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你認為東西方文化的差異到底在哪裡? 感覺得到、說的出來,但你能用一張圖就說得透徹嗎? 一位華裔插畫家 揚(Yang Liu ),對於東西方文化比較,則是擁有相當犀利的眼光跟觀察,這樣的能力也與她的生活經驗有所相關。 在 1990 年代,正值 13 歲的青春期、對外面世界都充滿好奇與想像的她,舉家從中國北京搬家至德國柏林。 她在德國生活了 13 年後,她開始了她的繪畫計畫,紀錄她在北京、德國這兩個截然不同的大都市裡的生活經驗與感受。 她總共繪畫出 47 張簡單的藍、紅底畫報,從工作的組織階級到餐廳禮儀,揚用非批判性的趣味來捕捉東西方的文化差異。 這有趣的文化觀察,也在 2007 年被德國知名出版社 Taschen 收納成冊、出版,並命名為「東西相遇」( East Meets West )。

  2. 2015年12月9日 · 靈感得自個人經驗平面設計師劉揚對文化差異特別有感覺。. 1990 年,十三歲的她從北京搬到柏林,又過了整整十三年,她開始著手記錄她經歷過中國和德國的雙重文化經驗。. 總計 47 幅藍紅對照的海報,劉揚的本意並非評論兩種文化,而是以趣味性的方式呈現 ...

  3. 2019年11月1日 · 「你小兒子好不容易回來了,你幫他了嗎? 「妳知道⋯⋯我只是個駕訓班教練,妳認為我該怎麼辦? 如果光看《陽光普照》的預告,可能會有不少人覺得鍾孟宏導演(以下簡稱「鍾導」)在人生的第五部劇情長片裡,好像「轉性」了:故事圍繞著許多人心中最脆弱,卻同時是最後棲身之地的家庭,畫面明亮溫暖,陽光普照。 陽光與陰影,必然共生共存. 的確,透過《陽光普照》我們彷彿可以感受到鍾導內心更柔軟的那一塊, 但別忘了人類終究是沒有那麼容易被改變的生物,一如有「陽光」的地方,「陰影」必然也隨之而來。 圖片來源:《陽光普照》劇照。

  4. 2019年9月24日 · 「我感覺被拋棄了。 」丹尼說。 是情緒,還是想法? 「 『被拋棄』不是一種情緒 ,」我想幫助丹尼更覺察自己的情緒,「試著去感受一下,當你被拋棄時,是什麼感覺? 不管在諮商室,或是日常生活中,我常常看到大家把「情緒」和「想法」混淆在一起。 個案常常告訴我:「我感覺不被重視」、「我感覺很不公平」、「我感覺生活一團混亂」、「我感覺不被愛」。 但是,如果你仔細讀這些句子,會發現這些都不是「情緒」,而是「想法」。 如果你的伴侶不重視你,會有哪些感覺? 大概會感到生氣或悲傷吧。 如果老闆對你做了一件很不公平的事,你會有哪些情緒? 如果生活一團混亂,是哪些感覺?

  5. 2021年12月6日 · 《華燈初上》不僅中國網友愛看,台灣網友也緊追不放,不僅頻頻分析該劇情節,試圖找出紅鞋女屍兇手,還對角色金句深有認同感,「愛與不愛,根本是兩張臉」「男人算什麼? 只有錢不會背叛我們。 」等台詞更是在臉書、PTT討論度破表。 拋棄那些老是失憶和滾床的老梗偶像劇吧! 新型態台劇正崛起. 【不顧北京反對! 中國網民翻牆追劇】中國人瘋看台劇《俗女養成記》,稱最愛台語「鄉土味」 中國人愛慘台灣製造! 《陽光普照》和《想見你》榮登豆瓣網「榜首」 《茶金》獲好評】薛仕凌小人得志讓人恨得牙癢 與郭子乾同台競技連眉毛都是戲. 【專訪】莊凱勛:不能只是個賺錢機器 《美國女孩》讓我自省當爸爸的意義. 李心潔:《美國女孩》──林嘉欣內化自己生命的最真摯表演.

  6. 2019年12月30日 · 1. 深呼吸. 首先找一個地方坐下來,雙腳著地,肩膀放鬆,盡量保證身體是挺直的。 然後做3到5分鐘的深呼吸。 為什麼要做深呼吸,目的是 讓我們的身體的肌肉可以放鬆下來,我們混雜的思緒可以平靜下來 。 有很多時候我們做深呼吸的方法都是不正確的,怎麼可以保證我們是正在做深呼吸,你在呼吸的時候可以把你的手放到你的肚子,就是你的肚臍的下方,如果你在吸氣的時候,你的肚子會像是一個脹氣的氣球,然後你再呼氣的時候,你的肚子會像漏了氣的氣球的話,你做深呼吸就是做對了。 2. 覺察情緒. 接下來你就可以問自己:「我最近關心、煩惱的問題是什麼,我對這個問題的感覺是怎麼樣的,是傷心生氣還是難過。 我們可以慢慢的去感知這個情緒,去感覺它在我身體的哪一個部位。

  7. 2019年3月6日 · 這首詩透過景色推移的描寫,也寫時間如何無情的消逝、不為人停留。 我們援引《 唐詩鑑賞辭典 》中的詩詞專家賞析,就能更明白這首詩的特別之處,以及詩人的情感如何表露其中: 頸聯「明月隱高樹,長河沒曉天」,承上文寫把臂送行,從室內轉到戶外的所見。 這時候,高高的樹蔭遮掩了西向低沉的明月;耿耿的長河淹沒在破曉的曙光中。 這裡一個「隱」字,一個「沒」字,表明時光催人離別,不為離人暫停須臾,難捨難分時刻終於到來了。 結尾兩句寫目送友人沿著這條悠悠無盡的洛陽古道踽踽而去,不由興起 不知何年何月再能相聚之感 。 末句著一「何」字,強調後會難期,流露了離人之間的隱隱哀愁。 像「此會在何年」這樣的感嘆,恐怕是詩人共同的哀愁。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