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駱以軍 (1967年3月29日 — ), 台北縣 (今 新北市 )人, 臺灣 作家,寫作文類以小說及散文為主,經常擔任各大文學獎的評審。 生平、寫作風格與評論 [ 編輯] 台北市立成功高級中學 、 中國文化大學 中國文學系文藝創作組學士、國立藝術學院(現稱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 )戲劇學研究所碩士駱以軍的作品包括小說散文及文學評論曾獲多項重要華文文學奬且作品多次獲選《 中國時報 》與《 聯合報 》年度十大好書,2007年並參與愛荷華寫作計畫。 大學時期從森林學系轉系至中國文學系文藝創作組,適逢小說家 張大春 、 楊澤 、 翁文嫻 等人於該系任教,駱以軍得以受到這群優秀的 臺灣文學 創作者啟蒙,開始創作,並參加該系文學創作社團「世紀末」。

  2. 駱以軍 (1967年3月29日-),生於 台北市 ,祖籍 安徽 省 無為 縣,台灣專業作家。 高中時的駱以軍因喜愛 沈從文 、 張愛玲 等人的作品,開啓了對文學創作的興趣。 就讀文化大學期間,從原先就讀的森林系轉到 中文系 文藝創作組,而此時正好是小説家 張大春 、 羅智成 、楊澤、翁文嫺等人在文化中文任教之際,也因此 有機會 讓駱以軍親身接觸這羣優秀的 台灣文學 創作者,並從他們的 文學理念 及經驗中獲取養分。 尤其是具有 後現代主義 傾向的張大春,拋棄 寫實主義 的教條,對文本、 文字符號 產生的質疑,盡一步發展出 後設小説 的手法及魔幻寫實的書寫策略,在在的影響駱以軍小説的創作觀。

  3. 其他人也問了

  4. 2种语言. 大马简体. 工具. 骆以军 (1967年3月29日 — ), 台北县 (今 新北市 )人, 台湾 作家,写作文类以小说及散文为主,经常担任各大文学奖的评审。 生平、写作风格与评论 [ 编辑] 台北市立成功高级中学 、 中国文化大学 中国文学系文艺创作组学士、国立艺术学院(现称 国立台北艺术大学 )戏剧学研究所硕士。 骆以军的作品包括小说、诗、散文及文学评论,曾获多项重要华文文学奖,且作品多次获选《 中国时报 》与《 联合报 》年度十大好书,2007年并参与爱荷华写作计划。 大学时期从森林学系转系至中国文学系文艺创作组,适逢小说家 张大春 、 杨泽 、 翁文娴 等人于该系任教,骆以军得以受到这群优秀的 台湾文学 创作者启蒙,开始创作,并参加该系文学创作社团“世纪末”。

  5. 2022年10月1日 · 駱以軍提到楊澤的協助將他脫離了咖啡屋與旅館走向充滿舊文物的昭和町他忽然感覺自己重新學習因而這部小說中的空山場景與茶道並非空穴來風更重要的是他從中領悟:「重新建立的人與人的信任關係。 《大疫》真正的核心也在於此,在面對繽紛破散、舊秩序已經無用的世界,「人」究竟是什麼? Photo Credit: 關鍵評論網/潘柏翰. 自2020年COVID-19(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新冠肺炎、武漢肺炎)席捲全球以來,《大疫》應是台灣第一部以疫為題的長篇小說。 訪綱上列了這題:「您是如何看待從古至今發生的疫情? 」駱以軍刻意交了白卷,他直言答道:「我當然可以說些什麼,但我不認為自己有能力或者資格去回答。

  6. 2019年10月2日 · 駱以軍認為,「寫作者一生最好的作品很悲傷地可能只有三四本已最了不起了。 」而這三到四本好作品尤其對從事極限運動般的長篇創作者來說殘忍的幾乎只能發生在35到45歲這十年高峰期相信許多寫作者面對自己原初的發動衝動下寫的作品總會和駱以軍一樣有感,「 看某些過去小說的篇章有時會感覺到我人生之後的時光再努力也飛不出那樣的型態了。 」對應之道唯一解,其實再簡單不過,「 我當然就不會回頭去看,你回頭看可能就不要活了,後面的寫難道都沒意義? 」 他自述那段像在一個95分以上的高原不斷「飆高」的時間,當時寫作的傲慢與狂妄,全都是要把自己逼到那樣的高度去飛行。

  7. www.wikiwand.com › zh-tw › 駱以軍駱以軍 - Wikiwand

    駱以軍1967年3月29日—),台北縣今新北市臺灣作家寫作文類以小說及散文為主經常擔任各大文學獎的評審

  8. 2024年5月12日 ·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本書收錄作家駱以軍青少年時期重要的閱讀滋養二十六篇散文並非嚴肅的文學分析而是意興遄飛如蚌貝吐沙般召回被經典觸動的美好記憶駱以軍. 誤解的詞. Tags: 如何抵達人心,如何為愛畫刻度. 駱以軍. 小說. 昆德拉. 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 薩賓娜. 托馬斯. 媚俗. 竹藪中. 芥川龍之介. 紅樓夢. 內向世代. 本書收錄作家駱以軍青少年時期重要的閱讀滋養,二十六篇散文並非嚴肅的文學分析,而是意興遄飛、如蚌貝吐沙般召回被經典觸動的美好記憶。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