,這是輔導新人開始增員的最佳時期。 一旦新人找到徒弟,這位新人便馬上擁有雙重身分:第一重身分,依然是一位新人;第二重身分,已是徒弟的師父。 古人云:「為母則剛,為師則強。 」新人為了能讓徒弟做為表率,在各個方面都要以身作則,拿出更好的狀態,其成績自然更好,定著率和績優率都會大大提高,因此早期的增員反而更能幫助新人。 還有一種可能是,新人招募到一位優秀的徒弟,自己卻離開了,但他招募的徒弟留在了團隊中,並成長為主管和團隊主力,同樣對團隊有利。 有時,新人在起步階段專注於銷售,並不急於增員,但是在緣故資源出現階段性的匱乏時,由於轉介紹名單不足,心態會發生微妙的變化,開始出現畏難情緒。

  2. 2023年1月1日 · 國際龍獎IDA,是世界華人金融保險從業人員成功者的代名詞,當中又區分為傑出業務獎及優秀主管獎,以主管獎的部分而言,是為肯定優秀的保險經理人在「人才培育」與「經營績效」上的貢獻,特別設立此項殊榮,表揚其在團隊經營與管理績效上的卓越成就。 優秀主管獎當中又分為優秀主管銅龍、銀龍、金龍及白金獎,申請標準分別為組織中有3位、6位、9位或12位夥伴達成國際龍獎IDA標準,並向國際龍獎IDA執行委員會提出申請者。 而新光人壽鳳山區部區部經理顏偉倫,便在2022年榮獲國際龍獎IDA優秀主管金龍獎,顯見他在帶領團隊夥伴追逐國際榮譽上必定有其獨到的方法,才能使夥伴共同成長,一同朝國際榮耀邁進。 那麼,他又是如何協助團隊共同成長與進步? 榮耀感一旦燃起,就無須擔心業務量.

  3. 2023年7月1日 · 網路訂購:保險行銷網 https://shop.advisers.com.tw 電話訂購:台北 (02)2792-8557|台中 (04)2254-8325|高雄 (07)222-3096 門市訂購:台北門市(台北市行愛路78巷28號2樓之1)|台中門市(台中市市政北二路282號5樓之7)|高雄門市(高雄市民生一路56號21樓

  4. 2020年3月1日 · 南九龍團隊是一個超過3,000人的大家庭,總會有不同的意見產生,便由這些高階經理們給予答覆。 大經理會就像規模龐大的家庭會議,什麼事情都管,做出大家都要遵守的決定,為大團隊的長期運作立下良好的框架。 二 一二年,南九龍團隊在雪梨世界華人保險大會上初次接觸了IDA百人團隊,於是訂下目標,不斷努力。 從二 一三年起,他們連續七年得到IDA百人團隊的榮耀,總人數更是從104人不斷增加至409人的破紀錄佳績。 但是400人IDA團隊不是夢想的終點,龍子明表示,南九龍團隊還會不斷進步,二 一九年目標是IDA600人團隊,二 二 年目標IDA800人團隊,期望在未來三年內,即二 二一年成長為IDA千人團隊。

  5. 2018年7月1日 · 保險業界一直有所謂的新人「黃金90天」,意指新人在進入保險業的九十天內,所被建立與培養的觀念及習慣,會徹底關係到業務人員的塑型及職涯發展狀況。. 「無規矩不能成方圓」,正確價值觀及良好習慣猶如尺規,雖然無尺規依然能畫方畫圓,但是畫出來的 ...

  6. 2018年10月1日 · 所以,行銷即是開發人際關係。 在開發客源之時與客戶建立起良好關係,包含信任、友好、互動等元素,存在於客戶和業務人員之間,就能夠以「服務」取代「行銷」,達到「四兩撥千金」的效果,客戶加保的機會將大增。 若是業務人員只著重客戶是否購買保單,而在購買後卻忽略了維繫關係的服務,客戶因此離開你、轉向其他業務人員投保的機率就會非常大。 當客戶簽下第一張保單後,只要關係能維持好,業務人員獲得第二張保單就容易得多,然則開發並維繫人際關係,其實是保險行業普遍都知道的通識,各單位都在做一樣的事情,而成績會有所不同,並無任何的獨門祕方,關鍵就在於「執行力」。

  7. 2024年5月1日 · 余國銘將從業第3個階段定義為定律經營」,意思是指在前面2個階段的努力下一定會產生的經營成果。 也就是說,在這一階段只要持續地把該做的事情做好,配合設定好自己的目標,業績自然就會到來,「榮獲國際龍獎IDA終身會員便是定律經營下的一個成果。 」他說。 「機率期要很努力,規律期建立展業實力,定律期就會呈現業力(成果)。 」余國銘認為,一位長期發展的保險業務員基本上一定會經歷這3個階段,想要得到豐碩的果實,勢必需要透過前期的累積。 而在不同階段,努力的方向也不盡相同。 「機率經營」階段時,關鍵在於開拓客源,打牢基礎,掌握從業規律;「規律經營」階段時,基礎已經紮實,重點便轉向觸類旁通、形成品牌,打造從業定律;「定律經營」階段時,品牌、風格已成,想要更進一步,便需要用更高的標準自我要求,精益求精。

  1. 相關搜尋

    駱炫銘 wik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