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3年6月4日 · 戲曲視窗:女班. 在網上搜尋女文武生的資料,找到一篇由凌寧撰寫的文章——《女戲班雙城記》,部分內容談及粵劇女班,謹引述以供讀者 ...

  2. 2018年2月28日 · 2018-02-28. 駢文乃文言文的一種文體。 「駢」字,《說文解字》有如此定義︰「駢,駕二馬也。 從馬,并聲。 」可見駢文最基本的特點是對偶。 駢文出現後,時人稱之為「今文」、「今體」;唐宋後,也作「駢儷」、「四六文」;至於「駢文」、「駢體」的稱呼,則是清代後才有的。 偶句為文 平仄協調. 秦漢時,文人已喜以偶句為文,這也配合中國文字的特點。 及至魏晉和六朝時期,追求藝術之風氣漸盛,文學作品偏重文辭修飾,遂有駢文出現。 駢文講求對偶,文中雖間有散句,然以四字句和六字句為主,好用典故,雕琢辭藻。 初期駢文尚分為「有韻駢文」和「無韻駢文」,到了後來格式要求漸漸嚴格,須兼顧平仄協調。 自魏晉以來,文人寫信、記事、著書、立碑,甚至朝廷發號施令,都使用駢文。

  3. 2014年12月16日 · 戲曲視窗:「師娘」和「八大曲」.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4-12-16] 我要評論. 上期提到從粵曲的發展過程推論,最初有條件演唱「八大曲」應該是「大 ...

  4. 2019年10月1日 · 2019-10-01. 方今的出版物,仍見「吳研人」。 作者提供. 黃仲鳴. 在座談會上,談到香港技擊小說,有客問:「技擊小說中,是不是有個我佛山人最知名? 」我一愕,問:「我佛山人? 」他說是。 我登時恍然了,追問:「你說的是晚清那個我佛山人? 」他說:「是呀,就是那個吳趼人。 」他將「趼」讀成「研」。 我不敢笑,因為很多人都錯了。 我年輕時,也分不清是「吳研人」抑是「吳趼人」。 我只回答:「我佛山人不是技擊小說家。 你所指的是我是山人,姓陳名勁。 」客聽了,忙自嘲:「我指鹿為馬了。 認識錯誤,不僅那人,方今仍有很多出版物,仍將「趼」印刷成「研」。 在民國初年出版的書,仍見有「吳研人」。 吳趼人生時的出版物,和友輩間的口語交流,也呼他為「吳研人」。

  5. 2018年6月27日 · 2018-06-27. 今天的華人社會,一般人的姓名多是三四字,有的人還會給自己起洋名,跟國際接軌。. 古人的稱呼,卻複雜得多了,除了姓、名,還有 ...

  6. 2012年10月30日 · 卓偉. 昨晚播出的港台節目《鏗鏘集》,以「吶喊」為題報道了早前的國民教育風波。 本來,國民教育是城中熱話,《鏗鏘集》以此為題無可厚非,但該集節目內容、編採方針以至旁述等都明顯存在偏頗的政治傾向,整集節目都只有反對國民教育的一種聲音,相反支持國民教育的聲音卻被「滅聲」。 這樣的編採立場暴露了《鏗鏘集》的監製及編導,對於國民教育早有成見,並利用港台的資源及時間作為政見宣示的舞台,這不但是不專業的表現,更是違反了公營電台持平中立的製作守則。 該集節目一開首就引用了魯迅《吶喊》自序中的「鐵屋」比喻,這與反國民教育人士經常掛在口邊的「鐵屋吶喊」如出一轍,目的都是將大部分國家都在推行的國民教育肆意醜化、妖魔化,將自身抗爭行為美化的政治化妝。

  7. 2017年5月9日 · 我們可以怎樣避免寫這些別字呢? 如果你會說普通話,相信這些別字就不會再出現了,因為這些字在普通話裡面的讀音是不一樣的,你寫好詞語、句子或文章後,你用普通話再讀一遍,相信就可以很容易知道自己寫得對還是不對了。 「量身定做」的「做」讀音是「做zuò」,而「造」的讀音是「造zào」,很明顯兩個字的韻母不一樣;「蘿蔔糕」的「蔔」讀音是「蔔bo」,而「白」的讀音是「白bái」,兩個字的韻母也是不一樣的;「拔尖保底」的「保」讀音是「保bǎo」,而「補」的讀音是「補bǔ」;而「牙刷」的「刷」讀音是「刷shuā」,而「擦」的讀音是「擦cā」,聲母和韻母都不一樣。 如果同學們用普通話讀過一次這些詞語,是不是很容易發現自己寫了別字,可以馬上把它改正過來。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