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4年5月20日 · 韓國湖西大學的創始人姜錫圭教授在65歲載譽退休,然而此後他卻度過了灰暗的30年:一事無成,只是昏昏沉沉地虛度時光,等待死亡。 95歲生日那天他潸然淚下—— 原來人生遠比他想像地要長。 如果不是有意識地去生活,時間只會白白流走。 在年輕時,姜錫圭非常努力地工作,也因能力獲得認可,被他人尊重。 「感謝這些付出,在65歲我得以光榮自信地退休——我卻沒有料到,30年後,在95歲生日那天,我會因後悔而淚流滿面。 人生的前65年,姜錫圭活得自豪且榮耀,但餘下的30年充滿了悔恨以及苦楚。 退休後,姜錫圭想:「我已經過完了自己的一生,從今起每多活一年都是賺到。 」於是抱著這種想法, 姜錫圭只是在等待無痛的死亡降臨 ——就這樣毫無目的、毫無希望地活了30年。

  2. 2024年5月15日 · 誰要報稅? 因應每位打工仔均有$132,000的基本免稅額,代表只要你在今個課稅年度(即2023年4月1日至2024年3月31日)的 年薪超過$132,000 (平均月薪超過$11,000)便有可能要交稅。 即使你沒有收入、收入低於免稅額水平、或者計及扣稅項目後不用交稅,你也需要報稅。 只要收到報稅表,便要在限期內填妥並交回文件。 同時,不論全職、兼職或是炒散,以銀行過數抑或現金出糧,所有應課稅收入(例如薪金、工資、佣金、津貼、花紅、額外賞賜、僱主提供居所的「租值」及退休人士所收取的退休金等)都需要如實申報。

  3. 2021年9月16日 · 凌先生和太太是《富足家庭認證導師》朱珏瑛(Ellen Chu)的客戶,2020年因疫症影響學校收入,凌先生不幸被裁員,失去了教席,幸好能夠找到代課老師的工作,但始終減少了收入,工作亦較不穩定。 經歷了一年多的經濟及疫症衝擊後,雖然感覺各樣都已漸漸地穩定下來,但經歷了轉變令危機感加強,所以希望可以對未來的理財規劃有更好安排,相約Ellen商討家庭理財規劃。 點擊圖片放大. 相對上,凌太太的狀況比較好,她是一間中學的學科主任,收入及工作都穩定,在學校的人際關係也良好,所以不用擔心職業上有突然轉變,亦由於小女兒剛出世,所以未來數年在工作上都不會主動尋求改變。

  4. 2020年6月5日 · 8個成功守則. 1. 比要求的至少多做10%; 2. 永不對不了解的事情發表意見,注意個人紀律; 3. 始終保持禮貌和細心. 4. 别挑毛病、別抱怨,保持建設性、批判性. 5. 當您掌握做出決定的事實時,不要害怕作決定. 6. 盡可能量化. 7. 思想保持開明,同時要持懷疑態度. 8. 要迅速. 向聰明的人學習. 然而,這8個守則沒有令他一夜成名。 倫道夫回憶,他沒有想過會成為企業家,最初他只是一名失敗的地產經紀,「23歲時,我可能是全紐約最差的房地產經紀,那時沒有人買樓,8個月內,我的銷售額是零。 之後,他去了一間樂譜公司擔任行政助理。

  5. 2019年3月8日 · 博客. 發布時間: 2019/03/08 12:51. 最後更新: 2019/03/08 18:14. 分享: 大家有無想過,每日工作為乜? 思源相信每個人都會有不同的答案,但希望將來可以過舒適的退休生活一定會是其一,所以退休後要識得避過向下流的陷阱。 在現今社會,年輕人要向上流很難,但是即使成功上流都好,如果退休後不好好管理退休生活,不懂避開理財陷阱,隨時會向下流,變成下流老人。 要增值,不妨向一早已面對人口老化的日本取經。 由日經Money編輯部撰寫的《避免成為退休窮老爸的6個方法》提到,不想變成「退休窮老爸」(當然老媽也一樣,尤其是香港有很多在職婦女),讓人生出現最後的大混亂,以下6個是要警覺的陷阱: 一、我是工作能力強的好上司.

  6. 2024年1月14日 · 你認為貧富差距在於什麼? 家庭背景? 學習歷程? 工作能力? 抑或純粹是運氣? 以下這本書暢銷80年,累計賣出6000萬冊,堪稱是跨世紀拯救貧窮世代的聖經。 作者Napoleon Hill提出多個原因,其中一個令人最深刻、亦是最基本的道理︰意志力。 面對挫折,窮人選擇放棄,富人再往前跨一步。 窮人才會功敗垂成. 大家耳熟能詳的挖金礦故事,便是來自此書。 十九世紀中爆發淘金潮,作者引述他一位朋友達比說,他叔叔也跟著染上「黃金熱」,赴西岸挖金礦做發財夢。 他不理會別人的戲謔:「從腦袋裡挖出來的金礦遠比從地底挖出來的還要多。 」他圈了一塊地,然後揮起十字鎬和鐵鍬開挖。 過程縱然艱辛,但他的黃金夢再明確不過了。 他敲敲打打幾個星期後,如願以償地挖到閃閃發亮的礦砂,但得先找機器設備才能掘出來。

  7. 2020年6月5日 · Patrick Sir表示,投資股票並非看短期回報,而是着重該公司的長綫發展,即使股價有短期波動對他的影響亦不大。 很多投資者希望可以在最低位入市,以獲取最大回報。 不過,Patrick Sir奉行「寧買當頭起」,因為現時沒有比疫情更大的不利因素出現,當整個經濟活動停止時,應該差不多見底,亦是經濟開始復甦之時。 當疫情開始緩和、經濟好轉,便是入市時機。 投資物業 由「想學人收租」而起. 問及為甚麼想投資樓市,Patrick Sir指辛苦工作儲5、6萬元投資股票,賺到10%回報已經很好,但投資物業槓桿比率大,如果拿100萬元作首期,最後升值可賺300萬元。 Patrick Sir當初購入第一間物業本身是打算自住,但買入不久後,有人向他洽談租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