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8年5月31日 · 專業者必修的《知識內容寫作課》. 作者: Esor Huang 5月 31, 2018. 《 知識內容寫作課 》是我最近負責編輯的新書,作者是「 泛科學 」的總編鄭國威。. 會做這本書,同樣是源自我自身的需求。. 我很好奇: 泛科學上的文章,是如何可以把專業知識寫得有趣生動 ...

  2. 2017年3月7日 · 我自己的工作經驗是需要大量的文件整理、靈感整理、素材整理與經驗整理,所以下面的整理方法,也會和我的工作方式息息相關。 1. 一物沒有定位: 一個素材與想法,對我來說有可能用在 A 設計上,也有可能用到 B 文章中。 一份文件可以被 A 專案使用,也可能被 B 專案使用。 我的經驗是一個資料常常有很多用途,但是資料夾分類強迫資料只能出現在一個位置上,這就不太符合我的實際使用經驗。 而這也造成怎麼分類都不對,怎麼分類都不完美的窘境,如果硬要分類,就造成分類的焦慮,但實際上並非我們不善於分類,而是知識與訊息本來就難以完美分類,因為 他們是沒有單一定位的 ,同時具有多種用途的。

  3. 2018年7月21日 · 首先打開地圖,左方羅列出唐宋著名的文學家,包含了杜甫、白、蘇東坡、清照、辛棄疾等人。 點選你感興趣的詩人,就可以看到他一生足跡,顯示在右方的地圖上。

  4. 2016年5月26日 · 1. 讓資料來源「個人化」且「自動化」,開始長期累積. 首先,我會建立自己獨一無二的資訊來源,並且讓這資訊管道自動化,每天把可能需要的資訊送到我的手上,而我可以在一個沒有額外干擾,統一簡潔的介面中處理分配這些資訊。 這裡最好的工具仍然是所謂的「 RSS 閱讀器 」。 我自己利用 Feedly 這個服務,收集研究主題相關的部落格與網站,當這些來源有新文章發表時,我就可以在自己的 Feedly 閱讀器統一瀏覽。 我每天早上會花大概 30 分鐘的時間做資訊的快速篩檢,如果一天內還有其他空檔,也會打開 Feedly 看看,累積各種以後可能會用到的資料。 我一向不喜歡把綜合性大媒體網站當作我的主要資訊來源,因為那等於是讓媒體決定我要看什麼。

  5. 2008年8月9日 · WikiTaxi 維基百科下載後離線閱讀,自製免費隨身電子書. 之前我曾經寫過一篇:「 Pocket Wikipedia 口袋版維基百科,全世界精華知識的大小是175MB 」,介紹了一個口袋版 Wikipedia ,讓你可以跨平台、隨身、離線查詢維基百科裡面的條目。. 而最近從「 Lifehacker ...

  6. 2016年8月29日 · 這跟我本來就很喜歡閱讀哲學理論有關,但我覺得裡面也包含一個值得跟大家分享的學習技巧,一個不要只是「抄筆記」、「畫重點」,而是開始學會「寫筆記」與「說筆記」的方法。 (光是筆記方法的改變,就可以讓效果不同,妳還可以讀讀: 從改變你記錄事情的方法開始,工作上的做筆記心得分享 ) 是我寫與說出來的話,才代表我真懂. 我想到我自己讀書時的另外一個習慣,到現在都是如此,無論是讀一般的理論書籍,或是讀準備考試的書籍,總之就是讀「學習類」的書,我常常會讀到精彩且深有領會處,不自覺站起來在書房裡踱步,假裝自己正在跟一個人講解這個理論,我的腦袋裡模擬著我用這個理論說服他的過程,還可能辯論到精彩處就真的手足舞蹈起來(我家人有幾次不小心撞見,還覺得我很奇怪)。

  7. 2014年8月13日 · 從我的七個實例開始. 作者: Esor Huang 8月 13, 2014. 很多朋友都跟我說,幾年前我寫的這篇:「 Evernote 筆記分類與標籤心得教學:建立會翻開的抽屜 」簡單的概念文章,對他們的 Evernote 筆記分類方式起了非常重要的影響。 我用要建立會翻開的抽屜的概念,提出不要把筆記分類當作資料庫,而要用你的工作行動流程去分類,並且在標籤的使用上,我提出了用標籤做時間管理的想法。 即使到現在,我自己的 Evernote 分類原則也還是維持著那時候提出的構想,起碼在我自己身上證明,那樣的分類是有用的、簡潔的,並且具有行動力的。 不過,這中間當然也有經過很多細部的修正,例如 Evernote 現在已經具備「 時間提醒 」功能,那麼標籤的時間管理可能就有不同的方法。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