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朴树叶. 清热 ; 凉血 ; 解毒 。. 主 漆疮 ; 荨麻疹. 【来源】为榆科植物朴树的叶片,植物形态详"朴树皮"条。. 【功用主治】叶汁,治漆疮。. 出自A+医学百科 “朴树叶”条目 http://www.a-hospital.com/w/%E6%9C%B4%E6%A0%91%E5%8F%B6 转载请保留此链接. A+医学百科朴树叶条目 ...

    • 植物.黄槿
    • 中药材.黄槿.版本一
    • 中药材.黄槿.版本二

    锦葵科 Malvaceae 木槿属 Hibiscus 黄槿为常绿大灌木至小乔木,主干不明显,高可达3-4m。叶子大,心形,有长柄;花黄色,花冠钟形,蒴果。台湾乡间其叶常作为包裹糕饼之用,故又名糕仔树。 【原产地】:分布于中国大陆广东、菲律宾群岛、太平洋群岛、南洋群岛、印度、锡兰等地。台湾生长于全岛海岸附近。 【性状】:常绿大灌木至小乔木,被星状毛。单叶,互生,革质,掌状脉,7-9条,下表面密被绒毛状星状毛,心脏形或圆形,长8-14㎝,9-19㎝,全缘或不明显齿缘,先端锐尖,叶柄长3-6㎝,亦被绒毛状星状毛。花两性,单生,腋生。花黄色,中央暗紫色。花萼5裂,外具附萼(总苞),附萼5裂;花瓣5枚;雄蕊多数,单体,雄蕊筒包围花柱,花柱5枚,子房5室。蒴果球形,开裂。 【观赏特色】:观叶、观花。花期...

    【药 名】:黄槿 【拼 音】:HUANGJIN 【来 源】:为锦葵科植物黄槿的叶、根 【功 效】:清热止咳、解毒消肿。 【主 治】:治外感风热、咳嗽、痰火郁结、咯痰黄稠、肺热咳嗽、痈疮肿毒、支气管炎。 【性味归经】:辛、苦,寒。肺经。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一12克。 【别 名】:棡花(海南)、盐水面夹果、朴仔(台湾)、海麻、海罗树、弓背树(广西) 【动植物资源分布】:分布于广西、广东、台湾。 【拉丁名】:黄槿 Hibiscus tiliaceus L. 【考 证】:始载于《新华本草纲要》。

    【出处】始载于《新华本草纲要》。 【拼音名】Huánɡ Jǐn 【英文名】Bark or flower of Linden Hibiscus 【别名】棡花、盐水面夹果、朴仔、海麻、海罗树、弓背树。 【来源】 药材基源:为锦葵科植物黄槿的叶、树皮或花。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Hibiscus tiliaceus L.[Hibiscus tiliaefolius Salisb.] 采收和储藏:叶、树皮,全年均可采;花,6-8月,未完全开放时采摘,阴干或晒干。 【原形态】黄槿 常绿灌木或乔木,高4-10m。胸径粗达60cm;树皮灰白色;小枝无毛或近于无毛,很少被星状绒毛或星状柔毛。叶草质;叶柄长3-8cm;托叶叶状,长圆形,长约2cm,宽约12mm,先端圆,早落,被星状流柔毛;叶近圆形或广卵形,直径...

  2. 朴地红根子 功效作用 凉血,活血,消肿。治吐血,衄血,崩漏,跌打伤痛,腰痛,肿毒,流火。 英文名 始载于 《江西民间草药验方》 毒性 无毒 归经 药性 凉 药味 辛、苦

  3. 药效说明. 功效: 燥湿 健脾 , 消胀 散满。 适应症 : 脾土不运,湿浊困中,胸腹胀满,口淡不渴,不思饮食,或有 恶心呕吐 ,大便溏泻,困倦 嗜睡 ,舌不红,苔厚腻。 禁忌: 脾虚 无湿或 阴虚 之人,症见 舌红少苔 , 口苦 而渴,或 脉数 者,都禁用。 方义: 本方是燥湿 祛痰 , 行气 健脾剂。 苍术燥湿健脾为君药,厚朴除湿散满为臣药,陈皮 理气 化痰 为佐药,甘草、姜、枣 调和脾胃 为使药。 大凡脾胃病变,只要属于所谓脾胃湿滞,呈现胸腹胀满、口淡食少、 舌苔白 厚而腻主症的,都可用它来治疗,所以古人说它是“治脾圣药”。 后世有许多 健胃 方剂 ,都是从它扩展演变而来。 说明. 平胃散所治 脾胃不和 ,是由痰湿留滞,困遏脾胃,或感受山岚瘴气,或水土不服所致。

  4. 素馨花枝叶袅娜,花香四溢,宜于庭院、路旁观赏.素馨花可用于多种花香型香精调香。 2-6月采收,最好采收将开的花蕾,并立即进行加工,防止压榨和暴晒。

  5. A+医学百科香叶条目介绍什么是香叶,香叶有什么功效和作用,香叶的分布和形态,如何服用香叶等。. 目录 “香叶”在《中药大辞典》 “香叶”在《中华本草》 《中药大辞典》:香叶 【出处】 《中国药图鉴...

  6. 白背叶根. 【 异名 】 白膜 根、白朴根 (《岭南草药志》),野桐根 (《闽南民间草药》)。. 【来源】为 大戟 种植物白 楸 的根。. 植物形态详"白背叶"条。. 【 化学 成分】含酚类、 氨基酸 、 鞣质 、糖类。. 【 性味 】《岭南草药志》:"味微涩微苦,性平 ...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