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1年10月22日 · 5大主要成因. 類風濕關節炎屬於自身免疫系統異常而出現的慢性炎性關節疾病,炎症反應會 影響或破壞全身不同的關節。 類風濕關節炎的具體成因目前尚未被完全確定,但以下因素有機會增加患病的風險︰. 有何病徵? 手指最嚴重? 類風濕關節炎的主要病徵都是對關節的影響,而且通常為「對稱性」,即患者身體左右兩邊的關節,會同時出現病徵和感到痛楚;亦有機會出現「晨僵」,指患處在早上感到特別僵硬,可能維持數小時。 早期病徵. 通常首先影響患者的小關節,例如手指關節與腳趾關節,出現關節紅腫及痛楚。 中期病徵. 隨著病情進展,腫脹及痛楚可能會蔓延到手腕、膝蓋、腳踝、肘部、臀部和肩部,活動機能也會受到影響。 後期病徵.

  2. 2023年4月18日 · 甚麼是髖關節手術? 髖關節手術會將損壞了的髖關節置換成人工關節,手術同時將關節的碗狀部分 (髖臼) 和球體部分 (股骨頭) 更換,完全更換整個關節,所以稱之為「全髖關節置換」,另一種則稱為「半髖關節置換手術 (只更換股骨頭部份)」。 若出現以下情況,患者或需考慮接受髖關節手術: 髖關節痛楚限制了日常生活 (如步行或彎腰) 無時無刻都感到髖關節痛楚. 關節僵梗,以致不能移動或提起腿來. 止痛藥效用不大,亦未能舒緩痛楚. 止痛藥所引起的副作用令身體受損或不適. 其他保守治療如物理治療等均未能舒緩痛楚. 股骨頭缺血性壞死. 退化性關節炎、風濕性關節炎或其他種類的關節炎. 股骨頭、股骨頸骨折. 一般而言,絕大部分病人的人工關節可以用上十多年。

  3. 2021年10月8日 · 2021-10-08. 2023-11-30. 分享. 類風濕關節炎是什麽? 類風濕性關節炎 是一個自身免疫系統疾病,影響到骨頭和軟骨的長期持續性疾病,主要症狀可見關節發熱、腫脹和疼痛,疼痛和僵硬往往休息後未見改善,最常見發病部位為手腕和手指關節,一般可涉及到雙側相同的關節。 類風濕關節炎可以根治嗎? 此症暫時是無法根治的,還有機會影響到身體其他部分,例如肺部炎症,心臟炎症,但及早治療能改善疼痛、改善全身機能、減少發炎和減緩病情發展。 藥物方面,常使用止痛劑、類固醇、非類固醇抗發炎藥物,來緩解症狀和疾病調節。 抗風濕藥物,如氨甲蝶呤等來控制減緩病程,到關節變形時,多需以外科手術治療。 延伸閱讀. 【類風濕關節炎】成因、病徵、治療方法全面睇. 中醫角度︰如何治療?

  4. 2020年5月15日 · 4個簡單改善小運動. 什麼是肩周炎? 肩周炎,又俗稱「五十肩」,因一般出現在四十至六十歲之間的中年人士。 肩關節原本能自由地轉動屈伸。 若患上肩周炎,肩關節就會像被膠水黏住一樣,關節囊裡出現發炎、黏連等情況。 因此,肩周炎患者會出現肩膀疼痛及失能症狀,肩部活動範圍受限制。 肩周炎的成因. 出現肩周炎可以是原因不明的,而常見的成因就有4種: 經常性重複舉高手活動,例如:打羽毛球、排球、游泳、清潔等. 肩關節或附近的筋腱韌帶創傷後遺症. 糖尿病或中風患者,或曾接受手術後需要約二十四小時側臥. 與頸椎關節 / 頸椎神經線有關. 肩周炎的症狀. 肩周炎初發時,以肩膀活動時出現疼痛為主,有時會被誤以為是一般的筋腱拉傷,患者或以為吃點消炎藥、休息一會便沒事。

  5. 2019年9月20日 · Derek︰物理治療(英文︰Physiotherapy 或 Physical Therapy),是西方醫療體系中的一門專業,通過循證醫學 (evidence-based medicine),去預防、治療及處理因疾病或創傷所帶來的一切肢體活動、心肺功能以及疼痛方面的問題,包含一切具醫學及科學根據的非藥物及非侵入性 ...

  6. 前列腺癌症狀有哪些? 如何檢查及預防前列腺癌? Bowtie立即和你一起了解更多。 作者 Bowtie & JP Health 健康中心. 日期 2020-03-19. 更新 2022-11-04. 目錄. 前列腺癌的成因 前列腺癌的病徵 前列腺癌的診斷流程 前列腺癌的治療方案 根治性治療 舒緩性治療 預防前列腺癌. 前列腺癌的成因至今尚未確實,防癌會和防癌基金會的資料顯示,以下因素會提高患病的風險: 50歲以上的男士. 高脂飲食. 長期缺乏運動. 家族中有人曾患前列腺癌,特別是近親. 如有父兄等近親曾患前列腺癌,患病的風險有機會增加一倍。 目前科學家還在研究遺傳性基因和前列腺癌的關係,未對這類基因進行相關的臨床測試。 前列腺癌的病徵.

  7. 2023年7月7日 · 1.外食多、重口味者. 飲酒過度、過食油膩、生冷,長期多食瓜果、飲料。 不潔食品(細菌、病毒污染)的濕熱之邪的也可侵襲人體而發病。 2.環境,生活作息. 長期生活在潮濕、濕熱、悶熱的環境中;熬夜、酗酒、吸煙、暴飲暴食,也會催生或加重濕熱體質。 3.久坐少動,體質虛弱,免疫力弱者. 先天的脾胃虛弱,免疫力弱者,缺乏運動,加上飲食習慣容易養成濕熱體質。 濕熱的食物有哪些? 不可吃芒果? 精製糖、加工食品及酒精均容易助長濕熱。 中醫常稱芒果為「發物」,但芒果本身並不是濕熱食品,實際上為解渴生津的果品。 在中醫臨床上,能健脾胃的功效,部分人因對芒果過敏則會出現發炎的情況,如皮疹等。 如何去濕熱? 吃什麼?