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1年8月16日 · 收購聯合船塢不影響大局. 至於長和亮點是自由現金流達399億港元,按年上升348%。 不過,今年上半年長和並無作出重要收購,反而出售了歐洲鐵塔資產。 2020年起長和已經沒有進行重大收購;即使近日長和收購聯合船塢的50%股權,亦不能明顯提振盈利。 在長和收購基建及電訊資產日趨困難的環境下,肯定不會成為澤鉅的至愛。 相反,澤鉅必定催谷長實,事關主力投資房地產的長實在海外收購房地產受到的政治阻力較少,故在收購海外房地產業務達致增加經常性收益的可操作性較高。 除了投資倫敦的商廈外,長實收購英國酒吧業務,但項莊武劍意在沛公,長實旨在增加零售物業的規模。

  2. 2020年4月22日 · 李澤楷的企業王國由在新加坡上市的盈科拓展 (Pacific Century Regional Development)(SGX:P15作為旗艦旗下持有電盈。 然後,再由電盈控制香港電訊—SS(SEHK:6823)及盈大地產(SEHK:432)。 東征西討收購保險公司. 除了新加坡上市旗艦盈科拓展外,李澤楷私人持股的富衛保險,透過收購合併在東南亞發展保險業務。 去年6月28日富衛收購大都會人壽香港業務,惟未有披露作價。 同年7月1日,富衛宣布收購泰國匯商銀行旗下的人壽保險業務,作價237億元。 參考富衛新聞稿,富衛又完成另一宗越南保險公司收購。 上述多宗交易,保守估計至少涉資數百億元,收購過程中必然涉及槓桿。 另一邊廂,富衛要發展現有業務,在尚未上市集資前,須由李澤楷及其他富衛股東注資。

  3. 2021年3月22日 · 長實集團(SEHK:1113)週四(3月18日)宣布業績同時宣布向嘉誠基金會收購持有的基建項目股權及回購股份。 有分析指長實完成這些交易後,大股東將會部署私有化長實,惟投資者絕不能押注長實私有化。 因為小股東處於被動位置,隨時錯失另一隻十倍股,投資者博私有化的機會成本變得極為昂貴。 更多分析 通脹及英鎊回升 長實、長和否極泰來? 剖析投資者押注長實私有化的機會成本分析前,筆者先分析今次收購及回購的交易細節。 長實向嘉誠基金會購入UK Power Networks、Northumbrian Water、Wales & West Utilities及Dutch Enviro Energy權益,作價170億港元,相當於賬面值1.22倍。 收購及回購股息增長13.7%

  4. 2019年12月11日 · 2019-12-11 Steven Cheung. 長和系舵手嘉誠在2018年退休前後,開始部署業務轉型及重組,2015年終於分拆成為長和(SEHK:1)與長實集團(SEHK:1113)兩大上市旗艦。. 那一隻投資價值更高視乎收購業務的阻力。. 長實主攻英國地產相關的固定收益投資,政府無意干涉。. 反 ...

  5. 2020年8月11日 · 2020-08-11 Steven Cheung. 電訊盈科(SEHK:8)、香港電訊—SS(SEHK:6823)及盈大地產(SEHK:432)進行重組。. 無事不登三寶殿,澤楷靜極思動策動重組必定與富衛保險借殼上市有關。. 香港電訊為商業信託,作為富衛借殼上市對象的可能性極低。. 澤楷如要將 ...

  6. 2019年4月11日 · 「愛你恨你,問君知否? 」 如果某個重要人物說要退休,就表示今後不是他來做決定。 或許,愛他恨他的投資者需要明白:「決定不做決定」是甚麼意思。 最近,長和 (SEHK:1) 公佈2018年業績。 投資者或許沒有細心留意,錯過了三個「有趣」重點。 第一點:開宗明義就提貨幣政策. 過去,集團成功預測了某些政治及經濟衝擊,判斷十分準確。 如今「錢太多有害處,都怪美聯儲」已經成為世界潮流,集團也許也有同感。 面對低收益、不能預料的經濟及政治環境,集團怎樣應付? 從報告中可見,年末,集團有24%及31% 的投資分別在歐洲及英國,對應通過貨幣互換後,淨債務分別是歐元佔81%及英鎊占3%。 集團利息支出折合98億港元,加權平均債務成本2.4%。 金融負債賬面值4,840億港元,相對淨資產5,908億港元。

  7. 2020年1月2日 · 回顧2019年,恆指累升9.07% (25,845 → 28,189點),升幅不足一成,相信不少投資者會認為這是表現欠佳的一年,但回顧過去十年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