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9年7月5日 · 【大公报讯】记者冼国强报道:“港独”组织“学生动源”前成员刘康,前年在立法会就修改《议事规则》辩论及表决期间,在立法会外被警员搜出仿製枪械,经审讯曾被裁定罪成并判处18个月感化令,高院昨颁判词裁定他上诉得直,撤销其定罪。 庭外嚣张声称支持“港独” 现年17岁的刘康昨日“甩身”后,随即在高院门外嚣张向传媒宣称支持“香港独立”,又称已经成立“香港效益主义党”,声称组织资金来自成员。 他拒绝透露将会有何行动,却形容七月一日暴徒衝击及佔据立法会是“好事”。 被问及以后去示威时,会否避免带同与本案类似的物件,刘康未肯正面回应只声称自己“无畏无惧”。 就刘康提出的上诉,高院原讼庭昨日颁下判词指,上诉方曾指原审裁判官向刘提问时,超越釐清证供,变成“主动盘问”,而且考虑该些提问取得的证供后,不接纳刘的辩解。

  2. 2022年6月23日 · 2018年2月,港人陈同佳涉嫌在台湾杀害女友后潜逃回港。 因港台之间没有签订刑事司法协助安排和移交逃犯协议,陈同佳无法被移交至案发地台湾受审。 为维护法治与公义,堵住法律漏洞,香港特区政府提出修订《逃犯条例》和《刑事事宜相互法律协助条例》。 然而,反对派和激进势力“盯”上了这个机会,自2019年6月起推动各种激进抗争。 在特区政府多次表示修例工作已彻底停止后,他们继续以“反修例”为幌子,变本加厉策动暴力且不断升级,直至公然鼓吹“港独”。 从6月开始的游行屡屡演变为暴力冲突,其行动完全超出了和平游行示威的范畴。 激进分子有组织袭击警察事件开始发生,警察总部两度被包围,政府部门受到滋扰,特区立法会大楼更遭到严重冲击和大肆破坏。 被“装修”的城市.

  3. 2021年9月10日 · 港闻. 法庭先处理“煽动他人颠覆国家政权”罪的案件,罗官将案件押后至10月28日再审。 李卓人及何俊仁没有保释申请,邹幸彤保释申请被罗官拒绝,邹保留8天复核权,于9月15日处理保释复核。

  4. 2022年8月4日 · 2022-08-04 04:23:27 大公报. 字号. 左图:袁弓夷伙同何良懋上月底在多伦多宣布成立所谓“香港议会选举筹备委员会”,更肆意抹黑中央政府及特区政府。 右图:窜逃海外的梁颂恒仍然死心不息,继续试图搞乱香港。 袁弓夷、何良懋及梁颂恒等反中乱港分子,上月底在加拿大宣布成立所谓“香港议会选举筹备委员会”涉嫌违反香港国安法,保安局严厉谴责有关人等,表明将依法予以通缉,并呼吁市民要与任何违反国安法疑犯及相关组织划清界线,以免承担不必要的法律风险。 全国人大代表、立法会议员陈勇批评,袁、何、梁三人畏罪潜逃是“身有屎”,乱搞所谓“香港议会”目的只为众筹“掠水”。 \大公报记者 周扬(文) 李斯达(图)

  5. 2020年11月2日 · 香港法学交流基金会主席、大律师马恩国表示,今次沈官的判刑理据,无论从法律上或事实上,七名被告的罪行并不符合疑点利益归于被告,获得无罪释放的条件。 他指出,该宗案件裁决后,引起社会强烈回响,普遍认为法官有偏袒被告之嫌。 为免影响公众对司法机构的信心,律政司应该尽快提出上诉,澄清各种疑点。 容海恩:类似案件应一并检视. 大律师、新民党立法会议员容海恩表示,当日湾仔一带发生大规模的暴乱场面,作为一名正常人,不会到此区,就算避无可避,也会找一个安全的地方保护自己,根本不会专程跑到最前线,加上当事人的装扮,随身带备的物品等,均令人感到疑似参与暴乱行为,完全与所谓“见证历史性时刻”拉不上任何关系。 基于种种的法律理据和事实,与裁决结果不相称,律政司应该提出上诉,澄清是否有某些重要法律观点未被考虑。

  6. 2021年7月12日 · 2021-07-12 04:23:33 大公报. 字号. 地方志中心编辑部总监孙文彬表示,团队中不乏充满创意的年轻研究员,希望日后培养成修志的生力军,作为骨干力量,为后人了解香港留下线索。 香港地方志中心助理编辑宋博文(Brian)是团队的年轻研究员之一,他从初小起喜欢看历史漫画,广阅历史书籍,及后他到英国布里斯托大学历史系硕士,进修帝国研究,是香港地方志中心最早一批研究员,负责资料整理搜集、编辑事条。 很多人或认为这样的工作枯燥无比,而Brian却乐在其中,他说,看政府档案的过程十分有趣,可以见证一个政策从雏形到通过,会经过哪些人、哪些激烈的讨论,而资料搜集也讲求创意,资料不易被找到,有时须跳出固有思维,用没想过的办法。 年轻人应正面看香港历史.

  7. www.takungpao.com › culture › 237147/2019/1124大公网

    大公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