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0年12月24日 · 我今年29歲,無父幹,月入2.2萬元,每月開支約1萬元,當中包括3,000元儲蓄保險,現金流有約10萬元。 請問我可以做啲咩令財富增值? 感謝。 龔成: 你這個年齡,是財富增值的黃金時期,要好好把握,盡你一切的力量去儲蓄、投資、學投資知識。 你可以投資「平穩增值股」+「潛力股」。 不過,由於潛力股要求你有一定的投資知識,因此這刻不用急着投資,你可以先集中在平穩增值股。 現時的10萬元,你唔需要心急動用,可以等你有多啲投資概念先,暫時你可以做「月供股票」,或者自行分注投資。 建議月供名單. 選項一︰. 你可以考慮盈富基金 (02800) ,月供2,000元。

  2. 2019年10月25日 · AMELIA的 雛型,是 Kenneth的大學師兄,從事IT工作的Percival自行開發的私人選股系統。 Percival在系統的協助下,於2005年開始以9,000元的本金投資,以10多年時間,便以40歲之齡與妻子在英國享受「退休」生活。 而在Kenneth使用系統前,只不過是個投資新手,曾在同事的推介下買入數隻藍籌股,卻因經驗不足,見股價下跌時便恐慌,最後選擇蝕錢沽出。 後來因籌備結婚開支,便主動向Percival請教投資心得。 透過遠在英國的Percival越洋指導,Kenneth學習系統的應用,5年內成功將100萬元的本金翻倍,更避開了2015年的股災。 「系統早於當6月尾便發出『大市向下』的警報,因此我已做好防守,完美地了清倉。 網上直播建口碑 計劃進駐科學園.

  3. 2024年5月15日 · 2. 誰要報稅? 因應每位打工仔均有$132,000的基本免稅額,代表只要你在今個課稅年度(即2023年4月1日至2024年3月31日)的 年薪超過$132,000 (平均月薪超過$11,000)便有可能要交稅。 即使你沒有收入、收入低於免稅額水平、或者計及扣稅項目後不用交稅,你也需要報稅。 只要收到報稅表,便要在限期內填妥並交回文件。 同時,不論全職、兼職或是炒散,以銀行過數抑或現金出糧,所有應課稅收入(例如薪金、工資、佣金、津貼、花紅、額外賞賜、僱主提供居所的「租值」及退休人士所收取的退休金等)都需要如實申報。

  4. 2023年10月16日 · 多年FIRE死忠遇疫情打擊. 30到尾的網民「ir0nuckles」在Reddit發帖《有人退出FIRE並用這筆錢過上更好的生活嗎? 》,表示多年來一直堅持行死忠、苛刻的FIRE路線,在慳錢最高峰時期,每月節省70%開支。 但新冠疫情不單止嚴重打擊了他的財務,就業市場疲軟令他一度失業,加上物價飛升,帶來了巨大損失,讓他不得不老實面對自己的優先事項:正常得體的生活。 死慳死抵犧牲巨大 遠超飲少杯Latte. 「在錯過了(陪伴)朋友和家人的三年後,我現在意識到,透過推遲我的個人生活來節省更多的錢,我做出了比單單不飲拿鐵咖啡(skipping lattes)更大的犧牲。 」ir0nuckles表示,他無法證明繼續走這條路是合理的。

  5. 2023年12月27日 · 2004年開戶的投資者持有股票僅有72%——他們在年輕時遭遇了經濟泡沫破滅。 全球化、靜態通貨膨脹以及利率的長期下降,從前的順風趨勢已經全部逆轉,年輕人必須要面對一系列更困難的投資選擇——儲蓄、如何在收益較低的市場實現利益最大化、如何實現投資與社會責任的平衡。 因此,如何作出正確的投資選擇顯得尤為重要。 價格上漲是用下一代前景換的. 為什麼沒有碰上好時代? 這也許是當下年輕投資者經常會抱怨的問題。 數據顯示,從20世紀80年代至今,股票與債券的平均收益率分別為5%和1.7%。 也就是說分別在股票和債券市場投入1美元,40年後我們將得到實際價值為17.38美元的股票以及11.52美元的債券。

  6. 2019年9月25日 · 投委會於2019年6月以面談形式訪問了1,013位年齡介乎18至69歲、並曾於過去12個月投資於金融市場的零售投資者。 調查發現,大多數零售投資者在過去12個月曾投資股票(83%),其次是外滙(43%)和基金(23%)。 大多數受訪投資者的目標是長期資本增值(71%),但亦有近半會尋求短綫交易以快速地獲取回報(49%),當中以18至29歲的年輕投資者(70%)視這種投資目標尤其普遍。 股票回報低於預期. 在股票選擇方面,大部分股票投資者選擇投資香港主板(95%)和藍籌或大型股票(70%),30%曾投資首次公開發行股票,24%有投資中國內地市場。 投資者對股票投資有頗高期望,平均預期回報達到每年18%,但按受訪者的估計,去年回報只達9%,僅達到預期的一半。

  7. 2018年10月1日 · 年輕一輩未必認識葉茂林,現為耀才主席的葉茂林,在創立其證券王國時也捱過不少苦頭,創業做大老闆之前,由小販做起,賺到他的第一桶金。 「當年做小販一點都不容易,經常受黑社會欺凌,又擔心畀警察拉。 但賺不到錢的話,全家都會捱餓。 」葉茂林早年接受傳媒訪問時,道出他當年以小販維生時的日子。 也正因為當年做小販的日子不易捱,但為求生而要捱,造就他不言敗的性格。 其後,葉茂林涉足多個行業,為了以小本博大利賺更多錢,他開始炒賣黃金。 但炒金之路,他也曾經損手,輸掉近八成身家。 但炒賣損手並非對他造成陰影,他將餘下的兩成身家,轉戰成衣配額行業,其後生意愈做愈大,真真正正賺到人生的第一桶金。 於90年代初,成衣行業環境有變,葉茂林開始考慮轉行,賺錢為首要考慮,遂於1992年成立耀才證券。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