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3年6月28日 · 最優投資組合是B點的資產組合,即一種無風險資產與一種風險資產的組合。 讓大家知道多元化好處. 現在經常會在網絡上或理財書籍上看到「多樣化投資」這一概念,其實也是出自現代投資組合理論。 以前,人們做的是個別股票的投資,都是單點方管理,甚至認為分散投資不是有邏輯的,在這個理論出現後,才讓大家明白多元化投資對規避風險及增加回報的重要性。 這是學術界有史以來第一次將投資組合多元化的好處進行量化,並利用高等數學來計算組合投資之間的相關性,這一突破性見解已經滲入資金管理各個方面。 背靠30年回測數據 從「美林時鐘」學懂資產配置. 10萬家庭使用 「標準普爾家庭配置法」 Beta收益是哪部分? β不單與數學有關 與錢包亦息息相關. =====. 理財真實個案分析,立即 免費下載《香港經濟日報》App.

  2. 2023年3月19日 · 22歲一定要懂的3條理財方程式. 點擊圖片放大. 可支配收入,是指扣除了必需支出後的餘額。 如果可支配收入不高,你可以考慮以下3件事︰. 提高每月收入. 減少必需生活費︰不是要你對自己太苛刻,適度的娛樂是必需的,但有些時候應該計算得更精明,例如應好好比較你的上網費,小數怕長計;又例如畢業生初出茅廬,如果家境許可,可以跟家人商量,少給點家用嗎? 減少負債︰學貸必需要還清,這點沒辦法;但信用卡或其他私人貸款,可免則免。 如有負債,考慮尋找更低息的方案. 可投資金額. 投資必需要有本金,而且金融市場是富者愈富的遊戲,雖說現在有些$1可投的基金、$10元可開立的定期,但本金這麼少,你能期待有多少回報? 如果可投資金額不高,你可以考慮以下兩件事︰.

  3. 2024年4月25日 · 35歲財富自由. 重來他想拼情商 「能富10倍」 2016年,35歲的Steve Adcock辭職了——當時他已經擁有90萬美元(約705萬元)的儲蓄。 如今,42歲的他只是偶爾工作,其凈資產也增長到130萬美元(約1018萬元)。 可以說,在過去的幾十年間,他在理財方面做對了很多事情。 然而,Steve Adcock向CNBC表示,有1件事他希望自己能在20歲出頭就明白——如果這樣,他能讓自己富得更快,甚至擁有更多財富。 「相比智商,你的性格能讓你更富裕10倍,」Adcock表示。 「我從我的職業生涯中領悟了這個道理,雖然明白得很遲,但我非常確信這點。 毫無疑問我和一大幫聰明人工作,但這些在 辦公室中最聰明的人往往並不是升職加薪的人選。

  4. 2024年4月1日 · 29歲提早退休. Daniel George在29歲實現了經濟獨立、提早退休(FIRE)。 簡單回顧他的理財和事業成就: 2018年完成博士學位那年24歲,進入Google X領導早期秘密的人工智能(AI)研發工作; 2020年開始於摩通擔任副總裁,直至2023年離職; 2017年本金只有1,000美元,隨後7年來積極將工作收入投資於股票,在20多歲時突破第一個100萬美元; 2023年,在美國生活一年的開銷已經不到投資額的2%,毅然辭職。 「我不需要再擔心薪水的問題,因此我可以做最熱衷的事。 我花時間建立我的初創公司ThirdEar AI,這是一個無需提示便可提供即時幫助和建議的AI。 以下是他成功的方法。 財富自由5大關鍵. 1. 避免借學貸. 2. 年輕時積極參與股票投資. 3.

  5. 2021年6月10日 · 有位港男投稿到社交平台,分享自己曾經因為自覺炒股成績不錯,於是開始全職炒股,可惜在股市中慘輸至欠債逾百萬,家中被斷電、斷煤氣,甚至一度有輕生的念頭,最終如何走過低谷,還完債兼成功上車的經歷,勉勵大家面對逆境都不要輕言放棄。 該名港男投稿表示,自己大約在7至8年前,自以為自己炒股票好叻,日日對住個市,睇好多投資股票書,雖然未有覺得自己是股神,但卻沒有返工,終日在家炒股票。 最終,他不但輸掉自己的資產 , 欠下一身債,後來更需要動用家裡的「散銀」渡日。 在這事件中,他不但輸掉財富,欠下一身債,當時女的朋友亦因為無法忍受他終日炒股的日子而離開他。 【理財血淚史 38歲財務自由回流加國享人生 過來人分享理財路上後悔的8件事 : 按此 】

  6. 2024年5月15日 · 撰文: 正軒. 發布時間: 2024/05/15 09:10. 最後更新: 2024/05/15 09:11. 分享:. 研究:人活到54歲理財最精明!. 盤點20、30、40歲時容易犯下的財務錯誤。. 根據澳洲ARC人口老化研究卓越中心(ARC Centre of Excellence in Population Ageing Research)於2022年發表的 一項研究 ,一個 ...

  7. 2020年6月26日 · 1. 合理化個人錯誤. Housel認為,高智商的人有更高的能力,去合理化個人錯誤。 他指出,若是其他人的錯失時,人會基於客觀情況而分析事件的來龍去脈,但當犯錯的是自己時,會傾向將錯誤合理化,甚至「作故仔」來自圓其說。 他舉例指,作為旁觀者,當基金經理投資失誤時,他可立即指出問題所在,例如是在泡沫時期買入、在恐慌期間賣出及分散投資不足等因素;但當自己是該名投資失誤的基金經理時,則可能會利用不同的環境因素,來解釋自己的錯誤,例如是「聯儲局的政策扭曲了經濟」,或是歸因於市場的錯誤。 他認為,人們經常認為自己比其他人優勝的錯覺,覺得自己沒有缺點,但正因如此,導致人們失去意識自己的錯誤能力,難以客觀分析事件。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