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09年10月號. 醫生: 張鼎堅醫生 (腸胃肝臟科專科醫生) 胃脹、噯氣、噁心或是胃部隱隱作痛,相信很多人也曾遇過,對此置之不理的人不計其數。 不說不知,位列香港常見癌症第六位的胃癌,早期症狀也不過如此,跟常見的消化不良、潰瘍症狀分別不大。 腸胃肝臟科專科張鼎堅醫生指,若出現上述病徵,並在常規胃部檢查下找不出明顯損傷,一般可界定為消化不良。 消化不良與飲食習慣不無關係,如食量過多、偏食或進食難以消化的食物等。 患者經診斷後可透過藥物舒緩不適症狀,但根治消化不良的關鍵應從改變飲食習慣入手,盡量避免進食難消化及刺激胃部的食物,如咖啡因類及酒精方為上策。 消化性潰瘍. 潰瘍即損傷的意思,消化性潰瘍泛指胃部或十二指腸出現不同程度的破損。

  2. 2013年02月號. 控血壓抑糖尿 護腎不可少. 腎科專科曾偉基醫生. 2013年02月號. 剖析坐骨神經痛. 王嘉暉醫生 (骨科專科) 2013年02月號. 對抗濕疹 護膚為上策. 謙昌醫生 (皮膚科專科)

  3. 2012年12月號. 醫生: 陳小燕醫生 (外科專科) & 吳國際醫生 (外科專科) 撰文:陳秀清. 胃腸道基質腫瘤為胃腸道惡性腫瘤,可出現於胃腸道任何一部分,常見於40至60歲人士,男女患病比例相若。 肝癌高危一族則以35歲以上成年人為主,常見徵狀為腹部飽脹、胃口不佳、上腹疼痛及有腫塊等。 但往往察覺硬塊或不適時,大部分已屆晚期。 兩種腫瘤如能及早發現,可透過手術切除,提升治癒可能。 約60%胃腸道基質腫瘤在胃部出現,25%及5%則分別長於小腸及大腸。 於食道或腹膜發病的則相對少。 外科專科陳小燕醫生. 腫瘤可大至30厘米. 外科專科陳小燕醫生 指出,此腫瘤發病成因不明,目前只知道由基因突變引起,腫瘤大小可由1至30厘米不等。 一般大於2厘米會偏向惡性,轉移機會亦較高。

  4. 「髖關節是大腿骨旁的關節,當年長患者跌倒時大腿先著地,髖關節便會容易折斷。 這位置一旦骨折,有七成病人的行動水平不能回復,需要使用輔助器材如拐扙或助行架,當中三成會造成永久傷殘,需要坐輪椅甚至長期臥床。 」正因骨折會引起許多不便之處,所以醫生認為預防及治療骨質疏鬆的目標應是減低骨折風險。 定時服藥 改善骨頭脆弱. 骨質疏鬆症的患者骨骼密度低,骨骼結構脆弱且強健度不足,因此當出現較強烈的碰撞如摔倒時,便會容易骨折。 若骨質已經流失,治療骨質疏鬆症當然不是只靠喝奶,而應要以藥物治理。 一般的治療藥物有雙磷鹽酸、重組副甲狀素、鍶等。 其中雙磷鹽酸藥物能減慢骨質流失,增加骨質密度,而此藥種類較多,而且使用方式、使用時間都不同,不一定要每週服藥。

  5. www.healthaction.com.hk › html › taxonomy肝臟 | 健康動力

    首頁. 肝臟. 肝癌治療與營養飲食. 日期: 2014-6-20 (星期五) 時間: 晚上7:00至8:30. 地點: 莎公爵社會服務大廈禮堂 (香港灣仔軒尼詩道15號1樓) 主講嘉賓: 梁廣泉醫生 (伊利沙伯醫院臨床腫瘤科副顧問醫生) / 李鎧而小姐 (英國註冊營養師) 查詢及報名: 2385 6928 (辦公時段) 上則標題: 大腸癌. 下則標題: 不再慌「糖」 肝臟. 乙肝治療,刻不容缓. 日期: 2014-1-21 (星期二) 時間: 晚上 7:00 至 9:00. 地點: 屯門大會堂地下演講室 (一) 主講嘉賓: 廖家傑醫生 (腸胃肝臟科專科) 查詢及報名: 查詢及報名:2385 6928(辦公時間) 上則標題: 擊退腎癌. 下則標題: 解救男士 難言之隱. 肝臟. 肝癌治療全攻略

  6. 大多數人都知道糖尿病及高膽固醇是一對「好拍擋」,雖然兩者之間沒有必然的關係,但這一加一的威力絕對不能小看,更會大大增加心血管疾病及中風的機會 1,所以未病先防絕對重要! 1資料來源: Catapano AL. et al European Heart Journal. 2016;37:2999–3058 ...

  7. 2011年12月號. 醫生: 文龍醫生 (臨床腫瘤科專科) & 周明欣 (註冊營養師) 大腸癌是本港第二大癌症,其發病率與死亡率更逐年攀升,每年平均有四千多宗新症。 雖說病向淺中醫是金科玉律,仍有不少人輕視大腸鏡普查的重要性,要等到病徵明顯、疼痛出現的時候才緩緩求醫,卻往往引致延醫。 臨床腫瘤科專科文龍醫生. 五十‧一照. 癌是體內不正常的細胞,因為不受控制地生長、擴散,影響其他健康的器官。 若這些異常細胞在大腸中生長但沒有擴散,則被稱為大腸瘜肉。 臨床腫瘤科專科文龍醫生 指出,視乎瘜肉的狀態,這些良性的細胞仍可有一定的風險。 「瘜肉體積愈大、範圍愈廣、數目愈多、表面不規則等都是高危的情況,即使割除後仍有患腸癌的風險,故應定期跟進和檢查。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