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簡單說就是 雌激素接受體陽性 乳癌細胞對荷爾蒙具有倚賴性,因此若能阻斷雌激素對癌細胞的刺激,就能抑制癌細胞的生長,這就是一般所謂的荷爾蒙治療,或更精確說法應該是「抗荷爾蒙治療」、「抗雌激素治療」。 謝家明主任表示,對於已停經且荷爾蒙接受體呈現陽性反應的女性而言,荷爾蒙治療是優先考慮選擇的治療方式。 目前荷爾蒙治療有許多藥物可供選擇,過去最常使用的傳統藥物是Tamoxifen(泰莫西芬),可有效減低復發機會,但缺點是有引起陰道出血及子宮內膜癌的風險。 新型藥物有芳香環轉化酶抑制劑(Aromatase inhibitors,簡稱AI),包括Exemestane(諾曼癌素)、Anastrozole(安美達錠)、Letrozole(復乳納膜衣錠),副作用有骨質疏鬆、關節疼痛、骨折等。

    • 全球最大乳癌防治組織 Susan G. Komen
    • 四單位簽署「台美ngo乳癌防治合作意向」共同聲明
    • 乳癌防治政策圓桌論壇集結台美專家 共同探討乳癌防治策略與成果
    • 癌症相關ngo工作人員培訓課程 跨越文化激盪新思維

    Susan G. Komen是全球最大的乳癌防治組織,它同時也是創辦人Nancy G. Brinker姊姊的名字。Susan在36歲時因乳癌病逝,Nancy向她承諾,會用盡自己的力量讓其他女性不再遭受相同的乳癌之苦。於是在1982年,Nancy將姊妹間的承諾化為對世界女性的承諾,成立了乳癌防治組織“Susan G. Komen”。Susan G. Komen主要的任務包括贊助創新研究、社區健康、公共衛生政策與全球推廣,全球一共有144個分會,自成立以來挹注於乳癌研究經費已超過8億美元,為世界各地30多個國家,數百萬人提供教育、篩檢、宣導、治療和心理輔 導,經費超過19.5億美元。自1989年至2012年,美國乳癌死亡率降低36%;早期乳癌的5年存活率從74%提升至99%。

    Susan G. Komen與台灣癌症基金會、乳癌防治基金會及勇源輔大乳癌基金會簽署合作意向共同聲明,未來將透過人員或資訊的實質交流,分享實務經驗、促進台美雙方乳癌防治,共同為追求一個沒有乳癌的世界之願景而努力。

    在簽署共同聲明記者會結束後,下午即進行乳癌防治政策圓桌論壇,由國民健康署率台灣乳癌專家學者與Susan G. Komen,分別就台、美乳癌防治政策提出分享與建議,以尋求解決之道。政策論壇將分兩個部份進行,分別探討「乳癌防治之篩檢策略與執行 」及「社區健康營造與肥胖防治」。 Susan G. Komen專家分享「如何增加乳癌篩檢率」、「中美台之乳房攝影經驗」、「增進溝 通減少肥胖」、以及曾協助美國的肥胖流行議題提出解決方案而獲得艾美獎提名的Dr. Salerno,分享「健康促進與肥胖控制」;而台灣專家包括有國民健康署癌症防治組吳建遠組長分享「台灣乳癌防治政策成果」、台大醫院乳防醫學中心黃俊升主任分享「年輕女性的乳癌篩檢」、勇源輔大乳癌基金會顧問陸幼琴醫師分享 「耕莘醫院乳癌篩檢社區推廣」、台大...

    此次交流也與Susan G. Komen合作舉辦全國癌症NGO組織工作人員培訓,吸引台灣各大癌症相關NGO工作人員近百人參與。培訓主題包含:以實證為基礎的介入、教育與計劃之建構、社區參與、以及募款與行銷等,課程內容由Komen代表團成員設計及講授,對台美雙方皆是實務學習的重要經驗累積。 本次台美交流十分難得聚集台美乳癌防治專家,共同檢視乳癌防治策略與成果,並探討進一步改善之契機。同時也分享台灣在癌症防治與服務上之成果,提升台灣在癌症篩檢政策上之國際能見度。藉由台美NGO工作者間的對話,也幫助提升國內NGO組織運作效能,達永續經營之目的。未來台美也將持續對話與合作,為避免女性再受乳癌之苦共同努力。 ▲ Susan G. Komen與台灣癌症基金會、乳癌防治基金會及勇源輔大乳癌基金會簽署合作意向...

  2. 首頁. 肝癌. 肝上長了一個血管瘤,請問這是否屬於癌症的一種? 收藏文章 友善列印. 肝血管瘤是一種良性的腫瘤,而這種型態的腫瘤要惡性化的機率相當的低。 什麼是肝血管瘤,就是肝內血管的異常增生,形成像腫瘤一樣的東西。 而這種瘤可以說是肝內最常見之良性瘤。 至於此種瘤大部份不會有症狀,通常是經由超音波檢查才發現的,而且其長大的速度非常慢,甚至不會變大,如果血管瘤一直在增大,則可能要考慮是不是惡性血管瘤。 一般的處理方法是先等半年重新再做一次檢查,如果沒有什麼症狀或是血管瘤沒有任何變化,則可以先不要處理;若是巨大的血管瘤則要考慮外科手術治療。 肝血管瘤是一種良性的腫瘤,而這種型態的腫瘤要惡性化的機率相當的低。 什麼是肝血管瘤,就是肝內血管的異常 ...

  3. 腸胃道間質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簡稱GIST)又稱腸胃道基質瘤,常發生於50歲以上民眾,男女罹病比例相當,一旦確診為腸胃道間質基癌,多半為惡性腫瘤。 葉醫師進一步說明,主要又分為兒童型(18歲以下)與成人型,呈現的型態完全不同,在兒童身上發生的腸胃道間質瘤容易出現多發性的症狀,因此民眾必須把握治療時機、積極追蹤病情才能夠獲得控制。 腸胃道基質瘤病灶的部位分布廣,從食道、胃、小腸、大腸至直腸等都可能出現,位於胃的腸胃道基質瘤比例約佔50%;小腸約佔25%;食道、直腸約15%;大腸則佔10%,其中位於腸的腸胃道基質瘤復發風險相對較高。

  4. 總結,CAR-T細胞治療法是一種結合基因治療及細胞治療的免疫治療法,這是超越一般傳統的治療模式,而達到一種個人化的治療(Personalized Medicine),也是一種精準醫療(Precision Medicine)。 目前已成功地應用在B型急性淋巴性白血病及惡性淋巴瘤,在未來的日子,極有可能發展到可以治療其他的血液腫瘤,例如急性骨髓性白血病,多發性骨髓瘤,甚至到固態腫瘤,我們期待醫療科學的發展能夠繼續帶給人類更大的福祉。 2017年8月30日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核准了世界上第一個CAR-T細胞(c ...

  5. 干擾素是體內免疫細胞所產生的一種對身體具有保護性,且能對抗病毒的細胞激素,後來的研究發現干擾素也具有抑制某些癌細胞生長及增強免疫的功 能。 目前干擾素的療效只見於在慢性骨髓性白血病、腎臟、卡波西氏瘤及某些淋巴瘤或是多發性骨髓瘤之患者身上。 而慢性骨髓性白血病若是已無法進行骨髓移植的治療,則干擾素的治療為第一選擇。 干擾素是體內免疫細胞所產生的一種對身體具有保護性,且能對抗病毒的細胞激素,後來的研究發現干擾素也具有 ...

  6. 現代人與醫生的接觸常始於出生;接續有預防注射、牙齒或眼睛、健康等定期檢查及保健、感冒、病痛或意外看診等陸續展開,隨著年齡漸長,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會在診所或醫院遇見不同科別醫師而發展出各式各樣的醫病關係。 不僅是在當下對個人發生影響,隨著家庭成員及自己人際關係的擴增或改變,家人朋友所涵蓋之醫病關係也常常會影響自己的生活及觀念等等。 林林總總的醫病關係既然是醫療保健的重要環節,更因為隨著醫療科技的發展,人類壽命的延長,深深影響到每一個人的身心健康。 如何透過良好的醫病關係,開啟一個良善的循環幫助大家都有好的醫療照護,值得大家進一步探討。 良好醫病關係 有賴雙方共同推動.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