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楚原1934-2022)原名張寶堅,一九五七年加入光藝製片公司跟隨秦劍學習編導,並在一九五九年首次獨立執導電影。 他執導的電影超過120部,亦曾參與電影和電視劇的幕前演出。 楚原對電影圈的貢獻良多,令他先後於一九九八年及二 一八年分別獲頒香港電影金像獎「專業精神獎」(第十七屆)及「終身成就獎」(第三十七屆)殊榮。 楚原的作品題材多元豐富,涉獵不同範疇,拍攝手法也獨樹一幟。 他執導的電影有不少是文藝和愛情片,例如以年輕人的愛情故事為背景的《含淚的玫瑰》(1963)、充滿歐陸電影風格的《冬戀》(1968)、以失憶和心理分析為題的《我愛紫羅蘭》(1966),以及荒誕搞怪的愛情喜劇《玉女添丁》(1968)。 他亦有不少作品反映時下社會現狀和倫理關係。

  2. 楚原是香港戰後半個世紀最具代表性的電影人物之一、粵語片巨星張活游之子,於香港經濟復甦的五十年代進入電影界,見證了粵語片的興旺與沒落、國語武俠片多姿的發展,以及港產片的風光與衰退。. 他初期的作品已展現秦劍的細膩寫情、吳回的靈活多變 ...

  3. 《愛奴》 (1972)是楚原艷麗奇詭之作,邱剛健劇本對女同性戀和變態的描繪、朱家欣出色的攝影、何莉莉及貝蒂的冷艷和出色演技,為影片的血腥暴力,披上一層淒美的輕紗,成為艷情片典範。 楚原在七、八十年代亦拍了不少喜劇。 他重拍王為一導演1963年的舊作,拍成《七十二家房客》 (1973),以一眾邵氏明星飾演基層市民,以嬉笑怒罵形式諷刺時弊,創下票房佳績,令粵語影片起死回生。 《壁虎》 (1972)則是劫富濟貧的俠盜奇情片,陳寶珠、岳華主演,有驚險熱鬧的盜寶場面,亦有糊塗幹探的搞笑鏡頭,是陳寶珠告別影壇之作。 《大丈夫日記》 (1988)描寫八十年代香港經濟起飛後大男人的心態,周潤發既愛王祖賢又愛葉蒨文,爆笑錯摸場面一幕接一幕。

  4. 如果說秦劍是粵語片傳統的開創、奠基者之一,則楚原龍剛可以說是把粵語片傳統現代化,以趕上香港社會發展步伐的革新者。 香港電影資料館特以「師徒三面睇──秦劍、楚原、龍剛作品選」為題,展出三人的作品各三部,包括紅線女主演的《胭脂虎》、白燕息影之作《瘋婦》及以反核為題的《廣島廿八》等。 由康樂及文化事務署香港電影資料館籌辦的「師徒三面睇」,將於三月一日至十六日在資料館電影院放映。 放映的九齣作品雖未足通觀三人的師承關係和作品特色的全貌,但亦可略窺當年粵語片製作的某些微妙之處,也可看到當年粵語片由市井草根發展到都市中產趣味的一些軌跡。 此外,並於三月十五日下午四時三十分在資料館電影院舉行座談會,討論三人作品的文化、社會意義及與時代的關係。 座談會以粵語主講,並有影片示範,免費入場。

  5. 《可憐天下父母心》(1960)劇照。 關閉

  6. 楚原是香港戰後最具代表性的電影人物之一。 由五六十年代張活游、白燕年代的《可憐天下父母心》,至八十年代周星馳主演的《小偷阿星》,楚原縱橫影壇逾四十年,編導過不同類型的電影,更屢創電影潮流。

  7. 楚原和龍剛都是六十年代的導演奇葩,楚原的《原來我負卿》(1965)堪稱他巔峰之作,而龍剛的《英雄本色》(1967)則開創了香港黑道電影的先河。 另外兩部拍法原全不同的古裝武俠片分別是許鞍華改篇金庸小說的《書劍恩仇錄》(1987),及王家衛獲海內外多 ...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