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4年4月11日 · 黃文標表示AI 能夠實現超個人化客戶互動和優化業務流程,消費者或個人投資者可以享受到高度定制的服務體驗。 而區塊鏈技術的代幣化趨勢降低了個人投資者的入場的門檻。 「數字人」是AI應用的重要方向。 「數字人」可以充當虛擬禮賓部,為客人提供諮詢、推薦和個性化服務,甚至可以透過語言翻譯功能來消除客人和員工之間的溝通障礙。 ET至高息. 減息只聞樓梯響 美元5厘 VS 港元4厘 有一個存期竟是港幣完勝? 相關文章: 40歲第7次失業 靠未婚妻養家 母親籲樂觀︰「錢只是唯一問題」 年輕人淪為「窮忙世代」? 台調查指近4分1青年零存款 逾半自認「人生輸家」 畢馬威:香港逾4成高管欲轉工 僅15%成功 專業人士去年僅漲薪3% =====.

  2. 2024年5月15日 · 本網整合 7大報稅應注意事項 ,各位讀者在著手填寫之前,可以閱讀本文,了解相關細節。 點擊圖片放大. +15. 1. 沒有收到報税表? 即使你你沒有收入、收入低於免稅額水平、或者計及扣稅項目後不用交稅,你也需要報稅。 如你在過去每年均須報税,但至今仍未收到最新的報税表,可以透過以下 3個方法向稅局查詢︰. 致電187 8022向稅局查詢是否已向你發出這年度的報税表; 在辦公時間親臨稅局中央詢問組索取報税表複本(地址:九龍啟德協調道5號税務中心地下); 「税務易」帳戶持有人可在「税務易」帳戶內的「税務狀況」部份,全日24小時查詢你是否尚有未提交的報税表. 2. 誰要報稅?

  3. 2019年5月26日 · 《華爾街日報》發表了年度調查報告,公布全球500位CEO 2018年的薪酬,他們的年薪範圍甚廣,有高達1.2億美元(約9.4億港元),亦只有1美元(約7.8港元)年薪的CEO。 報告指,2018年CEO年薪的中位數約1,240萬美元(約9,730萬港元),相比2017年的1,210萬美元(約9,500萬港元),僅輕微上升。 最高年薪9.4億港元. 年薪最高由Discovery Inc的David M. Zaslav奪得,其年薪由2017年的4,220萬美元(約3.3億港元)躍升至1.2億美元(約9.4億港元),大多來自股票期權。

  4. 2019年3月20日 · 李兆基也有他自己的財富哲學及營商哲學,以下輯錄6句李兆基的哲學語錄,或許為你帶來啟發。. 【李兆基退休】李兆基(四叔)的6個財富哲學你要知. 1.做慈善要有「四両撥千斤」、「以小博大」之效,透過槓桿原理做到一傳十、十傳百」. 2.以「聚散之道 ...

  5. 2023年6月28日 · 投資組合前沿也稱為有效前沿(Efficient Frontier),是現代投資組合理論中的重要研究成果,是一組使每個標準差(風險)水平的預期收益最大化的投資組合。 點擊圖片放大. 由上圖可見,曲線的上部是「有效邊界」,即A點的上面, 它是在特定標準差水平下最大化預期回報的風險資產的組合。 因此,曲線這一部分上的任何投資組合都可以在特定的風險水平下提供最佳的預期回報。 而A點的位置是最小方差的投資組合,也就是最小化風險的風險資產組合。 圖中的點B是最優市場投資組合,其中至少包含一種無風險資產,它由與有效邊界相切的線表示,也稱為資本配置線(CAL)。 綜上所述,理性的風險厭惡投資者應該持有落在有效邊界上的投資組合,因為它們能在特定的風險水平下,獲得盡可能高的預期回報。

  6. 2018年12月14日 · 這家昔日寂寂無名的初創企業,今日已成為全球首屈一指的無人機製造商,估值突破千億港元,帶挈這位80後成為中國最年輕的富豪之一。 據2018年胡潤百富榜,汪滔目前身家已高達510億元,在全國排第46名。 同樣是80後,同樣是畢業於香港八大院校,為何他可以闖出自己的一片天? 總結以下七點: 1.興趣化為事業. 讀書期間,汪滔已十分迷戀直升機,大部分時間埋首於與模型飛機有關的讀物之上,希望從事與航空相關的職業。 2.自小抱有夢想. 汪滔自小便知道抱有夢想的重要,他曾在訪問中表示:「夢想是很重要的,我從讀書年代開始,就是興趣很多的人,但身邊很多人,家長讓他讀書就讀書,問他喜歡甚麼,他說不出來,只說喜歡成功。 」他強調有夢想及興趣的人成功機會才會大。 3.立志及目標清晰.

  7. 2019年11月25日 · 有「微信之父」之稱的張小龍,是騰訊(00700)科技進階副總裁,軟體工程師出身的化,作風極其神秘。 張小龍堅持,微信不是一種工,而是生活方式。 騰訊創辦人馬化騰愛才,為留住張小龍,給予他打工仔「超級待遇」,以比自己高10倍的年薪留著張小龍,上班還任由他打遊戲機兼遲到。 到底張小龍厲害之處在哪? 張小龍是徹頭徹尾的IT人,從開發Foxmail,拿下200萬用戶,再輾轉被馬化騰挖角到騰訊,重整沒有維護的QQ軟件,成功讓QQ用戶瞬間突發1,000萬。 關鍵在於,他認真顧及用戶的需要。 張小龍堅持,微信不是一種工具,而是生活方式。 「人很孤獨,需要溝通」,是他開發產品的思維所在。 馬化騰重用張小龍 怕他被馬雲挖走. 返工打機是不少寫程式的IT人愛做的事,張小龍亦不例外。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