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3年8月1日 · 【本文披露劇情】 2023年中國電影《消失的她》票房一鳴驚人,以成本不到一億的製作,取得了34多億的票房,預計最終票房會超過35億,歷史排名12,僅在《紅海行動》之後,票房差距只有一、兩億。 《紅海行動》的製作成本為《消失的她》的五倍,而《消失的她》的排名更在不少舉國支持的主旋律電影之前,如《我和我的祖國》(2019)、《八佰》(2020)、《中國機長》(2019)、《我和我的家鄉》(2020)等。 另外,在頭12名最賣座電影中,八部為國家支持的主旋律電影 [ 2 ],《消失的她》是繼《唐人街探案3》屬非主旋律電影之外最賣座的中國劇情電影,說《消失的她》為商業上最成功的中國電影之一實不為過。 《消失的她》 這個耀眼的成績表,吸引了無數的討論,大陸的網民多集中討論這個電影的原型。

  2. 2011年6月27日 · 細路祥》(1950):馮峰導演改編自袁步雲漫畫; 《苦海明燈》(1953):秦劍編導; 《孤星血淚》(1955):珠璣導演,改編自狄更斯小說; 《孤兒行》(1955):李佳、錢大叔導演,改編自鄭板橋作品; 《人海孤鴻》(1960):李晨風導演,改編自星島晚報連載小說。 《細路祥》的角色是父母雙亡,《孤星血淚》與《人海孤鴻》是與父親失散,《苦海明燈》與《孤兒行》則是與母親失散。 有趣的是五部電影儘管各有出處,卻似互有呼應。 《細路祥》與《孤兒行》的孤兒同是因為給富人歸還失物而獲得當上學徒的機會。 《細路祥》與《人海孤鴻》同是誤交賊黨(老大均由馮峰飾演)。 《苦海明燈》與《孤星血淚》同是習醫(長大後均由張活游飾演)。

  3. 2015年5月23日 · 由於戰前香港電影製作情況的文獻記載不多,值得從這兩部影片作為起點,推敲一下當時的製作模式。 不一樣的空間. 戰後,國內連年內戰,加上物價瘋狂通賬,大量移民湧港,致令香港地價和物價也飆升。 根據吳楚帆在自傳中的憶述,戰後大部份的攝影棚被炸毀,為促成第一部粵語片《郎歸晚》的誕生,除自動減片酬外,更拍夜戲以減少製作日數,開始了流水作業式的製作模式。 [ 2] 不難發現,戰後粵語片大部份在面積很小的片廠攝製,而戰前影片的景象明顯較寬廣和開闊,這從《苦鳳鶯憐》和《天上人間》也能看得到。 南洋出品的《苦鳳鶯憐》特別之處正好顯出當時既慕洋又尊重傳統華人文化的香港時代特色。

  4. 2017年6月28日 · 幾位粵語片藝人如新馬仔伊秋水馮峰等點化差利深入民心的形象為己用當然有趣但看過這幾部作品後我最大的感受不是再一次覺得粵語片 港產片展現了它兼收並蓄的廣闊包容,而是驚覺差利在絕大部分情況之下都是演不來、扮不得。

  5. 2015年11月9日 · 更教人愜意的李小龍向香港影壇致敬要李海泉梁醒波馮峰梅綺石堅曹達華于素秋高魯泉吳楚帆與馮寶寶等人物都在主角身邊出現好教少年李小龍受南北演藝文化精華所熏陶亦乘西方文化在港植根而成長。 他的過去,就如片末他與英國拳王青年的結交,兼容並蓄。 因此,少年李小龍說會受世界追捧,背後倒像要說他的流動身影,不受任何認同與想像收編,更是他追求理想的前設。 他揚名四海,雖為後話,可不受地域所限的感染力,原來早有先兆。 作者: . 陳嘉銘. 刊物: . 星島日報. Year: . 2010年. Month: . 12月. Day: . 02日. © 1995-2024,香港電影評論學會。 @Document On Ready Ltd.

  6. 中聯繼創業作《家》(1953)之後,第二作《苦海明燈》(1953)再度雲集股東成員聯合演出,以當時年輕一代的成長與教育為主題,觸及貧富懸殊、孤兒備受歧視、嗜賭禍害等社會問題。

  7. 2015年7月19日 · 馮寶寶出身演藝世家父親馮峰是電影導演叔父馮敬文擅演壞人而母親陳惠瑜與姐姐馮素波也是演員因此馮寶寶自五歲開始亮相銀幕七歲時更憑擔演的古裝神怪電影夜光杯而一舉成名她的演藝生涯悠長從粵語片的黑白時代至彩色影像的攝製一直到電視普及的世紀至今未曾間斷。 跟陳寶珠相似又不相同,同是以戲曲和武俠反串為主的馮寶寶,在六十年代的光影裏一直保持一種接近「無性別」的狀態;譬如說她的戲曲反串作品如《小甘羅拜相》、《芸娘》等,多以「童星」的姿態參演,演出的「小孩」角色即使大部分時候屬於「男孩」、「兒子」的身份,但鏡頭下的性別特徵仍然模糊不清,童聲的唱腔、童稚的嬌戇、童真的聰慧等在在浮映一張沒有性別區分的臉,而劇情的推展和鏡頭營造的焦點也不在「性別」的議題上。 香港電影之女扮男裝.十五.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