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結論:本章所說:出生萬德之樞紐曰「孔」者,這「孔」即是竅穴,有孔生出之德為孔德,此一孔雖是微乎其微,但卻藏有無盡造化功用,不但萬德從此生聖賢由此出,就是生死亦由此來決定。

  2. 1、開荒闡道是為奇功。 代天宣化,替佛宣言,由一傳十,十傳百,百傳萬千,使大道能川流不息宏展,替師尊師母去佈,是謂奇功也。

  3. 【所言修者。 謂其數數於善所緣,令心安住,將護修習所緣行相。 所謂修行,是指守護所緣行相,使心一再地專注在所緣境上。 合註 註釋2. 所緣行相 指心的「所緣」及「行相」二者。 例如執持聲音是無常法的心,即是以聲音為所緣,無常為行相。 其他心識依此類推。 【蓋從無始,自為心所自在,心則不為自所自在。 因為從無始以來,我們一直被自己的心所操控,心則不受自己的主宰。 【心復隨向煩惱等障,而為發起一切罪惡。 而我們的心又一直依著種種煩惱等障的支配,以致引生一切的惡業。 【此修即是,為令其心,隨自自在,堪如所欲,住善所緣。 修行就是要讓我們的心能被自己主宰,隨自己的欲趣向善所緣。 合註 註釋. 3煩惱等障 指煩惱障和所知障. 【煩惱障】主要障礙眾生獲得解脫的果位,包含貪瞋癡等眾多煩惱及其種子。

  4. 2021年2月19日 · 其實,發菩提心就是荷擔度一切有情成佛的重擔,放棄了發心重擔,就會損害菩提心;而菩提心是成佛的種子,種子功能若被消減,當然就離佛果越來越遠。 而且,本論在講儀軌受法時說:“如是以佛菩薩知識為證,立彼等前立大誓願:未度有情令度脫等。 次見有情數類繁多,行為暴惡,或見長久須經多劫勵力修行,或見二種資糧、無邊難行皆須修學,為怯弱緣,若更捨置發心重擔,較別解脫他勝之罪,尤為重大。 ”所以,捨棄發心重擔,罪過比別解脫的他勝罪還嚴重。 以與龍猛、無著抉擇如來密意、最極增長菩提心力所有道理極相違故。 因為這與龍猛、無著菩薩抉擇如來密意、最極增長菩提心力量的道理極其相違。 所以,這是背道而馳的做法,只會減弱菩提心的力量。 大乘分有龍猛甚深見和無著廣大行二大車軌。

  5. 2021年12月8日 · 因為只有佛陀能教導人們如何遠離錯誤的教法。 這一點如同《寶性論》所說:「佛陀所說的任何一部經典,都不應被隨意扭曲。 因為世界上沒有比佛陀更加善巧、通曉一切最勝性的了。 所以,扭曲佛法會破壞如來的正宗法軌。 」由此可見,珍貴的經典及密續(密教、密宗)這些佛陀的傳承,都是無比珍貴的教導。 雖其如是,然因末代諸所化機,若不具足定量釋論及善教授,於佛至言自力趣者,密意莫獲,故諸大車造諸釋論及諸教授。 雖然如此,由於末法時代的眾生天資不足,若沒有詳盡的解釋以及善知識的教導,要憑一己之力去參悟佛陀的教誨,是無法了解正確的意思的。 所以眾多高僧大德紛紛著述了解釋佛意的釋論和口訣傳世。 我要檢舉. 台長: deepmind. 您可能對以下文章有興趣. 廣論消文131 又謂世間無阿羅漢,正至正行,此見亦爾。

  6. 2021年3月14日 · 佛在《寶積經》、《妙臂請問經》等經中,宣說四攝法是成辦一切有情義利的善妙方便,因此攝受弟子務必要依靠四攝法。 即:要讓所化堪為法器,應依財佈施;要讓所化對自己所講之法生起信解,應依愛語;要讓所化將聞思所生之定解轉為實修的加行,真正對法義努力精進,應依利行;要讓所化修行之後不退轉並且達到究竟,應依同事。 因此,攝受眷屬必須依靠四攝。 末法時代有一些顛倒現象,比如,有些人攝受弟子,需要弟子供養、讚歎、做“利行”和“同事”。 這是倒行逆施,將菩薩道變成了謀取名利、恭敬、承事的世間八法。 雖然身為弟子理應這樣做,但作為師長也應檢查自己攝受弟子的動機和行為是否如法。 如云:“諸攝眷屬者,當善依此理,能辦一切義,贊為妙方便。

  7. 如果沒有誠,就沒有萬物。 所以有德的君子將「誠」視為寶物一般的尊貴。 「誠」,不是自身修養圓滿,獨善其身就可以(內聖,內功之修煉),而是用誠來成就萬物,以至於兼善天下(外王,外功之圓滿以至世界大同)。 所以要先將自己的內德修養提升至至誠的境界,就是所謂的「仁」。 然後透過自己的德行修養發揮影響力,以成就萬事萬物,這便是所謂的「智」。 此兩者都是上天所賜與的德,如果可以修持自身的圓滿,又可成就萬事萬物的話,便可以合乎中庸之道,也自然可以時時秉持著至誠之道來因應人事時地物的變化,如此便可以無往而不利了,這也才可稱作是適宜。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