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外科徐家強醫生. 八成乙肝患者肝硬化. 乙肝併發症中,以肝癌最為嚴重,其次為肝硬化及急性肝衰竭。 外科徐家強醫生 表示,肝癌現時最佳的治療方案為外科切除、局部消融、微波、射頻及肝臟移植。 「患者如因年紀大或有心臟等長期病患,不宜接受手術,可採用局部消融術處理腫瘤。 八成乙肝患者有肝硬化問題,難以手術切除肝臟,這類患者處理腫瘤後,建議進行肝臟移植。 亦有個別無法進行手術的患者,可考慮介入治療,如注射化療藥物、輻射同位素,縮小腫瘤後才做手術。 腫瘤擴散者,則可考慮標靶治療、化療、放射治療以延長壽命。 肝硬化會影響凝血功能,病情輕微可以藥物減壓,減少出血問題,亦可以內窺鏡紥住血管或注射藥物收縮血管。 「手術方面,現時亦會於頸大靜脈置入支架,打通肝門靜脈,舒緩壓力。

  2. 從乙肝到肝癌. 期數: 2013年06月號. 醫生: 勞偉祥醫生 (腸胃及肝臟科專科醫生) 撰文:陳秀清. 肝癌為本港第四大癌症,新症每年逾1800宗,死亡數字亦達1500人。 七至八成肝癌均由乙肝引起,與正常人相比,乙肝帶病毒者患肝癌機會高出100倍。 故預防肝癌,必須從預防乙肝入手。 乙肝傳染途徑包括母嬰、血液、體液傳染等。 腸胃及肝臟科專科勞偉祥醫生 指出,嬰孩感染乙肝,高達九成可能會成為帶病毒者,成年後才感染的則約5 %會成為帶病毒者。 「乙肝帶病毒會逐漸演變為慢性肝炎,長期反覆發炎最終會令肝臟受損,並惡化為肝硬化。 當中三分一肝硬化患者更會演變為肝癌,並因而死亡。 體內乙肝病毒量愈多,患肝癌及肝硬化的風險便愈大。

  3. 系統性紅斑狼瘡屬兒童常見的風濕病之一,按發病年齡計算,若兒童早在 16歲或以前出現相關病徵,便可確診兒童系統性紅斑狼瘡 (Juvenile System Lupus Erythematosus,簡稱JSLE)。 事實上,兒童系統性紅斑狼瘡的成因、病理、臨床表現和化驗結果,跟成年人的系統性紅斑狼瘡沒有兩樣,但為何年紀小小就已發病?朱醫生表示,這可歸咎於下列幾個因素:第一,遺傳因素。 暫時仍沒有足夠證據顯示此病有必然的遺傳傾向,但若直系親屬患有風濕病,或會導致下一代較早發病。 第二,免疫系統發展未成熟。 先天性的遺傳因素同時配合免疫系統發展尚未成熟的後天因素,兒童一旦遇到外來刺激或環境轉變,如太陽中的紫外光或感染,便有機會誘發病變。 第三,荷爾蒙轉變。

  4. 作者簡介. 潘智文醫生 (臨床腫瘤科專科醫生) 畢業於澳洲亞德雷德大學醫學院, 在1 9 9 6 年加入香港伊利沙伯醫院臨床腫瘤科服務, 並獲取香港放射科醫學院院士、英國皇家放射科醫學院院士、香港醫學專科學院院士及英國卡的夫大學紓緩醫學碩士等名銜。 潘醫生亦曾任香港浸信會醫院臨床腫瘤科顧問醫生, 現時私人執業。 在伊利莎伯醫院臨床腫瘤科行醫的歲月裏, 她選擇了專注肺癌的治療和研究, 從此加入了「肺醫」的行列, 見證著肺癌醫療在這二十個年頭的發展,由最初的藥石無靈至現今的百花齊放, 肺癌彷彿已由一個死症進化為長期病患。 潘醫生亦期盼藉着治療科技的日益進步,能為更多肺癌患者燃點生命的希望。 楊重禮醫生 (心胸肺外科專科醫生)

  5. 2014年05月號. 醫生: 廖家傑醫生 (腸胃肝臟科專科) 撰文:陳秀清. 肝癌為本港第三大癌症殺手,每年死亡個案達1600-1900宗,八成肝癌由乙型肝炎導致,本港每10人便有一人為乙肝帶病毒者。 不予治療的話,每100名乙肝帶病毒者,便有約15-25位會死於肝癌。 乙肝帶病毒者如病毒量高,出現肝纖維化而不予治療,患肝癌的可能將大幅提升。 腸胃肝臟科專科廖家傑醫生 指出,不予治療的話,每十名乙肝帶病毒者便有一名會演變為肝硬化或肝癌,現時大部分末期肝癌患者或不知道自己帶有乙肝病毒,或知道而不予治理,結果同樣難逃患上肝癌的結局。 七成乙肝感染無病徵. 乙肝無聲無息,近七成人感染乙肝後毫無病徵,需經驗血才能確定。

  6. 外科專科竺兆豪醫生解釋乙肝發病機制時指出,乙肝病毒會經血液入侵肝臟,並藏匿於肝細胞內,身體無法將之清除,肝臓便會因而慢性發炎。猶如傷口不斷破損便會結疤,長期慢性發炎會令肝臓纖維化及硬化。而肝臟一旦纖維化,肝細胞便會失去作用,令肝臓衰竭,亦會大大提升患肝癌的風險。

  7. 慢性肝炎 可致肝癌 感染乙肝病毒後,患者可能出現不同程度的發炎、肝纖維化。腸胃肝臟科專科吳昊醫生指出,若帶有乙型肝炎病毒超過6個月以上,就已經是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乙肝患者比非患者患肝癌的機會高100倍,而且如果無定期檢查或適當的治療,約四分一乙肝患者最終會死於肝癌或肝 ...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