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1年11月21日 · 海德思哲(Heidrick & Struggles)日前發表的《2021邁向職業巔峰之路》報告顯示,今年上半年新任命的CEO數目創歷史新高,遠超疫情爆發前。 此外,今年上半年全球新任女性CEO人數佔比增.

  2. 2021年3月22日 · 一開始大學師兄介紹她加入一間公司,學習炒股系統,當時是以公司資金作炒賣,收入並不穩定,要與公司資金的賺蝕掛鈎,賺錢與公司對分,蝕錢則要「拉上補下」。 在首個月,她從炒股中為公司賺得1萬多元,約3至4個月後,她已為公司賺得6位數字,3年後她離開公司轉做全職炒家,平均月入6位數字。 她表示,入行半年,市好的時候,平均月入有6位數,市靜時,平均月入也有5位數。 輸得多時讓自己冷靜. 在炒家生涯中,Katie形容2015年是一個大時代,當時贏及輸最多都是那一年,「試過一日炒6位數,1個月內賺得6位數」,亦試過在年中一日輸3至4萬元,面對風高浪急,她自言當時膽子亦因此練大了。 當市場平靜時,炒賣牛熊窩輪的風險會較大,難免會遇上輸得比較多的時候。

  3. 2017年5月12日 · 當時Young Lion由殼王國強及台灣HTC董事長王雪虹及外資股東組成,在2015年4月,黎瑞剛正式加入Young Lion。 但當中電視廣播公開重申國強為表決控權人(voting controller),但一直以來公眾卻未能從公開資料得悉Young Lion的持股分布,儘管市場早就認為國強只是「人頭」,背後話事的必然是與中共有密切關係的黎瑞剛。 電視廣播隱暪「最終話事人」身份. 而證監會的裁決則令外界驚訝電視廣播過去一年多一直以來隱暪「最終話事人」身份,企圖以國強當主席來滿足廣播條例持牌人必須為香港永久居民的規定。 證監會資料顯示,Young Lion以投票權及不具投票權持股來隱藏黎的角色。

  4. 2023年12月27日 · 以股票為例,股息和收益率同時下降,結果之一是股東享受到了意外的估值收益,而這些收益實質上來自於未來回報的提前——即價格上漲,從而降低了未來投資者從股息和公司利潤中的預期收益率。 因此,代價是下一代人的前景黯淡。 反過來看,這幾年幾乎所有資產類別的價格都在下跌,但有一綫希望在於,收益率上升將改善這些情景。 政府債券、公司債券以及其他形式的債券就是很好的例子。 但需要註意的是,借貸成本的上升會增加公司違約的風險。 「如果你能在一個非常好的日子裏從高級擔保銀行債務中賺取12%甚至13%的收益,那麼你這輩子還想做什麼呢? 」黑石集團董事長Steve Schwarzman最近問道。 放開現金 擁抱債券. 不同世代的不同資產分配 - 2024年四十歲以下的年輕投資者如何破局.

  5. 2018年10月29日 · ELN是一種與股票有關的投資工具,以可賺取高息為賣點,短期ELN或為投資者提供「賺快錢」的機會,本港較常見的「看漲式」ELN。 發行商為某一股票提供ELN,由他們訂出相關行使價、結算日、到期日及息率等條款。 當股票的收市價在結算日高於或等同ELN列出的行使價,投資者可全數收回本金,並賺取期間的高息回報;如果股票收市價在結算日低過ELN的行使價,至到期日,投資者便需要以行使價換入等同ELN票據面值的正股股數 , 即是俗稱「接貨」。 一般而言,投資年期愈長的ELN,提供的息率愈高。 「阿Q精神」 接貨當趁低吸納? 投資ELN的普遍謬誤是看好這間公司就毋須介意趁低吸納,長綫投資,但在ELN的情況,有機會是「愈低愈買」。

  6. 2020年12月18日 · 黎諾懿指,不少人投資產品時只著眼風險高低,卻未有了解當中的成份;他認為知道所投資的基金如何組成,便可因應市況而改變投資策略。 隨着歲數增長,黎諾懿近年投資態度亦愈趨謹慎,以投資債券、基金為主,因為回報率較高但風險較低。 點擊圖片放大. +3. 收息VS升值? 轉投科技股有得解. 不少港人鍾情投資收息股,黎諾懿亦不例外,曾經買入收息股投資,惟近年已改為投資科技股或優質股,因為股票升值所帶來的回報遠勝收息。 他假設滙豐 (00005) 有6厘息,但買入阿里巴巴 (09988) 或騰訊 (00700) 一年的回報已多過滙豐的派息。 他坦言,在自己仍有賺錢的能力時,會希望可以獲取更多的回報。 今年3月環球因新冠肺炎疫情大跌市,黎諾懿坦言不敢過於進取,只進行了少量投資。

  7. 2023年1月11日 · 其實,馬多夫詐騙手法就是「龐氏騙局」的複製,他創辦的投資證券公司以對冲基金的方式作為投資騙局,以投資基金高回報為誘餌,吸引一眾投資者。 但如此高回報並不是來自正常投資收益,而是通過不斷招募新客戶,用新客戶的投資資金來支付舊客戶的高額回報,製作高回報的假象,從而令債務愈滾愈大。 高回報是吸引投資者入局一大原因。 當時,馬多夫以投資對冲基金作為騙局方式,聲稱其投資回報高達12%-13%,許多投資者被高回報吸引。 在他的騙局維持的20年内,無論市場行情如何,凡是投資於馬多夫計劃的人,每個月都會定時收到高於銀行存款的回報,從而深受投資者信任,也因此令越來越多人入局。 其次,對冲基金的運作模式和馬多夫的身份是令投資者入局的第二大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