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8年5月1日 · 本期專欄我認為有一關鍵議題值得討論——「保險業是否該重新認識他的年輕客戶 」這是在數位金融時代,以及進入金融科技時代的當口,保險業者必須要重視的未來關鍵課題。 比較需要擔憂的是,目前金融業的經營者絕大多數都不是年輕人,他們距離年輕已有一段距離,過去他們在養成教育或是成為主管的過程中,面對的都是現在已經很成熟的客戶群體,再隨著成為主管,圍繞在他們身邊的人,也都是跟他們差不多的人。 就好比在職場中,30歲進入公司從基層開始做起、35歲當上了基層主管、40歲坐上了部門經理、45歲可能當上協理或副總經理,到了50歲時掌握了公司很多的決策權,身邊的人基本上都沒有換,共同決策者幾乎都是同一群人,但是面對的客戶卻是一直改變。 決策者看不到下一個世代的樣貌.

  2. 2024年3月1日 · 隱形富豪多是指資產豐厚但卻不被公眾所知曉的高資產族群,全資產規劃應用股份有限公司創辦人劉育誠在其實務經驗中,可將隱形富豪分為2大類:一類是都市重劃區地主,因與建商合建分屋而持有相當多的不動產;另一類則是未上市上櫃公司的企業主,而此類企業又可分為3種,分別是從事內銷的企業、從事外銷的企業,以及在境外如大陸、東南亞設有公司、工廠,賺取外幣而有外幣資產的臺商。 不同的客群長相,相同的傳承迫切性. 劉育誠表示,不同種類的高資產客戶會有不同的「客群長相」,比如從事境內銷售的企業,持有的資產多是以境內為主,而外銷企業則有更多的資產會在境外,至於臺商更是有實體事業設置在境外,而重劃區地主則是總資產大幅度傾斜於不動產,各類客群所面臨到的狀況截然不同,各自的擔憂也不同。

  3. 想要讓夥伴養成學習習慣,甚至是激發主動學習的熱情及意願,就要在每日的早會營造出良好的學習氛圍,其中的關鍵便是讓夥伴明白學習的好處,而對保險業務員而言,所謂的「好處」無非是學習到的內容確實能運用於展業....

  4. 2023年2月1日 · 對此,富邦人壽北十區部區部長鈞鴻認為,營造優秀的環境與培養優秀的人才,是幫助團隊夥伴養成優良工作習慣的必備基礎,這也是他帶領富邦人壽富鴻團隊連續多年榮獲CIA500世界華人保險500強團隊的主因。 5個「自」,開啟績優之路. 想要在保險業成為績優業務員,養成良好的習慣非常重要,具體該養成哪些習慣需要根據時代環境的不同而調整。 鈞鴻表示,不管要養成什麼好習慣,其核心出發點其實都是5個「自」──自知、自律、自動、自省、自信。 自知: 在追求績優與高目標前,首先必須要有認知──我們為什麼要從事這份工作? 想要達成什麼目標? 我從事這份工作有什麼優勢? 將來需要面對哪些挑戰與壓力? 如果業務員什麼都沒有想好,可能會隨波逐流,或遇到一點阻礙或壓力就選擇離去,因為他們並沒有留在這個行業的理由。

  5. 2023年6月1日 · 新光人壽豐原通訊處資深區經理鄧孟芬表示從上述的例子可以看出其實每一個人的需求或是煩憂都會無意間影響他們的行動與選擇只要細細觀察客戶日常生活的蛛絲馬跡就能輕易得知其痛點當業務員以此為切入點就能大大提升後續成交機率。 精準方向:歸類相似族群的需求痛點. 隨著年齡變化,人們的價值觀也會隨著環境與想法的改變而有所不同,以中壯年客戶為例,工作及薪資可能已經相對穩定,所以既有時間投資理財,身體也相當健康。 但愈是穩定的生活,就愈怕計畫趕不上變化,當突發疾病與意外找上門時,所有計畫將都會被打亂,此時疾病與意外的風險轉嫁就會成為客戶的痛點。 此外,若是有子女的小家庭客戶,也會在意教育基金的儲備。

  6. 2019年11月1日 · ★專長是為資產高淨值富豪個人或超級富豪家庭提供投資及理財規劃服務,客戶遍布53個國家. ★擁有2個學士學位、3個碩士學位,2018年拿到金融保險博士學位. 我們身為保險業務人員,身為財務顧問,經常接觸高資產客戶。 這些客戶對保險的期許往往不是為了預防意外與傷病花費,因為他們有充足的資產能夠應對,但是他們擁有的財富該如何傳承下去,或者當忽然離世時如何不讓後代造成經濟危機,是保險能夠帶給他們莫大幫助的功能。 要制定高資產客戶的財富傳承規劃,需考量哪一些因素及原則? 先後順序的步驟又應怎麼安排? 在討論與規劃財富傳承的過程中,哪一些背景與細節需要深入瞭解? 如何正確為高資產客戶規劃財富傳承,考驗著財務顧問的能力。 財務比法律與稅務方面更值得重視.

  7. 2023年11月1日 · 周孟俞分享自她入行以來單位中由區部長鄧鈞鴻所訂定的團隊文化鄧九點就已經存在至今隻字未改卻仍然適用她有一個強烈的信念是夥伴要是做不好一定是與鄧九點有所違背。 當信念禁得起時間的考驗,而且能不斷得到實際驗證時,就會愈發強烈。 主動關心,避免夥伴信念磨損. 直轄主管最大的任務,就是主動關心自己的下屬有沒有發生狀況,可以從出勤等日常數據發現端倪。 要特別留意的是,在工作中的關心就是對事,出了辦公室則是關心內心,要做到「公私分明」,要是出去談心又講到業績,不免讓夥伴覺得關心帶有意圖。 周孟俞分享,她認為把夥伴交給團隊也不失為一個好辦法。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