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3年7月1日 · 實力」是要讓夥伴瞭解你擁有良好的工作能力,而「親和力」則讓他們願意接近你,覺得彼此「頻率」相近,他們才會主動找主管談話或請教,最終達至溝通目的。 學會聽,給對方肯定. 就如同我們接觸客戶,必須瞭解他們對哪些話題有興趣,找出彼此的共同點;同樣地,接觸年輕的夥伴或部屬,也必須瞭解他們興趣與喜好,無形中築起溝通的橋樑。 當彼此有共同話題,就會有交流,且當主管把他們當成是客戶,不要抓著發言權,而應留心聽他們說話,就會聽出他們沒說出口的「心裡話」。 在溝通之中,聆聽是最需要掌握的功課,很多人只會說、不想聽,但在輔導的過程中,聽比說更加重要。 當我們學會「聽話」,認真思考說出的每句話,雖然話不多,卻能句句正中靶心, 說中他們的「心事」。

  2. 2024年4月1日 · 她總結自己的經驗,業務員入行最初的3年其實最為挑戰,除了收入壓力以外,還會因為尚未充分的人脈、仍未純熟的銷售能力,而感到自我懷疑。 以巫晉蒶來說,她甚至有好幾次都在猶豫要不要放棄。 幸好有先生作為後盾,滿足家庭的財務需求,還有團隊夥伴的扶持鼓勵,讓她可以順利渡過種種難關,在這個行業成功定著。 從追隨者到領導者,角色轉換帶來的思維變化. 經過了3年的摸索,巫晉蒶在行業站穩了腳步,卻也迎來了長達10年的停滯期。 巫晉蒶坦言,她並非目標遠大的人,只要每年完成公司的海外旅遊獎勵,做到無愧於這份工作即可,但也因此陷入了舒適圈,10年下來無論客群、做法還是業績,都沒有太大的變化。

  3. 2024年3月1日 · 有一次,集團請了來自美國的國外講師,集合了所有的高階主管,總計60多位,到位於中國汕頭市的汕頭大學,舉辦了3天2夜的「啟新思維工作坊」。 望文生義,這是一個開啟心智、改變觀念的課程,由於動員人數眾多,難免讓人對這個課程抱著高度的期待。 從第1堂課開始,2位外國講師就介紹所謂的「鼠腦循環思維」(Rat Brain Loop),意即人會透過4個步驟來解釋、定義外在環境的變動,並據以產生行動及應變: 一、選擇訊息(Select Info) 二、界定意義(Define Meaning) 三、貼標籤(Attach Label) 四、行動及反應(Act/React) 這個課程的目的就是要學員避免陷入先入為主的負面思考,錯誤解讀真實世界的真相。

  4. 2023年8月1日 · 我曾經在臺灣出版過微軟創辦人比爾.蓋茲的一本書《數位神經系統》(THE SPEED OF THOUGHT:Using a Digital Nervous System),那是一個痛苦的經驗,到現在我回想起來仍心有餘悸。 這本書是比爾.蓋茲親筆寫作,在談判版權時,我從幾萬美元開始出價,這已是我當時未曾歷經過的經驗。 但是微軟的人告訴我,他們公司的財務報表是以百萬美元為單位,因此幾萬美元這種數字在財報上會被省略,因此希望我們提出一個在財務報表上能被顯示的數字,那就是50萬美元,在報表上會用0.5來呈現。 聽了這話,我幾乎昏倒,我怎麼可能出到50萬美元的預付版稅? 在只有2,000多萬人口的臺灣市場上,這幾乎是我完全沒有把握的生意。

  5. 2023年6月1日 · 他是如何做到的? 克服逆境應建立核心價值觀:正向思維與正面心態. 張耀光認為,面對逆境最重要的核心價值觀在於「正向思維,正面心態」,這不只是疫情下扭轉局勢的關鍵,更是面對所有逆境時必須具備的心態。 正向思維 ,意思是不要因為逆境而輕易放棄,即使面對再多的困難,要告訴自己一定有解決的辦法,逆境不會長久存在,必然有恢復的一天。 只要看清楚這點,逆境所帶來的心理壓力就會減少,進而讓業務員能夠開始思考如何面對逆境、突破困局。 正面心態 ,則是更進一步地積極思考,逆境之下還有什麼可做的事情、還有哪些可以嘗試的作法。 如疫情造成邊境封關,讓香港保險業務員暫時無法經營大陸客戶市場,那麼還有哪些市場可以開發? 如何去開發? 有什麼可以嘗試的新做法?

  6. 2019年8月1日 · 0. 現在的環境變化速度比起過往快了許多, 已經不容易用單一思維或是技能,來長時間維持個人或組織的榮景。 也由於變化速度快,過往的經驗也不一定完全適用於眼前的新挑戰, 因為保險從業人員面對的, 可能是一種新的需求呈現方式,新的客戶族群,甚至是新的市場模式。 能否適應現在甚至於未來的環境, 端看從業人員的「學習敏銳度」程度, 藉此來自我衡量「邁向成功的要素」,具備了嗎? 業務人員邁向成功的 4個敏銳度. 以利他為本,師法他業,建立靈活思維. 培養彈性思維,不斷變化的趨勢,需要不斷進化的思維. 充實內在知識的深廣度, 提升解決問題的能力.

  7. 2020年2月1日 · 一個30出頭的年輕人,生意雖不是做很大,卻是道道地地的白手起家,創業的過程辛苦而紮實,一聊起他的經驗,就充滿樂趣。 他說了一個故事,充分代表了創業家的人生觀。 這個年輕人在一個熱心的親戚安排下,去廟中拜拜,順道求籤。 他雖然不信,但不好拒絕,沒想到,卻求到了一個下下籤,親戚十分尷尬,要他再求一籤。 年輕人也覺得兆頭不好,但他脫口而出一句:「太好了! 」化解了大家的為難。 大家問他,為何求到下下籤,卻認為是「太好了」,理由何在呢? 他回答:「我現在事業這麼順利,都還只是下下籤;如果讓我求到好籤,不就代表我的生意還要有十、百倍的發展嗎? 未來我只要更加小心、努力,前途必然不可限量! 果真,這些年來,他的生意沒受到任何影響,求籤之事,只是他人生的一個插曲而已。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