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4年10月15日 · 明報專訊這首只有兩句的詩名為一代人〉,此詩在近日香港雨傘運動中被示威者或支持佔中者傳用以表述事態現况及他們的期望。 〈一代人由當代朦朧詩派代表人物顧城所寫他成長時經歷文化大革命詩句寫的就是文革時期那代人描述當時人們處於黑暗時期但他們不放棄追尋理想尋求出路。 普遍認為,詩中的「黑夜」隱喻文革這個黑暗時代,「黑色」則是對時代的憂鬱感受,人們「眼睛」看到的一切皆因時代黑暗,顯得了無生氣、陰沉;但一下句筆鋒一轉,扭轉主體「黑夜」,將「我」寫成主體,「我」的眼睛不再被動受黑夜影響,而是主動「尋找光明」。 【知多啲﹕朦朧詩人顧城】 顧城的父親是作家顧工,妻子謝燁也是作家和詩人。 顧城作品包括詩集《水銀》、《顧城童話寓言詩選》;小說《英兒》等。

  2. 2018年11月2日 · 【明報專訊】《晏子春秋》裏頭,有很多齊景公、晏子、梁丘據三人之間的故事。 齊景公很喜歡梁丘據,因為梁丘據能夠與齊景公「同甘共苦」。 上一篇文章 (見334期〈景公夜飲〉),齊景公深夜找梁丘據共享「酒醴之味,金石之聲」,梁丘據操瑟挈竽,行歌而出,使齊景公得以「樂吾身」,這是「同甘」;還有一次,齊景公遊於牛山,深覺人生苦短而流下淚來,梁丘據也跟着流淚,這是「共苦」。 晏子則相反,國君找樂子,他不與同樂;國君傷心流涕的時候,他倒笑了。 當然,晏子自有他的理由。 內文. 景公 (1)遊牛山 (2),北臨其國城 (3)而流涕曰:「若何滂滂 (4)去此而死乎! 」艾孔 (5)、梁丘據 (6)皆從而泣。

  3. 2015年5月15日 · 本篇的「晏子侍前」,方位名詞「前」前面省略了處所介詞「」,整句相當於說「晏子侍前」,與以下例子「景公遊牛山」(《晏子?內篇諫上》)結構相同。

  4. 在甲骨文中,「」作為介詞已經存在,而且只用「」不用「於」。經書如《尚書》、《詩經》、《易經》,也多用「」。春秋以後,「於」才用作介詞,如《左傳》常見「」、「於」並用。戰國以後,古書則多用「於」而少用「」。

  5. 2015年10月2日 · 八仙嶺山火的老師護送學生脫離火海卻不幸犧牲性命、福島核事故五十死士甘願冒生命危險留下來為電廠緊急維修──因為有人肯留在最後,所以才拯救了無數寶貴的靈魂。 試想像,若人人皆爭先恐後,不願留在最後的位置,無人肯承擔責任,可想而知,一條隊伍必定會變得混亂不堪,而那些陷入危難的人之命運也不堪設想。 「不做第一,也不做最後」這種緊跟着前人如綿羊般盲目亂竄的處世態度,雖然能為人帶來一時的利益與安逸,但卻奪去了人之為人求變、求進步、求突破的機會,甚至拖倒社會前進的步伐,令人逃避他們皆當負的責任,對個人、他人與社會都帶來極大禍患。 這種消極的態度並不是我們應推崇的。 我們需要的,是不畏險阻、不怕吃虧,甘做第一,甘做最後的勇氣,唯有如此,我們才能真正擁有值得過活的人生。 圖:資料圖片. 文:黃蕊獻.

  6. 2021年12月9日 · 昔日新聞. 目錄. 明報 > 新聞 > 港聞. 題型拆解:角色題須注意持份者行為模式. [2021.12.09] 發表 推文. 合資格的免疫力弱病人和較高感染風險者,由11月11日起可免費接種第三針新冠疫苗。 圖為政府於10月30日在大埔舉辦「大埔區疫苗接種日」的情况。 (政府新聞處) (明報製圖) 【明報專訊】回答角色題型時,學生或會發現難以定義持份者角色,建議可從持份者對該議題的立場、看法及行為模式歸納其角色。 下文將拆解此題型,並輔以題目例子說明。 資料A. 政府於2021年11月3日公布第三針新型冠狀病毒疫苗接種安排,合資格的免疫力弱病人和較高感染風險者,由11月11日起可免費接種第三針新冠疫苗。 他們11月5日起可在新冠疫苗接種計劃專題網站預約打針。

  7. 2016年10月21日 · 縈青繚白。 作者刻劃登西山後遠眺的景象時,運用了借代手法。 「縈青繚白」中的「青」,就是指「山」,作者以遠看山嵐的一片青綠顏色,以借代山。 至於「白」,就是指「水」,作者以遠看流水的一片蒼白顏色,以借代水。 這樣處理,既可以引發讀者思考,亦概括作者眼前的景象。 4 比喻. 其高下之勢,岈然窪然,若垤若穴。 運用比喻能夠印象化地刻劃描寫對象。 為了突出西山的高聳不凡,作者特意將附近的山丘和山谷,以「蟻穴」和「小土堆」為喻,突顯它們「矮」、「小」、「淺」的本質,令讀者更容易明白「西山之高」和「群山之矮」的分別何在。 5 排比. 上高山,入深林,窮迴溪。 過湘江,緣染溪,斫榛莽,焚茅茷。 作者在交代遊歷永州山水和登西山的過程,就用了排比法。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