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3年12月1日 · 臺灣科技大學管理學院專任特聘教授盧希鵬,是臺灣電子商務專家與資訊管理學者。 在2023國際龍獎IDA年會全球峰會暨第六屆保險行銷創世紀盛典上,他從目前最受熱議的AI:ChatGPT切入介紹,讓看似高高在上的AI技術成為你展業的一對翅膀。

  2. 2024年1月1日 · 政治大學商學院教授兼任教學副院長. 「利率」一直是臺灣壽險業經營上相當關鍵的變數,目前整個產業所面臨問題的核心,與2002年前後市場利率大幅降低,並長期持續維持低利率有高度相關,保險公司為填補過往利差損,經營主軸改為重利差益而輕死費差的營運架構,當壽險業開始習慣長期低利率的環境時,在2022年美國聯準會啟動暴力升息後,立刻讓保險公司學到利率波動可以帶來的巨大經營風險,也讓業者對利率的敏感度和警覺度大幅提升,對資產負債管理的看法也有了重大的轉變。 在過去低利率環境,利差損主要因為是銷售利率保證過高的商品,保險公司策略就是透過更多海外長期投資收益,弭補高利保單所造成的利差損失,但是這樣的經營脈絡是奠基在低利率持續且利率相對在比較穩定的環境假設下。

  3. 2023年7月1日 · 第1點,領導者以身作則,培養和鍛鍊個人能力。 高翊紘指出,無論是業務端的銷售、開發能力,抑或是團隊的訓練、輔導和溝通力,都是領導階層必須不斷自我鍛鍊與提升的能力,這也是面對Z世代夥伴質疑時,解決衝突最治本的方式。 同時,高翊紘也會告訴Z世代夥伴:「你自己才是事業的根本,你之後會有渴望站上的位置,也會有自己想要打造的團隊氛圍,別因為一時的歧見而負氣,限縮自己的可能性。 第2點,找到Z世代夥伴獨特的從業目標。 在過去,「五子登科」可能是一般人的共同目標,投身職場就是想要追求職位、豪宅、金錢、名車、家庭等目標,但這些年在帶領團隊的經驗,讓高翊紘發現,相較於物質上的追求,Z世代夥伴更在意「職場氛圍」和「成就感」,也就是「我工作得開不開心」、「是否有得到心靈的滿足」。

  4. 2023年7月1日 · 蘇建榮認為團隊應正視這3點特質並加以調整,才能讓Z世代夥伴在團隊中發揮所長,他認為有以下4個方向:首先,團隊應強調職場專業,賦予彈性空間。 因為在網路世界成長的Z世代,習慣網路中具有的「匿名性」、「去年齡」、「去階級」的特質,因此也有可能挑戰業界過去權威導向的教育方式,在職場中也更強調專業和實力,不會因為職級和年齡等因素就輕易服從指令。 加上Z世代具有挑戰既有規定和價值觀的特質,若沒有善加處理,很可能會在團隊中出現紛爭。 蘇建榮接著提出:「單位文化應具有多元價值並相互理性溝通。 」建立好溝通管道,用正確的方式「過濾」出語言背後的真實想法,並且相互瞭解,才能彼此包容,消除紛爭,進而真正的解決問題。 同時,團隊也應即時關注及鼓勵夥伴,察覺夥伴的心情和背後的問題,在紛爭發生之前就加以處理。

  5. 2024年2月1日 · 盧慧娥指出,「時間」是關鍵,通常準客戶給予面談機會後,她會設定在15分鐘左右的時間,把重要的保險觀念或是客戶對保險所疑惑的地方簡明扼要地傳遞情楚。

  6. 2020年6月1日 · 1.首先,與客戶分享基礎保險概念(圓形圖),透過人壽保險、醫療保險、重大疾病保險及意外保險,為人生無可避免的4大風險,提供解決方案。 2.客戶必須先做好蓋房子的地基,建議客戶先做好醫療保險,擁有基本住院治療保障。

  7. 2019年11月1日 · 3標準、3步驟,尋找適合的人才. 團隊要持續增員,才能保持活力,成長並創造更多可能。 對於增員,蔡清華認為 首要條件是要認同保險的價值和意義 。 在面談新人的過程,以及新人培訓的課程也都會特別強調保險的工作價值、社會意義和功能。 他強調,如果無法非常認同和肯定保險的重要性,純粹為了提高收入而加入保險業,在面對挫折及市場變動時,就很容易放棄、脫落。 就好比,二 一九年因應法規的調整,引導保險商品及市場改為以保障型商品為主,若沒有非常認同保險的價值與意義,業務人員就無法好好轉型。 第二,要有創業心態 。 具備強烈的創業心態是保持積極的重要因素,如此,在遭遇到挫折的時候,就不會輕易因眼前的挫折而放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