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2年8月4日 · 1 導: 慢板—不要太快 (Introduction: Largo - Poco piu mosso)4/4 拍子。 大提琴出主題開頭的動機,經弦樂五部承接後,獨奏鋼琴平穩上場。 獨奏鋼琴的演奏裝飾得華麗又充滿技巧,音樂一再轉調而加快但 不要太快 ( Poco piu mosso) ,逐漸高揚,然後是鋼琴的裝飾

  2. 2014年3月22日 · 清 魏子安《花月痕》:. 「多情自古空餘恨,好夢由來最易醒 ;. 豈是拈花難解脫,可憐飛絮太飄零。. 香巢乍結鴛鴦社,新句猶書翡翠屏 ;. 不爲別離腸已斷,淚痕也滿舊衫青。. 魏子安 (西元1818年~西元1873年),字秀仁,生於清 嘉慶二十三年,卒於同治十二年 ...

  3. 這樣一首具有爭議性的小提琴協奏曲為傳統的三樂章形式,可以說是俄國國民樂派的代表作之一。 第一樂章中庸的快板、D大調、 4/4拍、奏鳴曲式。 規模宏大除了展現了無比的企圖心,更蘊含俄羅斯民間音樂的雄渾氣息和明快悠揚律動。 小提琴主題所謳歌出來動人的旋律性,讓人血脈賁張,彷彿注入一股不可抑遏的青春氣息。 而第二樂章、短歌、行板、g小調、3/4拍、三段體。 流洩出沉思的抒情感,所以也有「小抒情曲」的暱稱,主旋律優美摯動人帶點淡淡感傷,在大自然清新幽遠的氣息中彷彿有些不知名的擔憂。 第三樂章、終曲、活潑的快板、D大調、2/4拍子、迴旋奏鳴曲式。 主題威猛激烈地敲出俄羅斯熱情,素材取自俄國民俗舞曲特雷巴克的一種,強烈、快速的節奏令人印象深刻,活像一幅人民歡慶節日、鬧熱滾滾的音樂壁畫。

  4. A大調豎笛協奏曲K622是莫札特一生中最後的一首協奏曲同時也是唯一的一首豎笛協奏曲。 這首作品在音樂史上有何重要地位,竟能改變豎笛的命運? 它的曲調究竟是如何地優美? 讓許多樂迷被誘身陷古典的世界,連電影「遠離非洲」都以它為配樂。 創作背景. 不少作曲家如:Crusell、Spohr、Weber、Standford、Finzi、Berkeley也寫有豎笛協奏曲,不過還是以莫札特這首K622最有資格稱為「豎笛協奏曲中的協奏曲」。 此曲不僅名氣大,更是影響豎笛這項樂器日後的發展至鉅。 豎笛在木管家族中是較晚發展的遲來者,一直到十八世紀樂器本身的發展才較完備。 在海頓時代,豎笛在樂曲中大多扮演和聲的綠葉角色,沒有機會獨挑大樑。

  5. J. S. 巴赫以一把小提琴的獨奏形式譜曲,並留下了標題「 sei solo a violino 」,以義大利文來說 sei solo 雖可翻譯成 six ,指「六首獨奏」;卻也有 you are 也就是 all by yourself 「你孤獨一人」的意思,這是 J. S.巴赫玩弄文字遊戲的巧思。 也就是沒有樂團或鋼琴伴奏的形式,完全絕對地考驗小提琴演奏者各人的技巧表現、音樂理解以及獨白的功力。 過去, J. S. 巴赫也曾為小提琴寫過協奏曲或是重奏奏鳴曲,不過在這套《六首無伴奏小提琴奏鳴曲與組曲》裡頭,他寫入了小提琴這項樂器所能表現演奏的一切和弦,用上了許多幾乎不可能演奏的對位技巧,可以說達到了巴赫小提琴音樂的顛峰,就算古今中外眾多小提琴曲目中,也極少能像這套作品這樣臻乎完美的。

  6. 或許是為了挑戰自己的藝術極限,也或許是暗喻用「心裡不舒服的編制,來紀念曾經彼此不舒服的好友」,在這首作品中,柴可夫斯基充分展現他生滿優美旋律的特長,多愁善感的特質、緬懷故人的氣氛瀰漫全曲。 再加上尼古萊‧魯賓斯坦生前就是位俄國鋼琴泰斗,因此這首三重奏鋼琴聲部的表現特別吃重,尤其第二樂章多段變奏曲中不乏直逼獨奏級的鋼琴演奏技巧,可說是柴可夫斯基所有運用鋼琴的作品中最難征服的一首。 此曲推出之後,寫曲子悼念故友在俄羅斯樂壇成為一股風潮,日後穆索斯基、拉赫曼尼諾夫、蕭斯塔可維契等人,都有此類作品。 《 a 小調鋼琴三重奏,作品 50 》演奏時間長達五十分鐘,分為兩個長大樂章,其中第二樂章為變奏曲。

  7. 1. 進行曲 (Marche) 2. 糖梅仙子之舞 (Danse de la Fée Dragée) 3. 俄羅斯舞 (Danse russe (Trepak)) 4. 阿拉伯舞 (Danse arabe) 5. 中國舞 (Danse chinoise) 6. 蘆笛之舞 (Danse des mirlit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