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1年4月26日 · 【短炒唔易做! 做短綫投資者要具備咩條件? : 按此 】 往往要花3至10年時間才能成為股票上的大贏家. 林奇曾表示:「10至20年內股票的表現是相對可預測的,而在2至3年內會升還是跌,則要靠擲硬幣公字來決定。 」他的投資哲學是不斷了解自己所投資的公司,只要其業務前景及發展故事不變,就不會出售其股票,而非試圖去預測市場的短期波動。 他認為,若一家公司的實力雄厚,就會賺取更多利潤,其股票價值就會上升,因此他的精力會放在尋找具有優勢的公司來投資。 要在股票市場中賺錢就不要被嚇到. 繼續持有股票的最大挑戰是來自自身的恐懼,例如畏懼傳出的不利消息、被散播恐慌的專家嚇怕。 這亦都重申了以上的觀點,了解自己持有的股票十分重要,就如林奇所言,只要公司的基本面沒有改變,就可以堅持持有該股票。

  2. 2019年3月20日 · 李兆基也有他自己的財富哲學及營商哲學,以下輯錄6句李兆基的哲學語錄,或許為你帶來啟發。. 【李兆基退休】李兆基(四叔)的6個財富哲學你要知. 1.做慈善要有「四両撥千斤」、「以小博大」之效,透過槓桿原理做到一傳十、十傳百」. 2.以「聚散之道 ...

  3. 2021年6月24日 · 科斯托蘭尼10多歲起便開始接觸股票並深受當中投機的刺激及風險所著迷並對自己是一個投機者感到驕傲。 在二次世界大戰後,他大量投資於德國重建,及後的經濟復甦令他擁有大量財富,在35歲之齡時,投資所得已足以退休養老。 但他之後的人生都仍是離不開股票、債券、貨幣、期貨等投資工具,一直與它們打交道。 【大師都有損手時 「偷師」自通駕馭股海心法(上篇): 按此 】 德國股神都有經歷過低潮. 不過,科斯托蘭尼都不是沒經歷過失敗,曾試過兩次破產,但亦因為有這些經歷,令他擁有敏銳的觀察力及判斷力,繼續不斷累積財富。 他更曾道出:「沒有經歷至少兩次破產經驗的人,不算是真正的投機家! 他在50歲時得了精神官能症,一名心理學教授建議他透過寫作來排解鬱悶,他因此決定寫有關投資理財的書籍及為雜誌寫專欄。

  4. 2020年12月18日 · 黎諾懿指,不少人投資產品時只著眼風險高低,卻未有了解當中的成份;他認為知道所投資的基金如何組成,便可因應市況而改變投資策略。 隨着歲數增長,黎諾懿近年投資態度亦愈趨謹慎,以投資債券、基金為主,因為回報率較高但風險較低。 點擊圖片放大. +3. 收息VS升值? 轉投科技股有得解. 不少港人鍾情投資收息股,黎諾懿亦不例外,曾經買入收息股投資,惟近年已改為投資科技股或優質股,因為股票升值所帶來的回報遠勝收息。 他假設滙豐 (00005) 有6厘息,但買入阿里巴巴 (09988) 或騰訊 (00700) 一年的回報已多過滙豐的派息。 他坦言,在自己仍有賺錢的能力時,會希望可以獲取更多的回報。 今年3月環球因新冠肺炎疫情大跌市,黎諾懿坦言不敢過於進取,只進行了少量投資。

  5. 2021年7月19日 · 「嚴守止蝕」乃至理名言. 黎永良自己在炒股方面,有一句口頭禪,就是「嚴守止蝕」,他一再提醒,在炒股世界裡,一定要有自律,例如你買入的股份跌逾10%,便要止蝕,而大部分的投資者總是會等或相信總有一天會再升,可是愈等愈失望,結果錢一直砸住。 相反,在他的理論裡,若股價跌逾10%,止蝕後再等機會再入貨,那怕只是升8%,其實輸的錢比例上亦不多。 最後記者當然向他請教投資之道,作為給予讀者在投資路上提點。 黎永良投資路上4句真言: 不斷學習,認識潮流。 耳濡目染,見微知著。 靈活調整,適時獲利。 量力而爲,嚴守止蝕。 【黎永良 講你知咩係投資真學問: 按此 】 記者:陳玉蓮. =====. 一鍵攞齊全港所有「疫苗優惠」、「疫苗抽獎」的參加辦法及連結【 按此 】

  6. 2021年3月4日 · 正因自己能夠擺脫無「生活」的生活,她希望自己做投行的背景、在投資及理財方面的知識及經驗可以與年輕人分享,令他們重拾對未來的期望。 我覺得年輕人愈早開始理財,對將來改變命運更有幫助。 我希望可以教導年輕人理財,可以對他們人生有較大利益。 年輕人未來有很長的路要走,他們愈早開始計劃,愈早去投資,對他們未來重拾信心的幫助會較大。 以30多歲之齡「退休」,令不少人稱羨。 Rain指,目前她的資產及現金流已經足夠她應付日常支出。 至於她有何理財心得? 個人的投資組合又是如何分配? 成績又係點? 下一篇文章會跟大家分享,密切留意。 責任編輯︰陳玉蓮. ========= 立即選股,參加抽獎,贏取總值超過HK$10萬獎品! 退休 財務自由 美股 股票 債券 概念 銀行 IPO 香港 YouTube.

  7. 2022年9月5日 · 美國有一對夫婦,分別在33歲及35歲就成功提早退休,從事資訊科技的工作助他們累積到87萬美元(相當於約678.6萬港元),透過在市場投資操作,他們的淨資產在很短時間就增加至100萬美元。 丈夫Steve Adcock坦言,自己並非生於富有之家,亦沒有自己創業。 夫婦二人亦沒有繼承任何遺產,全職生涯中更是沒有任何副業。 他們只是以老派的方式累積財富,即通過努力工作,並透過策略性的財技將資產增值。 他總結了自己做了這13項「簡單的蠢事」,令自己成功過着提早退休的生活。 忽視「做你想做的事」的建議. 他指出我們有熱情的興趣往往更多體現在創意方面,但這並不能幫助我們賺錢,只有我們的優勢可以。 以他為例,他的興趣是攝影,但其強項是計算機科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