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4年4月15日 · 發布時間: 2024/04/15 13:30. 分享:. 儲蓄8成收入 慳錢慳到財富自由 他卻笑自己太極端 重來他會這樣做. 通往財務自由的道路不盡相同,Grant Sabatier則是選擇成為 「超級儲蓄者」 的那一個。. 他將80%的收入儲蓄下來用於投資,在30歲之際終於實現了財富自由 ...

  2. 2019年9月12日 · 」(筆者譯) 香港自由指數更勝美國 點解要向美國學習民主與人權? 香港有多爛? 何解要推倒一切? 有關帖文實是「旁觀者清」的最佳演示,對筆者啟發甚大。 上述的自由指數出自著名的加拿大公共政策研究機構費沙研究所」(Fraser Institute),該指數涵蓋全球162個地區根據兩大範疇個人自由經濟自由評分牽涉共130多個小分項。 不難理解,考慮到美國的高稅率、相對繁複的營商法制和規例,香港的經濟自由得分當然比美國高。 但值得留意,本港在「法治」(包括民事和刑事)和「個人安全」等分項,評分亦高於美國。 民主人權 有多少要向美國學? 事實上,編製「自由指數」的費沙研究所也評析結果,指「自由度與選舉民主程度在統計學上有顯著相關性。

  3. 2021年6月1日 · 1. 鍛煉思考. 一個懂投資的人是「會思考的人」,若你只停留在看YouTube平台或打電話問分析員查問某股是否買得過,而不作個人思考,最終只會淪為大鱷的點心。 2. 要有自知之明. 每個人的投資金額亦有所不同,若你投資的金額為你全部的資產,面對的風險就要三思。 有人投資好運可以倍翻,即使你買的股票最終大升,你亦要有自知之明,是因為個人的分析獨到? 還是只是靠運氣? 單靠運氣又不想承認,到頭來可以在在短時間內輸掉很多。 3. 別跟風、忌心急及感情用事. 當大家都相信的某股向好時,你就最需要小心,跟從別人的後果可以很嚴重。 而投資需要有個人的方向及方法,客觀去決定買賣時間,需要有理性及數據分析,投忌感情用事,有些股份若基本面變差,你仍然不死心,最終或引致更大的損失。 4. 適當分散投資.

  4. 2021年3月4日 · 正因自己能夠擺脫無「生活」的生活,她希望自己做投行的背景、在投資及理財方面的知識及經驗可以與年輕人分享,令他們重拾對未來的期望。 我覺得年輕人愈早開始理財,對將來改變命運更有幫助。 我希望可以教導年輕人理財,可以對他們人生有較大利益。 年輕人未來有很長的路要走,他們愈早開始計劃,愈早去投資,對他們未來重拾信心的幫助會較大。 以30多歲之齡「退休」,令不少人稱羨。 Rain指,目前她的資產及現金流已經足夠她應付日常支出。 至於她有何理財心得? 個人的投資組合又是如何分配? 成績又係點? 下一篇文章會跟大家分享,密切留意。 責任編輯︰陳玉蓮. ========= 立即選股,參加抽獎,贏取總值超過HK$10萬獎品! 退休 財務自由 美股 股票 債券 概念 銀行 IPO 香港 YouTube.

  5. 2024年3月24日 · 美國個人理財專家Anne Lester曾任摩根大通資產管理退休計劃的主管,一度管理規模數十億美元(逾百億港元)的退休金。 然而,她本人在20多歲初入金融界時,是一名「碌爆卡」當作日常的月光族。 Lester的職務和她的消費風格,就是如此矛盾;只是,因着工作的關係,她漸漸領悟到為退休儲蓄雖然困難,但並非不可能成功︰. 當她意識到自己能和其他人一樣努力抵抗物質誘惑時,改變消費習慣就變得容易了; Lester研究出 七招理財方法 ,在開支預算上製造更多「摩擦」以對抗消費衝動,以遏制大花筒的壞習慣。 26歲遇上畢生恥辱. 機場破防崩潰.

  6. 2023年5月6日 · 股神巴菲特(Warren Buffett)富可敵國,卻並沒有讓繼承三個子女他的金融事業。 大女兒Susan Buffett是一家針織品商店的老闆,大兒子Howard Buffett是農場主,小兒子Peter Buffett是一名音樂家、作曲家。 人们都驚訝他們含著金湯匙出生、卻成為了普通人。 Peter在他的書Life Is What You Make It: Find Your Own Path to Fulfillment中分享了投資家父親教給他的對待財富和人生的哲學,原著暢銷全球,近日亦有新的中文譯本出版。 股神之子也需賺零用. Peter說,小時候家中並不富有,一家人在美國中西部的生活還算舒適,但沒什麽可炫耀之處。 父母開了很多年經濟型小汽車,一直沒換。

  7. 2023年9月6日 · 我提到幾個他們需要考慮的重點,包括首先是要確保現時的保險安排能夠安心;第二方面是要考慮居住上的安排;還有便是如何規劃退休入息。 孩子已在工作,自己亦已安排了個人保險,包括保額300萬元人壽保險,保額100萬元的危疾保險及自願醫保靈活計劃(大房),所以不用擔心。 丈夫的人壽及危疾保險的保障額只是很少,並不足夠,可惜已達退休年齡及沒有工作入息,所以就算想增加保障都有難度,唯有額外準備儲蓄應付因疾病或意外導致的額外支出。 至於Barbara,人壽保障額有300萬元,因自住物業已完成供款及不用照顧孩子生活,算是中規中矩,但是否足夠要視乎需要長期照顧的同住家人未來的需要而定,所以他要估算有多少年要照顧及每年預算支出才能決定人壽保障是否足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