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3年11月1日 · 「醫療保險有一個很實際的問題,就是當你身體健康出現狀況時,你可能不太能夠買到保險。 」為此,當民眾趁著年輕時及早規劃,可以因為醫療行為發生機率較低,享有較低的費率。 而在醫療通膨持續發生的情況下,及早投保也能以較低的成本享受相同的保障。 建立正確心態,善用複利效應累積退休資產. 「您認為,需要準備多少退休金才能退休呢? 」只要走上街採訪民眾,就會聽見每個人的回答都不盡相同,有人認為500萬元就足以支應退休生活,卻也有人將退休金的需求喊上2,000萬元。 究其原因,是因為每個人的財務狀況,以及對退休生活的想望都不相同。 規劃的人有房子嗎? 若有,就可以把房租成本省下來;有在年輕時就做足醫療保障嗎? 若有,醫療成本就相對較少。

  2. 2018年5月1日 · 政治大學風險管理與保險學系專任副教授. 本期專欄我認為有一關鍵議題值得討論——「保險業是否該重新認識他的年輕客戶 」這是在數位金融時代,以及進入金融科技時代的當口,保險業者必須要重視的未來關鍵課題。 比較需要擔憂的是,目前金融業的經營者絕大多數都不是年輕人,他們距離年輕已有一段距離,過去他們在養成教育或是成為主管的過程中,面對的都是現在已經很成熟的客戶群體,再隨著成為主管,圍繞在他們身邊的人,也都是跟他們差不多的人。 就好比在職場中,30歲進入公司從基層開始做起、35歲當上了基層主管、40歲坐上了部門經理、45歲可能當上協理或副總經理,到了50歲時掌握了公司很多的決策權,身邊的人基本上都沒有換,共同決策者幾乎都是同一群人,但是面對的客戶卻是一直改變。 決策者看不到下一個世代的樣貌.

  3. 2020年10月1日 · 張奇仁非常樂見夥伴成為一位獨立的業務主管,並以正向的態度來看待這件事,因為夥伴獨立就代表培育成功;而夥伴可以出去成處,其餘的夥伴就會看到這條路是行得通的,就會有更多人才願意為你所用,如此單位的氛圍是進取的,團結心也就更強。 張奇仁便是從仿效許月霞經理培育新人作法開始作起,最後學會了組織發展之道。 此外,分析單位何以長久,「培育人才」及「敢放權」是重點,主管要做到用人不疑、疑人不用,並願意付出,投入度也很重要。 如果連主管都願意投入業務人員的經營,協助夥伴安身立命賺到錢,而非只要求績效,這個團隊的發展就能可長可久。 因此,張奇仁一直提醒自己要跟市場接軌,要跟夥伴有共同的語言,業務夥伴才聽得下去,他們會覺得你跟他們是在同一個頻道上,而非主管說一套,夥伴做的是另外一套。

  4. 2020年2月1日 · 近兩年開始推行金融科技,經過思考和評估後有3大挑戰需要特別關注: 1.如何協助業務人員提高銷售水平及專業性,2.如何提高整體產能,以及3.如何提升公司利益。 區張明儀認為,「金融科技的發展並不是取代,而是結合」,雖然香港有一些科技保險公司,但目前香港客戶仍首選面對面接觸,人的關係和價值還是首要考量。 香港永明金融從營銷通路、營銷管理及客戶體驗3個方向開始展開科技化。 首先是應用在行銷通路 ,包含如何提升公司網絡、如何協助業務人員在新客戶推薦和宣傳等環節,電子銷售平台應運而生,經過諸多嘗試後,做得最好的是潛在客戶的推廣。

  5. 2018年7月1日 · 1.建立夥伴正確信念與價值觀. 年輕業務夥伴欲將保險業當作永續經營的事業,而不只當作一份賺取收入的工作,首重對於保險是否認同,藉由深刻瞭解保險的意義與功能之後認同保險,主管再引導夥伴找出屬於自己的信念或核心思想,如保險的功能是讓自己在有能力的時候,選擇為無能力的時候做好準備,為自己或自己所愛的人提供多一層的保障。 因為認同這樣的意義,推己及人,不只身體力行,更想將這樣的愛與責任傳達出去。 當上述的信念及價值觀建立起來,對於新進年輕業務的學習效率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更能幫助其找到職涯,乃至於生涯的目標。 就好比,中國人壽應許通訊處處經理徐苓芸對於新人的教育訓練,首重讓新人瞭解保險的意義,進而建立起新人的使命感。 2.教育訓練完整、有系統.

  6. 2017年9月1日 · 如何在團隊中建設倫理? 龍子明談到,有倫理才有組織,他指出,保險是一個發揮大愛精神的事業,保險透過倫理才能將大愛精神發揮出來,而該怎麼堅持倫理,就是要讓大家看到倫理的重要性,如現今的南九龍有36個總監,依然是每一個星期為重要的事情一起開會,甚至很多事情都是2,200多人一塊做。 最重要的是每一個夥伴清楚地知道,做保險是為了什麼? 為什麼客戶會幫我們拿IDA? 其實是因為我們的工作是幫客戶未雨綢繆,當客戶有困難的時候,我們為客戶解決困難;幫助客戶做理財,財富分配,到他退休的時候,有一個很好的退休生活. 只要每一個夥伴是盡力地、真心真意地為客戶,IDA自然達到、IDA百人團隊自然達到、IDA雙百人團隊自然達到。

  7. 2018年3月1日 · 政治大學風險管理與保險學系專任副教授. 金融科技趨勢模糊了原本劃分明確的金融業務界線,也將各種新技術帶入法遵、監理的領域。 讓金融業者為了達成法遵要求,不得不提高法遵人員、治理、風險管理的成本,各種因素催生出監理科技(Regtech)一詞。 隨著監理沙盒機制的通過,很多人都把重心關注在——誰會進入沙盒? 多少人會進入沙盒? 進入沙盒要有什麼樣的條件? 這些問題可以明顯讓我們感受到金融業確實已進入了另一個階段。 過往談發展金融科技,想要怎麼做全憑公司意志,但接下來就與監理官有關係了,因為不管業者有多少的創意與想法,只要主管機關不點頭,創新也無法進行。 也就是說,不管金融科技如何發展,監理科技 (Regtech)勢必也得跟上腳步。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