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本網站為明報新聞網。自1995年推出的明報新聞網,一直為全球華人提供最具公信力的新聞資訊。明報網站是一個大型綜合入門網站,現設有多個獨立主題網站,涵蓋新聞、時事、財經、健康、教育、科技、旅遊、娛樂、生活等題材,為讀者提供高質素的內容及網上增值服務,明報網站會員更可在 ...

    • 新選舉制度強化了關係政治?
    • 以「政治為終身志業」的院系教育
    • 「資本是沒有祖國的」
    • 「平等政治」與「希望政治」

    「完善選舉制度」落實,需通過「選舉委員」提名方能獲參選機會,門檻提高。不少人直觀認為「素人」及「新秀」更不易獲選委青睞,變相有利「政商後代」。政治領袖不取決於門第,重要的是,是否懂民生、有手腕、具遠見。本文想探討一個過去鮮有觸及的課題:究竟在香港有否條件在「政商後代」培養出政治領袖? 「貴族參政」在不少政體屢見不鮮。貴族參政歷史根深的英國,過去多屆首相都來自中產或以上家庭,部分更是富甲一方的貴族之後。可合理預期他們生活無憂,並與上層名流及跨國企業高層擁有特殊私人及家庭關係。簡單地說,英國首相年薪約170萬港元(香港特首年薪約500萬港元);實際上要維持上流社會生活,根本不可能沒家族支持參政,僅依賴微薄薪俸明顯是杯水車薪。 綜觀大部分政治領袖一生仕途,都要廣結人緣,累積口碑是很重要條件。無疑出...

    除了人脈,政治領袖能否具感召力,組建有相同理念的團隊,亦是重要條件。筆者發現,學院的教育,實際帶來相對穩定及公平的政治培養機制。比較英國的政治領袖及港督,會發現在學歷及學科專業上都有很特定方向。英國本地常有說法形容,牛津大學是國會議員的搖籃;工黨領導則有不少來自倫敦政治經濟學院。內地政治也有相似情况,政商領導不少出自「北清」兩所國家頂尖學府。 有云「學而優則仕」。收分要求最高的學府,吸納的都是被社會認可的精英。其一,不論出身,都需通過公開考試而被取錄,確保公平性及個人能力。其二,同窗在求學時期坐而論道,建立識於微時的信任;也對當下時政、未來政局產生共同理想與社會關懷,為團隊建立雛形。其三,個別學院的政治學科訓練定位明確,培養世界各國管治人才;學科設計上兼備理論和實用。 顯然香港各大院校的政治...

    回到本地,政商二代何以多年難有政治領袖?筆者私下訪談,歸納了幾個主要問題。 第一,政商二代對參政或加入「熱廚房」都心存顧忌,機會成本較高。大部分香港「政商家族」都有商業背景,即使不考慮自身情况,也要顧及企業或家族利益。過多參與政治,有機會影響企業發展。有時高調的表態更像是為滿足組織要求及需要,參與政治更像是社交、維持政商關係。 「資本是沒有祖國的」。香港絕大多數企業都涉及全球業務,香港只是板塊其中一部分;他們的利益不一定與中央及港府完全一致,缺少誘因共同維持管治;港英政府年代的匯豐銀行、怡和洋行的業務則全賴於亞洲和香港,有很大動機與港英政府同心同德。同樣情况與英國本地政治人物相似,大多是百年家族,家族利益已經在政商界盤根錯節,在情在利也需要共同維持管治。 第二,即使有意培養「政商後代」作為政...

    未來的政治制度,顯然已經為「愛國者治港」,定下政治底線及制度保障機制。「政治議題」將不會是未來選舉主要裂隙;取而代之理應是在民生、經濟、發展、環保、社會福利等問題上的完整構想和識見。 對港部門及建制陣營也應該與時並進。有意識地改變用人思維,放棄「計劃式」的培養,轉為循「市場式」的風險投資。根據不同政策領域中的表現及潛力,招徠在該領域中的人才,平等對待、長期關注和聯繫,作適當政治引導,並給予足夠空間和機會。尤其明確了「愛國者治港」的制度底線後,是時候減少以諮詢委員會及各類公職作為政治培訓場或友好酬庸——現時這些做法,有時反而削弱這些崗位的權威、信任及「行政吸納政治」的重要功能。 筆者一直認為香港有很多了不起的政商家族,如何在香港這個複雜的政治和經濟環境自處,一直游刃有餘。然而,新國際形勢已至,...

  2. 2023年8月30日 · 本身是執業律師的林志釉表示律政司相隔多月後撤控再度令他感詫異稱過去多次聆訊均未見控方提出突破性證據支持檢控決定。 他稱律政司一向不會詳細解釋撤控原因,惟今次案件對社會影響甚大,認為有需要交代,至少須向死者家屬解釋。 他亦憂慮案件已開先例,難免令公院醫生憂慮個人權益有否受保障,提醒醫管局須繼續謹慎處理。 陸志聰:或已令醫生過於自保 正視刑責. 醫管局港島東聯網前總監、案發時任瑪麗醫院行政總監陸志聰認同,案件已對醫學界構成影響,或令醫生過於保護自己,但亦引起醫學界正視醫生可能面臨的刑責,「平時只會討論輪候時間、人手」。 他稱知悉醫管局過去多月有與員工探討和釐清醫生刑責,但如律政司未能交代檢控或撤控原因,就會「討論唔到落去」。 醫學會長:撤控可澄清起訴門檻非過低.

  3. 2024年2月26日 · 中大醫學院兒科學系助理教授梁錦堂稱,白血病是兒童最常見癌症,佔比三成,本港每年約60宗新症,自從兒童醫院啟用後,全部集中在該院治療。 他說化療是一線治療方案,高危者會移植骨髓,治癒率七至九成,惟餘下少數病童一旦復發,治癒率大減至三至五成。 研究團隊早前為6名急性骨髓性白血病(AML)的復發病童使用精準治療,透過抽取病童骨髓培養血癌細胞,作藥物篩查,檢視哪種標靶藥對該童療效最佳。 化驗報告3天內出爐,讓醫生參考用藥,提高治癒機率。 較基因排序便宜 有望普及. 梁稱雖然該6名兒童延長存活期,惟已多次復發,最終難逃死亡厄運。

  4. 2022年3月10日 · 事隔19年第五波新冠疫情未完已有2656人死亡被問到官員須否問責香港病人政策連線主席林志釉稱本屆政府尚餘數月任期,「叫佢問責下台也無意思」,但希望政府盡力減少疫情對市民的傷害而本港已經歷兩年疫情第五波不論醫療配套人手硬件抑或隔離設施咩都冧晒檔」,政府事先欠部署,「無畀市民睇到政府點樣好好去迎接呢場風暴」,「之前清零數個月是否以逸待勞呢? 明報電子報訂戶登記. 如要讀取全文,請 按此訂閱或續訂 明報電子報服務。 現有訂戶請 按此登入 。 一個帳戶,即可穿梭三大平台——智能手機、平板電腦、桌上電腦,盡覽收費內容。 《明報電子報》功能: 今昔明報: 每日報章內容及昔日報章新聞* *桌面網頁版:最近10年. 《明報新聞》APP最近3年. 《明報電子報》APP:最近30天.

  5. 2023年1月12日 · 上一篇. 下月死因研訊排期消失 林志釉倘取消難揭制弊. 【明報專訊鄧桂思案原定排期下月27日研訊死因料需時15日惟兩名涉案醫生突被控誤殺下周一提堂司法機構網頁昨晚顯示該案死因研訊現時並無聆訊排期」。 本身是律師的香港病人政策連線主席林志釉相信由於醫生被控死因研訊不會如期很可能押後但強調死因研訊會讓死者家屬知道來龍去脈揭示制度問題若無此研訊未必有助了解真相和醫院改善。 明報電子報訂戶登記. 如要讀取全文,請 按此訂閱或續訂 明報電子報服務。 現有訂戶請 按此登入 。 限時優惠. 新用戶30天免費試閱. 盡覽《明報電子報》收費內容. 立即試閱. 一個帳戶,即可穿梭三大平台——智能手機、平板電腦、桌上電腦,盡覽收費內容。 《明報電子報》功能: 今昔明報:

  6. 2022年10月22日 · 香港病人政策連線主席林志釉認為若政府修例等同承認之前處理手法有誤今次訴訟令人質疑政府在作出行政決定時有否思考當中的法律理據,「新政府上任100天就搞啲咁嘅嘢觀感當然唔好」。 他又稱,若政府決定上訴,或予人「lawful but awful(合法但可怕)」之感。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