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4年4月4日 · 明報專訊憑韓劇和我老公結婚吧扮演小三而人氣急升的37歲女星宋昰昀本月1日遭有線頻道JTBC節目揭發曾是校園欺凌的施暴者自稱受害人的A某憶述當年被宋昰昀無故帶到校園外掌摑一個半小時的悲痛往事雖已事過境遷仍然憤憤不平宋昰昀所屬事務所翌日接受韓媒查詢時一度否認霸凌事實強調宋昰昀與A某從未見過面。 同晚事態發展急轉直下,事務所突然改變口風:「宋昰昀確曾因涉及校園暴力事件,而從盤浦高中轉校。 」但堅稱與節目提及的A某無關。 宋昰昀承認捲入校園暴力事件,令韓國網民嘩然;前娛樂記者轉營YouTuber的李鎮浩隨即拍片爆料,引述A某指宋昰昀掌摑他的時候,還有另一知名藝人在場,雖然沒有開名,但透露此人比宋昰昀年輕一歲。

  2. 2021年5月4日 · 蘇洵分別闡述兩種滅亡情况的因果細節。 割讓土地的後果,不但強秦弱己,更養大秦國慾望。 蘇洵直接抄引《戰國策》說話為類比,指出兩後果之間的惡性循環,以至割讓土地的韓魏楚三國必然滅亡的唯一終局,同時論證了秦亡三國非全因軍事力量。 至於間接情况的齊燕趙,則各有國情: (1)齊國被秦國收買,起初,秦國滅韓時,齊國沉默了,當秦國滅趙魏楚燕的時候,齊國沉默了,最後當秦國來滅齊時,再也沒有諸侯可以為齊抗秦了。 (2)燕國太子丹怨恨兒時好友嬴政翻臉不認人,催促荊軻行刺,是先私讎而後國家之急,沒有抗秦全盤計劃,倒加快了秦國滅燕的步伐。 (3)趙國本是六國中抗秦軍事表現最亮麗的,戰國四大名將之一的李牧 (另三人是白起、王翦和廉頗)更是秦國眼中釘,後來秦國用了古往今來最省力的計策,散播假新聞,謠傳李牧通敵。

  3. 2024年1月12日 · 但較之美談,更常見大抵是稱病讓位避禍,縱是功勳如秦國范雎、漢代張良、代杯酒釋兵權諸將、明代劉基……如何在官場自保,比打天下更複雜。讓座 至於現代人,最常碰到的讓位是物理上的——常起爭議的關愛座。

  4. 2022年3月18日 · 內容分析. 「節」就是約束。 人無不追求財富,愛惜自己生命,但為了堅守道義,我們有時不得不放下求取富貴的欲望,甚至犧牲性命也在所不惜。 這是一種多麼奇妙的內在約束機制! 當我們懂得道義所在,這一顆追求道義的心靈,就會約束種種不義行徑。 不過,遇上困頓的處境 (窮),它就會受到更大的考驗。 有些人平時總能見義勇為,給老人家讓座,做義工服務,甚或捐血,都沒有太大損失,可以不拘小節;一旦遇上生死利害關頭,在義利之間,或者道義和性命之間作出抉擇,就是另一回事了。 《論語?泰伯》記載了曾子一句話:「可以託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臨大節而不可奪也。 君子人與? 君子人也。 」可以託付孤兒,可以託付國家命運,面對生死關頭也不會動搖,那是君子嗎? 那當然是君子了。

  5. 2018年3月16日 · 明報專訊】〈聲聲慢為宋代女詞人李清照晚年作品丈夫早已離世深居寂寞加上國家戰事連年導致顛沛流離生活困苦。 這首詞寫了一天從早到晚生活上的所見所感,通過一連串深秋景物反覆渲染,表現了李清照晚年時孤苦無依的處境和淒慘悲涼的心情。 當中既有對身世的慨嘆,也反映了當世時局的變遷。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悽悽慘慘戚戚。 情:孤身一人,一無所有,心情悲傷. →詞作以十四疊字開首,交代作者感情上的變化,亦深刻表現了她的愁緒。 「尋尋覓覓」,指作者一直在尋找一些事物。 可是,周圍空無一物,只是「冷冷清清」。 作者遍尋東西,結果一無所獲,難免哀愁,於是有感「悽悽慘慘戚戚」。

  6. 2018年11月23日 · 文天祥 (公元1236-1283年)是江西吉水人。 據史書記載,他小時候行經家鄉一所學宮,看到學宮內供奉江西先賢歐陽修等,很感興趣。 這些先賢離世後,都獲得「忠」的謚 (粵音:試)號,即是依死者生前品德功過給予的稱號。 從此,他以這些家鄉的忠臣為榜樣。 文天祥20歲科舉考試獲皇帝親選為第一名,考官對其答卷的評語是「忠肝如鐵石」。 「忠」是什麼意思呢? 要留意:孔子並不主張盲目聽從上級的話,《論語》記載孔子說:「忠焉,能勿誨乎? 」意指「對人盡忠,怎能不勸導那人呢? 」「忠」不僅指君臣關係,例如孔子認為朋友之道,應「忠告而善道之」,即看見朋友犯錯,應坦誠勸告,引導朋友回歸正道。 我們應對人盡忠,也要忠於自己的良心,像文天祥一樣——相信自己忠於「正義」。 捨生救國 無愧於心.

  7. 2021年5月11日 · 「士以仁為己任」到了代有更重大演變,發展為「士以天下為己任」,讀書人不但把發揚「仁」作為自己的責任,而且,更把治理整個國家視作自己的使命。這是代知識分子的共同觀念,而范仲淹最為代表: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