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9年10月16日 · 韓愈認為佛教教義和儒家學說相悖並鑒於迎佛骨帶來的風氣不佳於是上書唐憲宗向唐憲宗表達不滿。. 韓愈的論佛骨表的最大特點是 ...

  2. 2017年6月8日 · 該圖以長卷的形式描繪了五代南唐大臣韓熙載放縱不羈的夜生活。 全畫共分為「聽樂」、「觀舞」、「歇息」、「清吹」、「散宴」五部 分。 故宮博物院書畫部副研究館員田藝珉指出:顧閎中身為御用畫師,無論是家伎的素裝艷服,男賓的青色衣衫,還是傢具的沉厚黑色,簾布的絢爛華麗,不同物象的敷色豐富大膽和諧,體現官宦家的典雅格調。 畫卷每段之間以屏風相隔,進行着自然的切換,設色非常深著,最為值得關注的是畫者透過技法,對人物神態的刻畫和複雜內心世界的精準表達。 宴中主角韓熙載其人. 雖然對於《夜宴圖》作者顧閎中,諸多史料中只是簡略介紹為「江南人,以善畫人物著稱,長期擔任南唐翰林畫院待詔」,但是畫中主人公韓熙載,卻世世代代被人們熱議。

  3. 2014年12月17日 · 【推薦】 【關閉】 古文識趣:「」「難兼 人生抉擇.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4-12-17] 我要評論. 孟子曾以魚與熊掌比喻人作道德抉擇時的道德思考,他認為抉擇的原則在於人的價值取向。 面對不同選擇,人皆選自己認為最有價值的選項。 面對「義」與「生」兩不可兼得的選擇,君子由於認為道義比生存更有價值,故必然「捨生取義」。 原文如下: 孟子曰:「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於生者,故不為苟得也;死亦我所惡,所惡有甚於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於生,則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4. 2015年10月23日 · 為價值而犧牲. 談到捨生取義,可能大家都很直接地聯想到某些史例,如文天祥義不降元,伯夷叔齊義不食周粟。 這些偉大先儒先哲佔據了教科書的某些頁面,但捨生取義的精神往往亦潛藏於最平凡的社會之中。 孟子認為「生」與「義」猶魚與熊掌,在兩者不可兼得之時,唯有為更重要的價值而作出犧牲。 正因為「所欲有甚於生」而「所惡有甚於死」,人類在某些情況下會願意以生命換取公義,而這種犧牲很多時建基於尊嚴、人生價值或同理心。 然而,思考時亦要謹慎,以免過度貶低個人生命的價值。 如消防員的工作本身就要面對生命危險,但若救援行動的危險性太高,亦不應抱着一命換一命的心態,畢竟被救者的生命有價值,消防員的生命也有同樣的價值。 能捨生取義固是值得欣賞,但若因此而讓人看輕一己的生命,就未免本末倒置了。

  5. 2013年12月20日 · 放大圖片. 非以「猛狗」喻治國之道。. 資料圖片. 非(約前280 - 前233),戰國末期韓國貴族,與李斯同師荀子,為先秦法家思想之集大成者 ...

  6. 2020年10月14日 · 認識才子是筆名「楊八妹」張寬義兄介紹的。 我們偶爾在中環茶敘。 他們兩人侃侃談起香港報壇掌故,十分引人入勝。 近十多年來,很少見面,偶爾飯聚,大都是紫微楊──楊君澤兄請的客。 金庸逝世,我請他寫一篇紀念文章,他很快答應,寫一篇題為《金庸喜聽陳霞子講收買佬》。 講的是報壇逸事。 文章說,金庸當年辦《明報》還是一個初哥,便主動請教報壇耆宿、《晶報》社長陳霞子予以教路。 由才子薦引。 3人在中環陸羽茶室「摸茶杯底」。 陳霞子對金庸說:「成功的報人都是出色的收買佬。 收買佬的重要使命就是化死寶為活財。 將收買回來的陳舊東西,揀其可取的加以翻新,並予新包裝推廣,倘新包裝產品廣受歡迎,便是收買佬平生第一樂事,也是他獲得最好的回報。 一席話下來,金庸為之頷首稱是。

  7. 2017年3月8日 · 題解. 本文記述鄭莊公母子、兄弟之間的勾心鬥角、爭權奪利與骨肉相殘的悲劇。 作者憑具體事例去描寫人物性格:如姜氏的偏私狹隘,莊公的老謀深算和共叔段的恃寵生驕,俱刻畫入微、生動傳神,比空言褒貶,更能說服讀者。 註釋. ① 初:當初。 《左傳》追述以前的事情常用這個詞。 這裡是指「鄭伯克段于鄢」一事醞釀的初期。 ② 申:春秋時姜姓侯爵之國,在今河南南陽。 ③ 曰武姜:武姜,鄭武公妻姜氏,姜是父姓,武是她丈夫武公的謚號。 謚號是君主時代帝王、貴族、大臣死後,根據他生前的功過給予的稱號。 ④ 共叔段:共,國名,在今河南輝縣。 叔,排行在末的、年少的。 段是莊公的弟弟,故用叔來表示。 段後來出奔共,所以又稱為共叔段。 共音工。 ⑤ 寤生:寤,通牾,牾逆之意。 寤生,產兒足先出。 寤音悟。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