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1年3月2日 · 2年前看準Tesla與加密貨幣潛力. 網民「革爾」不時在網上討論區分享個人投資經歷,最近他以「公屋窮L 25歲財務自由 你問我答」為題,細數自己財務自由之路。 他回憶指大學畢業時,目標是30歲前可以賺到1,000萬元,實現財務自由,當時他還覺得是不可能任務,但怎料疫情再加上美國聯儲局實施量化寬鬆貨幣政策,使他能提早達成目標。 「革爾」在中六畢業的暑假第一次買股票,當時用暑期工所獲的薪金買港股,跟隨巴菲特的價值投資策略「賺到少少」。 在大學期間,每月再拿一大半的兼職薪金,即約5,000元買股票。 2016年發現到Tesla(美:TSLA)這間公司後,就把所有港股變賣,再加上每月投資預算,全部用來投資Tesla,後來又留意到加密貨幣有前景,亦開始涉獵。

  2. 2020年12月18日 · 【行山變買樓! 黎諾懿分享首次置業經歷 嘆港樓價高難上車: 按此 】 投資輸近百萬經歷 成裝備自己契機. 損手經歷讓黎諾懿反思自己的不足之處,之後加緊學習投資知識,他認為「每個地方都可以賺到錢,但視乎你對事情的認知有多少。 你認知愈多,賺錢能力愈高。 」此後投資前,他都會先了解投資產品及公司的背景。 黎諾懿指,不少人投資產品時只著眼風險高低,卻未有了解當中的成份;他認為知道所投資的基金如何組成,便可因應市況而改變投資策略。 隨着歲數增長,黎諾懿近年投資態度亦愈趨謹慎,以投資債券、基金為主,因為回報率較高但風險較低。 點擊圖片放大. +3. 收息VS升值? 轉投科技股有得解.

  3. 2020年8月5日 · 本文綜合不同酒機食肆及快餐包括美心MX、Pizza Hut、太興、麥當勞、仔、米線陣、KFC等外賣優惠, 方便大家「搵食」。 仔三哥米線 外賣自取,半價加購一人小食的優惠外(優惠價$6買青瓜或雲耳 / $9買豬耳或豬脷),更可以$3加購飲品。

  4. 2020年6月1日 · KOL與廣告產品的利益衝突. 但是,這些理財YouTuber獲取報酬的方式,可能帶來利益衝突等問題,例如替贊助商推薦他們的產品。 Ryan的網站列有免責聲明,說明若透過該網站的連結購買產品,他可能會拿到佣金,亦強調「僅推薦有幫助和有用的產品及服務」。 Ryan Scribner自設網站,更會推薦理財產品。 Ryan估計,許多千禧世代認為傳統的財富管理專家已過時,這類諮詢服務所需的費用也較高,因此這類千禧世代較喜歡使用投資應用程式(App)。 社交媒體公司亦指千禧世代愈來愈多在社交媒體平台討論投資,例如YouTube,在2013年至2019年間,投資相關的影片每月上傳數量增加近9倍。 責任編輯︰陳啟昌. 欄名 : 職場百科.

  5. 2023年10月17日 · 這間貸款機構重點關注那些炫耀性資產(Trophy assets),例如房地產、私人飛機或應收帳款,可用作其優先有擔保貸款的抵押品。 在違約情況下,這些資產的價值必須高於Blue Mountain Bridge的貸款才能考慮。 內房危機蔓延,且未有短期內化解的跡象。 恒大集團 (03333) 主席許家印身家一落千丈,上月底亦因涉嫌犯罪被內地警方採取強制措施,至今下落未明。 恒大集團有多達40餘條被執行人信息,被執行總金額超62億元(人民幣,下同);旗下恒大地產亦有530多條被執行人信息,被執行總金額超過534億元。 《彭博》統計指,單計恒大旗下九隻人民幣債中,除兩隻違約外,其餘七隻本金或利息兌付已被展期至2024年4至7月,存續規模高達450億元。

  6. 2019年1月2日 · 1. 持有香港任何一所大學頒發的學士學位,或同等學歷. 2. 符合語文能力要求,即在綜合招聘考試的英文運用試卷中取得「二級」成績及在中文運用試卷中取得「一級」成績,或具同等成績. 3. 在綜合招聘考試能力傾向測試試卷考獲及格成績. 4. 操流利英語及廣東話. 有興趣的朋友必須留意,獲取錄的申請人會按公務員試用條款受聘,試用期為三年;通過試用期限後,當局會考慮按當時適用的長期聘用條款聘用。 招聘詳情可瀏覽 招聘網址 。 撰文 : hket小編. 欄名 : 知多啲. 最新專欄文章 更多. 新一年心思思想跳槽搵份筍工? 康文署現正聘請文化工作副經理,月薪最高可達約53,000元,申請者須持本港任何一家大學學位,有興趣人士就要喺1月11日前行動啦! 【主要職責】 1. 管理文化場地及體育館,

  7. 2021年10月12日 · 中環資產行政總裁兼投資總監新強分析中國「去虛入實」的矛盾。 對於中國近期連番出招,推出不同監管政策,新強認為中國有個別理由推出這些措施,但這些舉措是否合適,需要考慮中國推出這些政策是源於理性思考還是情緒化反應,以及是否全面並充分考慮到所有政策帶來的影響。 至於中國近日推出限電政策,譚新強指有其原因。 在「十四五」規劃中提到的碳達峰和碳中和目標,而國家主席習近平亦多次提及中國會努力爭取在2030年碳排放量達峰,並於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 「去虛入實」與減碳目標不一致. 譚新強解釋,中國或有意在2060年達到碳中和,但近期政策「去虛入實」卻帶來矛盾。 譚新強指,中國「去虛入實」由互聯網產業改為發展半導體、能源等製造業,但若要發展這些產業,就會耗用大量電力,減慢實現碳中和的步伐。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